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野孩子》剧宣(2/2)
“五十四分那处的衔接转场再自然一些,利用水杯进行转场交接”,全然忘了方才角落里的签约插曲。
后续的几天,余依婷彻底扎进了《野孩子》的后期收尾工作里。
反复核对每一帧画面的色彩校准,逐字打磨台词的字幕同步,甚至为了一段背景音的适配,和后期团队开了不下十数次小型会议。
清玄签约后的动向、余九的规划,她再没多问一句,余九自有她的安排,她不担心。
她现在眼里心里,只剩这部凝结了她诸多心血的作品,盼着能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
七月的暑气裹进工作室,余依婷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屏幕里是《野孩子》的最终剪辑版,画面停在马亮背着生病的轩轩,在雨巷里跌跌撞撞奔跑的片段,她反复调整这段的音效,让雨声和两人的喘息声更具穿透力——这是影片里最戳人的场景之一,王俊凯那段紧绷的背影戏,连她看了无数遍,依旧会心头一紧。
“小婷,最终行程定了,7月22号启动路演,先去杭州,再转武汉、重庆,30号去长沙录hi6,刚好赶在8月10号上映前预热完。”
余九推门进来,把打印好的行程表放在她手边,“小凯那边确认好了,避开了他的公益探访行程,这几站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受众集中地,能精准触达目标观众。”
余依婷头也没抬,只是伸手把行程表拉到面前扫了眼,目光很快又落回屏幕。
她正在核对片尾轩轩走进课堂的片段,学生们齐声诵读《苔》的字幕是否与发音完全同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诗句在耳机里响起,她微微蹙眉,调整了字幕的停留时长:“知道了,路演的宣传点不用太复杂,重点提马亮和轩轩的非血缘羁绊,还有‘家是情感联结’这个核心就好。”
背后有人好办事儿,余依婷和余九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让她得以在暑假这个电影黄金时期顺利上线《野孩子》。
王俊凯也排开其他的行程,大力配合《野孩子》的宣发行程。
7月22号,杭州万象城影城的放映厅里座无虚席。
影片结束后,灯光亮起,余依婷和王俊凯、关子勰等一众主要演员坐在台前,面对满场观众的掌声,也都笑了。
这部电影,稳了。
有观众红着眼眶站起来:“马亮说‘我是孤儿,但我弟弟不是’的时候,我真的哭惨了,王俊凯老师是怎么理解这个角色的?”
王俊凯指尖摩挲着话筒,眼神沉静下来:“马亮身上有股拧劲,他自己走了很多烂路,就拼尽全力不让轩轩重蹈覆辙。拍那段戏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他的挣扎——既想保护轩轩,又怕自己给不了他真正的未来。”
余依婷在一旁补充:“这也是我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那些被世界暂时遗忘的孩子,也有肆意成长的权利,马亮和轩轩的互相救赎,就是对‘野孩子’最好的注解。”
接下来的路演节奏紧凑,武汉的观众追问着马亮带着轩轩在废弃房屋里搭“家”的戏份细节,重庆的主场观众则对着银幕里熟悉的巷弄场景倍感亲切。
有观众提到轩轩那句“妈妈说桂花香的时候就回来,可桂花早就不香了”,余依婷的声音软了软:“这句台词来自真实案件里的细节,我们想通过这些碎片,让观众看到‘事实孤儿’的孤独与渴望。”
每一场映后交流,她都认真听着观众的反馈,回到酒店就立刻给后期团队发消息,微调了几处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让那些温暖的瞬间更有质感。
还没正式上映,《野孩子》就火了几轮。
开拍前的热议、开拍途中的路透、杀青后的期待、近期路演时大家的反馈...
这一切的热搜在余依婷王俊凯即将合体上hi6后到达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