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皇帝的决断(1/2)
老皇帝并未急于做出最终裁决,他又沉吟了两日。这两日里,他单独召见了吏部尚书林章远和监察御史苏文清,耐心听取了他们关于东南局势、水师建设仍需萧战坐镇的恳切陈述;他也召见了宁王与安王,不动声色地听取了他们关于“功臣荣养以示恩宠、避免尾大不掉”的“忠言”;更多的时候,他独自在养心殿内,反复翻阅着萧战那封言辞“恳切”到近乎滑稽的请辞奏表,以及那份充满了狂想与惊世骇俗的《未来大夏海军建设及对倭战略疏》。最终,在又一次气氛凝重的朝会上,旨意下达。
秉笔太监王瑾那特有的、能穿透金銮殿每一个角落的尖细嗓音,如同冰冷的丝线,缠绕在每一位大臣的心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太保、镇国公萧战,忠勇性成,韬略夙裕,气吞万里如虎……今平定东南,犁庭扫穴,生擒元恶鬼王丸,肃清海疆,功在社稷,泽被苍生,功莫大焉,朕心甚慰……”
开场是一长串华丽到臃肿的褒奖词汇,将萧战的功绩捧到了云端。
“……为酬殊勋,特晋萧战为太傅,位列三公,加食邑三千户,累计食邑万户!赐金万两,银五万两,东海明珠一斛,蜀锦、苏缎各千匹,玉璧十双……仍兼太子少保,辅弼东宫……准其留京荣养,参赞机务,以示朝廷优容功臣之至意……”
赏赐之丰厚,名头之响亮,足以让任何一位臣子晕眩。太傅、太子少保,皆是位极人臣的荣衔,食邑万户更是异姓人臣的顶峰。然而,核心的转折在王瑾接下来的话语中,如同冰水浇头:
“……然,体恤老臣,不忍其再涉军旅险地。西疆都护府一应军务,暂由副都护周奎(萧战心腹老将)代行职权;东南水师提督及台州船厂督办等一应事务,着即交由水师副将赵龙(萧战在台州提拔的副手)暂行接管……望其恪尽职守,不负朕望,亦不负萧卿举荐之谊。钦此!”
圣旨很长,荣宠极盛,但核心剥离得干干净净:兵权,没了。西疆沙棘堡的铁骑,东南台州湾的新式水师,那艘会自己跑的“夏皇号”,以及那寄托着未来野望的船厂,所有这些萧战安身立命、施展抱负的实权根基,都被这道温情的圣旨,轻飘飘地卸去了。只留下京城里一堆光鲜亮丽却无兵无权的虚衔。
圣旨宣读完毕,萧战依着规矩,出列叩首谢恩:“臣,萧战,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倒是洪亮,听不出什么情绪。
龙椅上的老皇帝,看着下方规规矩矩跪着的萧战,似乎觉得这“荣养”的力度还不够,又用一种格外温和,甚至带着几分长辈关怀的语气补充道:“爱卿平生为国操劳,至今家眷仍远在北地沙棘堡,朕心实为不忍。朕已命内务府将京中前礼亲王的那座旧邸收拾出来,赐予爱卿作为府邸。并特下恩旨,允你即刻派人接妻儿入京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以慰你多年征战,家人分离之苦。”
这倒是实实在在的恩典,一座亲王府邸,接家人团聚,萧战心里还挺美,觉得老皇帝这事办得地道。
然而,老皇帝的话还没完,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脸上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戏谑的笑意,继续说道:“另外……爱卿如今位极人臣,功盖当世,然府中却只有苏氏一妻,未免太过冷清,亦非国家栋梁之气象。朕再赐你宫中教习淑女四人,皆为清白良家子出身,经过严格调教,不仅容貌端丽,更兼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可为侧室,一则服侍你起居,二则为你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使你萧氏一门,枝繁叶茂,方显我大朝功臣之气象。”
“噗——”
好几个正在低头品茶,试图掩饰内心波动的大臣,听到“赐妾四人”时,差点没忍住把口中的茶水喷出来,呛得连连咳嗽,脸憋得通红。
而跪在下方的萧战,听到前面赐府邸、接家人时脸上刚露出的那点笑容,在听到“赐妾四人”的瞬间,彻底僵住,随即“唰”的一下变得惨白,额头上肉眼可见地渗出了细密的冷汗,后背瞬间就湿了!他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已经看到了远在沙棘堡的苏婉清,手持那把据说能砍蛮族头颅的宝剑(或者更具杀伤力的擀面杖),柳眉倒竖,凤眼含煞的模样!这要是把四个皇帝亲赐的“侧室”带回去……后院起火?那都是轻的!这简直是在火药库旁边玩火,是要出人命,上演全武行的节奏啊!
“陛……陛下!”萧战差点结巴,声音都变了调,也顾不得什么朝仪了,抬起头,一脸惊恐加恳求,“臣……臣何德何能,岂敢……岂敢承受如此厚赏!臣……臣有一妻足矣,实在……实在无福消受陛下如此……如此厚重的‘恩典’啊!”
老皇帝似乎极为满意萧战这如同被踩了尾巴猫一般的反应,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调侃:“哦?爱卿这是何意?莫非……是惧内不成?”这“惧内”二字,他咬得格外清晰,带着明显的戏谑,瞬间冲淡了朝堂上原本严肃紧张的气氛。
“哈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