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特种兵重生古代,开局五个拖油瓶 > 第263章 军区大院模式

第263章 军区大院模式(2/2)

目录

苏婉清被他这一长串说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功德无量”、“稳定军心社稷”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让她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她白了萧战一眼:“就你歪理多!不过……这确实是件积德的好事。行,这事我应下了,不过你得派人帮我,还有,场面你得给我维持好了,别出乱子。”

“得令!夫人出马,一个顶俩!”萧战一拍大腿,乐得见牙不见眼。

于是,在苏婉清和一众被动员起来的官员女眷们精心筹备下,沙棘堡及周边几个“钉子堡”的第一届“草原联谊相亲大会”热热闹闹地开场了。主会场设在校场,虽然物资匮乏,但也尽力张灯结彩——红布不够,彩纸和染色的麻布来凑;没有丝竹管弦,就找几个会吹笛子、拉胡琴的士兵凑了个“军中乐队”,演奏的曲子时而激昂如冲锋,时而跑调如马嘶,倒也别具一格。

瓜果点心摆上了长桌,主要是沙棘堡自产的沙棘果干、奶疙瘩,以及商队带来的少量中原点心和干果,算是难得的奢侈。

大会开始,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且搞笑:

一位在黑风寨时期就跟着萧战的老兵,面对一个清秀的堡内绣娘,紧张得手足无措,憋了半天,猛地一个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如洪钟:“报告夫人!步兵第三队王黑子,今年二十四,尚未婚配!请指示!”直接把那绣娘吓得后退半步,掩嘴轻笑。

一位急于表现的年轻校尉,为了展示男子气概,非要当场表演一套家传刀法。结果舞到兴头上,忘了场地狭窄,一个力劈华山,刀风差点把旁边临时搭建的、用来给姑娘们休息的彩棚支柱给劈断,引得棚内一片惊呼,那校尉自己也吓出一身冷汗,被负责安保的赵疤脸黑着脸拎了下去。

更有来自草原的姑娘,性格豪爽泼辣,看中了一个面容白净、有些书生气的书记官,直接上前,用带着口音的官话问道:“嘿,那个白面书生!你会养羊吗?能喝几碗马奶酒?摔跤赢不赢得了我?”那书记官面红耳赤,讷讷不敢言,引得周围一阵善意的哄笑。

萧战和赵疤脸、李铁头等一众高级军官,躲在远处的箭楼里,拿着单筒望远镜偷看。萧战乐得前仰后合,直拍大腿:“哈哈哈!瞧见没?疤脸,这就叫活力!这就叫生活!比整天死气沉沉地对着你们这些糙老汉训练有意思多了!以后这活动,得当成咱们沙棘堡的传统项目,年年搞,月月搞……呃,年年搞就行!”

赵疤脸嘴角抽搐了一下,看着对?”

“管他成几对!”萧战大手一挥,“重点是这个过程!让兄弟们有个念想,让姑娘们有个选择,让这苦寒的边疆,多点人味儿!这就够了!”

在萧战的强力推动和“福利诱惑”下,军区大院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来。一排排虽然简陋但结实保暖的土坯房拔地而起,院子里打出了甘甜的水井,妇女们手脚麻利地开辟出小菜园,撒下从中原带来的菜种,鸡鸣鸭叫之声开始在各处响起。

最让人心安的,是孩子们。这些半大的小子丫头,很快适应了环境,在院子里、堡墙下追逐嬉戏,银铃般的笑声驱散了边疆的肃杀之气。到了傍晚,家家户户屋顶升起袅袅炊烟,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火,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一切,构成了一副与残酷战争格格不入的、充满烟火气的安居图景。

戍边的将士们,训练执勤之余,回到大院,能看到妻儿的笑脸,能吃上口热乎饭菜,心里的那份漂泊无依感渐渐被踏实取代。正如萧战所料,军心前所未有地凝聚起来。

然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在这片看似祥和的生机背后,暗流悄然涌动。

混迹在第一批申请入住的“归附牧民”中,有几双眼睛,始终带着审视和计算。他们表现得和其他牧民一样勤劳、顺从,甚至积极参与大院的各种活动,帮忙干活,与士兵家属攀谈。

一个名叫“巴特尔”的汉子,力气大,肯帮忙,很快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但他总是在帮忙清理堡墙附近的杂物时,默默记下箭楼的位置和换岗的间隔。

另一个叫“其其格”的妇人,手脚麻利,善于和人打交道,经常和军属妇女们一起做针线,聊天。她总是看似无意地打听:“听说咱们又新到了一批粮草?存在哪个仓啊?”“赵将军最近好像很忙,是又要出去剿匪了吗?”

这些零碎的信息,通过某种隐秘的渠道,被汇集起来,传递出沙棘堡,消失在茫茫草原深处。

军区大院的建立,带来了温暖与稳定,也像一扇打开的门,难免会放进几只苍蝇。萧战此刻还沉浸在“老婆孩子热炕头”战略初步成功的喜悦中,尚未察觉到,这充满生机的院落里,已经埋下了未来的隐患钩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