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夫人释权,以退为进(1/2)
金陵的冬日,难得有几日晴好。阳光透过精致的棂窗,洒在户部尚书府书房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中凝聚的沉重。谢砚之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几株在寒风中依旧挺立的青松,默然不语。他虽不言语,但周身那股比往日更加凛冽的寒意,以及案头那几份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的弹章抄本,无不昭示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云映雪坐在一旁的暖榻上,肩伤虽已大好,但元气未复,脸色依旧带着几分失血的苍白,身上裹着一件银狐皮的斗篷。她没有看谢砚之,目光落在自己手中一杯氤氲着热气的参茶上,眼神却穿透了那袅袅白雾,落在了更深远、更莫测的朝局波澜之中。
她不像谢砚之那般,习惯于用沉默和冷硬对抗一切。她是商人,最懂得审时度势,计算盈亏,更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凯旋盛典的荣耀光环正在快速褪色,取而代之的是那无处不在、日益刺骨的猜忌与觊觎。皇帝那看似温和却暗藏审视的目光,朝堂上那些欲言又止、闪烁其词的试探,还有坊间悄然流传的、关于“财权兵权集于一身”的骇人流言……这一切,都如同无数细小的绳索,正在缓缓编织成一张足以令人窒息的巨网。
她知道,谢砚之不在乎。他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于国于民有利便可,至于个人荣辱、帝王猜忌,他或许从未真正放在心上,或者说,他已习惯了立于风口浪尖,以强横的实力碾碎一切阴谋。但此刻不同往日。往日他仅是孤臣,是帝王手中最锋利的刀。可如今,他权势太重,功勋太高,更手握神机秘藏回归,已然触及了皇权最敏感、最不容分享的禁区。更重要的是,如今他的身边,有了她云映雪,有了因“平倭债券”而影响力急剧膨胀、几乎掌控东南商脉的云氏钱庄。他们二人,一文一武,一财一兵,在世人眼中,已然形成了一个足以令龙椅上那位天子寝食难安的庞然大物。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硬顶,只会加速决裂,最终鱼死网破。必须有人先退一步,必须有人主动斩断那些引人生疑的纽带。
云映雪轻轻放下茶盏,瓷器与檀木桌面接触,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打破了书房的沉寂。
“大人,”她抬起眼眸,看向窗前那玄色的背影,声音平静而清晰,“是时候了。”
谢砚之缓缓转身,深邃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没有询问,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等待她的下文。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如今我们站在浪尖,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脚下已是万丈悬崖。”云映雪的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如同在分析一桩普通的生意,“陛下之心,已生疑虑;朝堂之矛,已暗指向你。若再不有所表示,恐祸不远矣。”
“你想如何?”谢砚之的声音低沉。
“不是我想如何,而是我们必须让陛下安心,让那些谗言失去根基。”云映雪微微直起身子,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属于商场女诸葛的冷静与决断,“既然他们忌惮的是‘权’与‘利’,那我们便主动将这些‘权’与‘利’,交出去一部分。”
数日后,一份以“永乐女商首云映雪”名义上奏的奏折,被递送到了通政司,并很快摆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这份奏折,没有华丽的辞藻,通篇以最恳切、最识大体的语气书写,但其内容,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朝堂内外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奏折的核心,是三项“自请”:
“一请辞‘商政议事堂’主持之职。”奏折中言道,商政议事堂初立,旨在沟通官商,利国利民,如今框架已成,章程既定,理应由更具威望、更代表朝廷之重臣主持大局。云映雪自陈才疏学浅,且伤病未愈,难当此任,恳请陛下另择贤能。她只愿保留“永乐女商首”之荣誉头衔,以示陛下对商贾之关怀,自身则愿退居幕后,静心养病。
“商政议事堂”虽非正式官署,但其协调海贸、核定税则之权,隐然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机构。云映雪此举,等同于主动交出了手中最具影响力的行政干预权力。
“二献云氏钱庄部分股权及新型火器制造之利。”奏折中称,云氏钱庄能有所成,全赖陛下天威庇佑、朝廷政策支持。值此国朝喜庆之际,云映雪愿将云氏钱庄两成干股,无偿献于内帑,今后钱庄利润,按此比例,年年上缴,以供陛下宫廷用度及赏赐之需。同时,此番远征,侥幸设计之“开花弹”、“改良火箭”等物,其制造之法乃基于朝廷资源与匠人智慧而成,非一人之功。故恳请陛下,将此等火器之监造、量产之权,全数收归皇室所属之工坊,云氏绝不插手,亦不取分文之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