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技术碾压(2/2)
于是,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以往勾肩搭背、同流合污的官员,如今见面眼神都带着审视和猜忌;公文流转速度莫名变慢,每个人都怕担责任,互相推诿;一些原本活跃的官员开始称病不出,或者变得异常“廉洁自律”。整个台州府的行政效率,在无声无息中大幅下降。
萧战偶尔还会“亲切”地召见一些官员“询问情况”,问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但那种似笑非笑、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神,足以让做贼心虚者夜不能寐。
二狗汇报官场乱象,萧战正用官印砸核桃,闻言乐了:“这就叫‘疑心生暗鬼’。老子啥也没干,他们就自己先乱起来了。挺好,省得老子费劲。这官印砸核桃还挺顺手。”
军工坊内,鲁三七老爷子对着萧战画的一张歪歪扭扭的草图,陷入了沉思。草图上是军中常用的响箭,但国公爷要求在箭杆上加几个小孔,在箭镞后面加个特殊的腔室。
“国公爷,这是何意?”鲁三七不解。
萧战啃着果子,含糊道:“没啥,就是觉得原来的响箭不够响,不够刺耳。您给改进改进,要那种一飞起来,能让人头皮发麻、半夜做噩梦的动静!”
鲁三七虽然觉得这要求古怪,但秉承着工匠精神,还是带着徒弟们埋头研究起来。几天后,改良版的“噩梦响箭”诞生了。射出去之后,不仅飞行时带有一种凄厉尖锐、足以穿透耳膜的哨音,在击中目标或达到最高点时,还会因为特殊腔室结构,发出第二声短促而爆炸般的巨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瘆人。
萧战试用后非常满意,大手一挥,让鲁三七先赶制一批出来。然后,他“体贴”地以“加强城防,联防联保,预警倭寇”的名义,派人给台州府衙、各大户人家、以及某些“重点关照”的商号,都赠送了一捆这种新型响箭和配套的发射装置,并派了“专业人士”上门指导使用。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台州城的夜晚就变得格外“热闹”。尤其是那些心里有鬼的官员和富商宅邸附近,经常在深夜时分,突然响起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尖锐哨音和爆炸声!
第一次响起时,某位与盐课勾结的官员直接从床上吓得滚了下来,以为倭寇打进城或者萧战来抄家了!连滚爬爬地躲到床底,直到家人确认外面没事才敢出来。一连几晚,各种“误触”、“演练”、“测试”导致的响箭警报此起彼伏,搅得那些人神经衰弱,黑眼圈浓重,白天办公都无精打采。
“昨晚那响箭真够吓人的!”“听说官府发的,防倭寇的。”“防倭寇?我咋觉得是防睡觉的呢……”
东南的困局,很快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了京城宁王耳中。他的代理人,一个在东南经营多年的心腹官员,在密信中大倒苦水:
“王爷!那萧战……他不按常理出牌啊!尽用些……用些奇技淫巧的下三滥手段!我们的船队现在出海提心吊胆,动不动就舵失灵、网缠桨,罗盘失灵,损失惨重!官府里更是人心惶惶,互相猜忌,政令难行!他还弄了些鬼哭狼嚎的响箭,天天晚上乱放,搞得大家寝食难安!王爷,再这样下去,我们在东南的布置,就要被他这些不上台面的手段给拖垮了!”
宁王看着密信,气得额头青筋直跳,将信纸揉成一团:“废物!都是废物!连这点小麻烦都解决不了!他萧战不过是些旁门左道,你们就没办法反制吗?!”
幕僚小心翼翼道:“王爷,非是胜防。凿船缠桨,他派的是水性极好的高手,神出鬼没;散布谣言,他掌控市井,难以追查;那响箭更是他军工场特制,我们……我们仿造都来不及啊!此子,颇有些歪才……”
安王府内,气氛更加沉闷。安王听着幕僚汇报东南的情况,久久无言,只是捻动佛珠的速度越来越快。
“王爷,萧战此举,看似儿戏,实则毒辣。他避开了与我们正面冲突,专挑我们的软肋下手。航运、官场、甚至睡眠……他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干扰了我们的运作,消耗了我们的精力。我们现在是有力无处使,有火无处发啊。”幕僚总结道。
安王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疲惫和一丝无力:“他现在,就像一块滚刀肉,切不断,煮不烂,还浑身带刺!我们卡他粮草,他跑去‘借’,还能借出个大义凛然;我们想从官场规则压制他,他手里捏着官印这把柄不放,引而不发,反而让我们自乱阵脚;我们想维持东南局面,他却用这些……这些下三滥的伎俩,到处制造混乱,让我们疲于应付……”
他放下佛珠,揉了揉眉心:“此子,不仅是个莽夫,更是个……泼皮无赖中的枭雄!不能再这样跟他纠缠下去了,否则,我们在东南多年的心血,迟早要被他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一点点磨光。告诉再说。”
萧战凭借着他领先时代的“技术”手段和深得无赖精髓的战术,成功地在东南给宁王、安王的势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让他们如鲠在喉,却又无可奈何。这场不见硝烟的“技术碾压”战,萧战暂居上风。然而,这些小打小闹只能骚扰,无法致命。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艘神秘的“福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