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十年行善,一朝国士!北境破,以身许国!(2/2)
“林疯狗”。
这是他们十年来,在背后送给林澈的外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林澈出列,声如洪钟,响彻整个金銮殿。
“臣,拾遗林澈,有本启奏。”
“臣,弹劾户部尚书张诚,贪墨江南水灾赈灾银三十万两,致使流民失所,饿桴遍野!”
轰!
户部尚书张诚,身子猛地一颤,差点没站稳。
他可是三公之一,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是皇后的亲舅舅!
这林澈,是真疯了!
“你……你血口喷人!”张诚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林澈的鼻子,“林澈!本官知道你素有清名,但也不能如此污蔑朝廷重臣!”
“污蔑?”
林澈缓缓放下奏本,从怀中又取出一本破旧的账册。
“此乃江南‘广运粮行’三年来的运粮总账。
其中,去年七月,由户部拨发的三十万石赈灾粮,在账面上,只运抵了二十万石。
敢问张大人,那剩下的十万石,去了哪里?”
张诚面色一白:“许是……许是路上有所损耗!”
“好一个损耗!”
“臣这里,还有一份口供。
是负责押运粮草的七名镖师的画押。
他们亲口承认,在抵达苏州府前,受户部侍郎王迁之命,将十万石粮食,以市价三成的价格,转卖给了当地富商,所得银两,尽数汇入了您在京城‘四海钱庄’的私账之上!”
“这是汇票的存根!”
林澈从袖中,又甩出一沓纸。
证据确凿,环环相扣!
张诚的冷汗,瞬间浸透了朝服。
他双腿一软,再也站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看着那个依旧平静的林澈,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所有人都怕他。
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绝不给人留半点翻身的机会!
“臣……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户部尚书,当朝皇后的亲舅舅张诚,抖如筛糠,颤巍巍地摘下头顶的乌纱帽,整个人瘫软在地。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
下朝的路上,当林澈走出宫门时,长街两旁,不知何时,竟自发地站满了黑压压的百姓。
用一种最淳朴,最笨拙,也最尊敬的姿态,对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官袍,深深地,深深地鞠躬。
“林青天……”
“青天大老爷啊!”
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喊,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托举着那个孤独的身影。
林澈脚步未停,只是对着人群,同样深深地,回了一礼。
回到那间简陋得不像话的府邸。
老仆王叔端来一碗清水,苍老的脸上写满了化不开的忧虑。
“大人,您……您把皇后的亲舅舅都给扳倒了,这可是不死不休的血仇啊!”
“为了……为了那些不相干的人,当真……当真值得吗?”
林澈接过水碗,一饮而尽。
他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地走到院中,看着那口施粥用的大锅。
锅里空空如也,被刷洗得锃亮,几乎能映出人影。
他的眼神,穿透了那口锅,穿透了十年的光阴,变得有些恍惚。
【一瞬间的画面闪回:阴冷破败的古庙,一个七岁的孩子,蜷缩在角落,为了半个发硬的馒头,几乎要失去所有的尊严和人性。
那刺骨的饥饿,那深入骨髓的寒冷,那被世界遗弃的绝望……】
林澈回过神来。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后的王叔说:
“王叔,你说……”
“今天这锅要是再大一点,是不是就能让城西那个新来的瘸腿孩子,也多拿一个馒头了?”
轰!
老仆王叔浑身剧烈一震!
他看着自己这位年轻的主人,
看着他清瘦的背影和那双十年如一日清澈的眼睛,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沿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滚滚而下。
原来大人不是在看锅。
他看的,是十年前那个在破庙里快要饿死的自己啊!
他发的不是馒头,是救赎!
就在此时!
“驾!驾!”
“八百里加急!北境急报!挡道者死!”
一阵急促到撕心裂肺的马蹄声,踏碎了京城的宁静!
一名信使,浑身浴血,如同一颗炮弹般从马上滚落,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嘶嘶力竭地吼道:
“北境……北境失守!”
“蛮族大军,破关了!!”
林澈猛地转身,望向北方。
那里,正有大片的阴云,黑压压地,仿佛要吞噬天光,朝着京城的方向,席卷而来。
风雨,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