第889章 太子巡江南治水,系统识贪污堤款计(2/2)
又过了五日,汛期临近,江水暴涨。民间开始流传“堤基不牢,必会决口”的说法,有人收拾家当准备逃离。
沈知微得知后,立刻命工部两名老臣南下协助督工,同时让户部开放临时粮仓,在沿岸设粥棚安抚流民。
她亲自起草一道安民诏,以太子名义颁布:“朕亲督江南,一砖一石皆有录,一钱一粟皆为民。堤未成,朕不返京。”
诏书贴满城门,百姓看了,渐渐安定下来。
半月后,青浦口大堤合龙。江水顺着新渠平稳流淌,未生一丝波澜。
捷报传入宫中,裴砚在勤政殿召集群臣议事。他说:“太子此行,查弊治水,不负所托。”
众人齐声称是。
沈知微坐在偏殿听完了整场朝议。她手里拿着太子亲笔写的工程验收文书,目光扫过最后一行字:“堤身牢固,经得起洪峰考验。”
她放下纸,抬头看向窗外。
阳光照在屋檐上,映出一片亮斑。远处传来宫人走动的脚步声,还有小太监喊着“午膳送到凤仪宫了”。
她没动。
片刻后,她唤来心腹女官,低声吩咐:“把江南这几个月的漕运记录再调一遍,尤其是那几家常走水路的商号。”
女官问:“可是还有问题?”
她摇头:“现在没有。但他们敢在这时候伸手,就不会只贪一次。”
女官领命退下。
她重新拿起那份验收文书,指尖划过“青浦口”三个字。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一阵马蹄声。
她抬眼望向门口。
一名暗卫疾步走入,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信。
她接过拆开,扫了一眼。
信上写着:漕帮近日频繁调动船只,多走夜间水道,目的地不明。其中一艘船上,发现了与知府私宅同款木箱,编号为“丙字七十二”。
她看完,将信纸折好,放入袖中。
外面天色渐暗,宫灯一盏盏亮起。
她站起身,走到案前,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几个名字。
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查这些人家族三代经商往来,重点盯户部备案以外的私账。
写完,她吹了吹墨迹,把纸交给身旁侍立的女官。
“送去工部,让他们今夜就办。”
女官接过,转身要走。
她忽然开口:“等等。”
女官停下。
她看着烛光下的纸页,声音很轻:“下次出京的人选,不能再是毫无经验的。”
说完,她转身走向内殿。
裙角掠过门槛时,一只飞蛾扑进烛火,火星一闪,熄了半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