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967章 北狄再求和调包,密函错漏现原形

第967章 北狄再求和调包,密函错漏现原形(1/2)

目录

夜色未散,政事堂的灯火仍亮着。沈知微指尖还残留着火漆边缘那道细裂的触感。她将文书交还小太监,声音压得极低:“存档,不得外传。”

次日清晨,太极殿钟鼓齐鸣。

北狄使团入殿,为首者身披深色貂裘,脚步沉稳,行礼时姿态恭敬。他从怀中取出一封黄绢密函,双手奉上。

“我国可汗诚心求和,愿重修旧好,岁贡如前例,永不再犯边疆。”

裴砚端坐龙椅,目光平静地扫过使臣,未接话。群臣列立两旁,有人低声交换眼神。前番战事刚歇,若能和平解决,自是百姓之福。

沈知微立于御阶之下,袖中手指微微一动。她缓步上前两步,向裴砚轻声道:“陛下,容臣妾细观此函。”

裴砚点头。

她接过密函,动作从容。展开时,目光第一时间落在末尾御批处——那个“准”字,最后一钩轻轻上翘,像一笔不经意的提锋。

她闭眼默念,心镜系统瞬间启动。

【检测到目标心声:“只要他们不细看笔迹,这仿写的御批就能蒙混过关……”】

三秒后,机械音消失。

沈知微睁开眼,神色未变。她将密函平铺于案,又命内侍取来纸笔。

“劳烦使臣稍候。”她说,“我朝规矩,凡涉国事文书,需核对印信、笔迹、用纸三项。请容我一一查验。”

使臣脸上掠过一丝僵硬,随即低头:“理当如此。”

沈知微提笔,临摹密函中“准”“岁”“贡”三字,一笔一划对照。片刻后,她指向“准”字末钩:“北狄先王御笔习惯,收笔平直,从不上挑。此字为新练而成,笔力浮滑,非出自惯手。”

使臣喉头滚动了一下:“许是誊抄之人笔误。”

“不止是笔误。”她又翻过纸背,对着光亮细看,“此纸纹理细腻,产自江南湖州,而北狄境内文书皆用粗麻纸。你如何解释,一封来自北境王庭的国书,会用大周腹地所产之纸?”

殿内安静下来。

兵部尚书向前一步:“且江南纸运往北地,必经我关卡盘查。若无通关文牒,绝不可能流出境外。此函若真出自可汗之手,怎会未经登记便直达京城?”

使臣额头渗出细汗:“或许……是商路私运……”

“还有。”沈知微再指密函正文,“‘岁贡’二字,写成了‘岁赐’。”

众人一怔。

她一字一句道:“‘贡’是下献上,‘赐’是上予下。一字颠倒,尊卑易位。你们呈来的不是求和书,是僭越表。”

使臣脸色骤变:“这……这是抄录之误,绝无冒犯之意!”

“抄录之误?”沈知微冷笑,“那为何墨色偏红?北狄军报专用松烟墨,黑而不艳。此函所用乃朱砂调墨,分明是刻意伪造,意图混淆视听。”

她转身面向裴砚:“陛下,此函通篇破绽,从纸张、墨色到笔迹、用词,无一符合规制。臣妾敢断言——这不是北狄可汗亲授之函,而是有人中途调包,假借求和之名,行欺君之实!”

殿中哗然。

几位老臣面露惊疑,看向北狄使臣的眼神已带警惕。户部侍郎低声附和:“若真是伪函,那背后之人图谋不小。”

裴砚缓缓起身,目光如铁。

“你说你们诚心求和。”他盯着使臣,“可你们带来的,是一封篡改国书、颠倒纲常的假信。你们想让我们相信你们的诚意,却连最基本的文书都做不真。”

使臣双膝一软,扑通跪地:“陛下明鉴!小人只是奉命行事,不知内情!”

“奉命?”裴砚冷笑,“那你告诉我,谁给你的命令?是谁让你带着这份假函进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