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国歌,军歌和未来总长(1/2)
1823年4月的夜,新中华国东海城首都国家大剧院灯火通明。三层的弧形看台坐满了来自大陆、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爪哇、苏门答腊岛、澳洲、琉球,北美洲西海岸、非洲南部沿海的议员。穹顶下,乐池的弦乐与铜管被柔和的灯光镀上一层金边,空气里有一种少见的肃穆与期待。
李海潮身着深色常服,在贵宾席正中落座。他抬手示意,会场彻底安静
女高音独唱者从侧台步出,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新中华金龙国徽。
她昂首挺胸,向所有在场的议员介绍道:“今天在这里,我们将献上中华国国歌,《新中华进行曲》”
序曲像一阵从海上来的风,轻轻拂过每个角落:低音提琴稳稳托住节拍,木管在高音区铺开一条明亮的细流;副歌处,合唱团加入,和声层层叠起,如同海潮拍岸,又像群山回响。
“在东海之滨,
在喜玛拉雅之巅,
在长江与黄河的涛声里,
我们站立成山。
从台湾海峡到加里曼丹的晨曦,
从爪哇、苏门答腊到澳洲的海岸线,
各族儿女手挽手,江河入海,群星同天。
为和平与正义,为自由与尊严,我们心手相连,共守这片蔚蓝。
(副歌)
前进!新的中华!
四海一家,风雨同舟;
以仁立国,以义济世,
以信铸魂,以勇护道;
在北美洲西海岸的号角里,在非洲南部沿海的涛声上,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从北国雪原到南海的椰风,从中原沃土到高原与海岛,
百族语言汇成一条共同的河,千载文明照亮同一个方向。
以科学开拓,以法治护航,以勤劳兴邦,以仁爱安民;
让每双眼睛看见希望,让每颗心都拥有家园。
前进!新的中华!
四海一家,风雨同舟;
以仁立国,以义济世,以信铸魂,以勇护道;
在北美洲西海岸的号角里,在非洲南部沿海的涛声上,
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许多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当“以仁立国,以义济世,以信铸魂,以勇护道”的句群落下,看台上不约而同响起轻轻的吸气声,那是被召唤的共鸣。
最后一个音符在穹顶回旋,余韵未绝,李海潮缓缓站起,面向全场,微微颔首。静默一秒,继而从看台最前排到最高处,从北美洲西海岸的议员到非洲南部沿海的代表,从海岛到高原,来自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议员在同一节拍里站起,掌声如雷,持续良久。有人用本民族语言低声应和,有人轻轻拭去眼角的水光;一位来自苏门答腊的老者摘下帽子,向乐池与合唱团致礼;几位来自台湾的女议员相视而笑,把手心里的纸花悄悄攥紧。
掌声渐歇,李海潮再度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而坚定:“今晚我们听见了共同的家。愿这歌声跨过东海与喜玛拉雅,越过加里曼丹的雨林与澳洲的海岸,把我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愿新中华国在团结中前行,在正义里长明。”话音落下,全场又一次自发起身,鼓掌,为这片土地,为这首属于所有人民的歌。
接下来,有报幕员再次说道:“接下来,由乐团表演中华国军歌《龙腾四海》”
一百名士兵上台,穿着两种军装,蓝色海军服和绿色陆军服。
牛角长号开场,鼓声隆隆。
昆仑铸剑倚苍冥,怒海扬帆破万倾。
台澎潮涌连闽粤,吕宋云开接南星。
加里曼丹凝翠色,爪哇苏门踏浪行。
澳洲赤土承天运,北美西滨列战旌。
非洲南浦听风吼,万里疆土铁骨撑。
陆战雄师摧壁垒,海疆劲旅扫鲸鲵。
丹心铸就长城固,热血浇开盛世平。
何惧狼烟燃四野,龙腾寰宇镇八极。
嘿!中华儿女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长枪指处风云变,舰炮鸣时寇胆寒!
嘿!铁血军魂永不灭,万里河山尽赤诚!
龙腾万域开新纪,千秋伟业照人间!
当风旗展五星耀,铁血荣光代代传。
踏遍千山平险阻,横戈四海定尘寰。
初心不忘承先志,使命在肩勇向前。
待到寰宇清平日,再奏凯歌庆团圆。
嘿!中华儿女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长枪指处风云变,舰炮鸣时寇胆寒!
嘿!铁血军魂永不灭,万里河山尽欢颜!
龙腾四海开新纪,千秋伟业照人间!
龙腾四海,千秋伟业照人间!”
一百名士兵来自于各个地区,是真正的服役部队的士兵,他们只是合练了七天,就来到剧院歌唱。
声音并不完美,还带着军人的嘶吼;
可就是这种不完美,就是这种军人的嘶吼,让所有人都更加沉浸其中,杀气腾腾。
众人起立鼓掌,甚至有人挥舞拳头,在大声叫着,“好样的”,“唱的好”
李海潮也在鼓掌,可思绪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们第一次在印度洋上和阿拉伯海盗的炮仗,那时他怕的要死。
他还记得炮弹将船舷的木板击飞,木屑擦过他的额头,血模糊了他的眼睛,那时的世界都是血红色的。
自己怕的要死,装弹的手在不停的颤抖,米尼弹的通条都插不进枪管。
可他依然记得,牛野背靠着船舷,喘着气,端着枪,朝他们大声喊:“海潮!阿生!装弹,装弹,大丈夫要死卵朝天,干他娘的!”
小陈阿生也在旁边,哇哇乱叫,“干他娘的,干他娘的!”
自己那时也发疯了,也跟着叫“干她娘,我干他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