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凯旋归京,帝心难测(1/2)
运河的血火与尘埃终于落定。谢砚之一行押解着部分重要俘虏(包括那名戴“虚无”面具的男子),携带着那本至关重要的秘录以及端王的首级,启程返京。
消息早已通过六百里加急传回帝都。
这一路,与来时那种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气氛截然不同。所经州县,官员无不出城远迎,态度恭敬甚至带着畏惧。百姓则纷纷涌上街头,争相目睹这位以雷霆手段扫平运河巨患、阵斩前朝逆王的“活阎罗”的风采,议论声中充满了惊叹与敬畏。
谢砚之的名字,连同云映雪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买凶杀夫”与“水下渡气”的轶闻(已被传得面目全非,越发神乎其神),已成为街头巷尾最炙手可热的谈资。其声威之隆,一时无两。
然而,端坐车驾之中的谢砚之,面容却一如既往的冷峻,甚至比离京时更添了几分深沉。云映雪伴其身旁,亦是神色平静,并无多少喜悦之色。他们皆非寻常之人,深知功劳越大,有时反而越危险,尤其是当他们触及了皇室最隐秘的伤疤之后。
京城,巍峨的皇城依旧矗立在天地之间,俯视着芸芸众生。
凯旋的队伍抵达城外,礼部官员早已备好了盛大的迎接仪式。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文武百官依序列队相迎,场面隆重至极,给了谢砚之作为臣子所能享有的最高荣耀。
金銮殿上,更是举行了专门的献俘与嘉奖典礼。
皇帝萧玚高坐于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冕旒垂面,看不清具体神色,但声音透过珠玉传来,充满了欣慰、赞赏与毫不吝啬的褒奖。
“爱卿谢砚之,忠勇冠世,智略超群,深入险境,扫除奸佞,平定运河,诛杀逆王,扬我国威,靖安社稷,实乃朕之肱骨,国之柱石!”皇帝的声音洪亮,回荡在庄严的大殿之中,“擢升谢砚之为一等国公,加太子太保衔,赐丹书铁券,赏金万两,帛千匹,良田千顷!”
每一项赏赐念出,都引得殿内百官一阵低低的惊呼。这等封赏,可谓隆宠至极,放眼本朝,罕有人及。
“云氏映雪,巾帼英杰,慧敏过人,辅佐有功,揭露逆谋,忠烈之后,堪为典范。特赐一品诰命夫人冠服,赏金五千两,允其重立云氏门楣。”
皇帝亦未忘记云映雪的功劳,封赏同样厚重。
谢砚之与云映雪依礼谢恩,声音平静,姿态恭谨,无可挑剔。
然而,在俯身叩拜拾起的瞬间,谢砚之敏锐地捕捉到,那冕旒之后,皇帝投来的目光深处,除了表面的赞赏之外,还有一丝极其复杂、难以言喻的情绪——那是一闪而逝的忌惮、审视,以及一种帝王独有的、对于功高震主本能的警惕与疏离。
端王一案,牵扯出的不仅是逆谋,更是皇室兄弟相残、先帝末年争储的旧事,是皇室不愿外扬的家丑。如今虽隐患得除,但谢砚之以此泼天功劳回朝,其声望、其权势、其手握的秘密,都已达到了一个令帝王不得不心生警惕的高度。
皇帝需要他这把刀来铲除叛逆,却也必然会担心这把刀过于锋利,有朝一日会伤及自身。
隆重的典礼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结束。
退朝后,皇帝独召谢砚之至御书房。
御书房内不似大殿那般庄严,却更显压抑。皇帝已卸去繁重的冕服,只着一身明黄常服,坐在窗边的炕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扳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