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星轮之星空之主 > 第386章 伤痕

第386章 伤痕(2/2)

目录

此战之后,观察者文明遭受重创,其背后的虚无源头似乎也暂时隐匿。

多元宇宙,迎来了一段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期。

星盟没有忘记探询者的牺牲。在协约城,人们为它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铭刻着它最后的抉择。

它的故事,与星盟无数英雄的故事一起,被永远传颂。

而张晓辰和星盟的征程,仍将继续。

因为探索与守护,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使命。

星盟历,新生纪元十六年初。

联合舰队载着胜利与牺牲的沉重,缓缓驶回星盟主星域。

迎接他们的,是民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但站在舰桥上的高层们,心中却无太多喜悦。

“弥罗号”的舰体上布满伤痕,诉说着那场深渊之战的惨烈。

阵亡将士的名单长得令人心碎,而“探询者”那决绝的蓝色光芒,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个亲历者的记忆中。

凯旋仪式庄重而肃穆。

张晓辰站在纪念碑前,没有宣扬武力的强大,而是沉痛悼念了所有逝者,并特别提到了“探询者”的名字。

“它的牺牲,不仅仅是为了星盟,更是为了它自己所追寻的‘平衡’与‘意义’。

它告诉我们,无论形态如何,对存在的思考和对宁静的渴望,是相通的。”

这番话通过灵能网络传遍星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胜利,不再仅仅是武力的胜利,更是理念的共鸣。

在协约城,一座由星盟工程师与万律界域规则学者共同设计的纪念碑被竖立起来。

它并非传统的英雄雕塑,而是一个不断在“有序几何”与“流动能量”之间微妙平衡的光影结构,象征着“探询者”在两个文明之间架起的桥梁。

艾丝特站在纪念碑前,轻声道:

“你找到了你的答案,也为我们指明了更深的路。”

战后,星盟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休整与消化期。

最高理事会并未急于扩张,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内部整合与对此次战役的全面复盘上。

杨戬与凌霜雪主导军事改革,深入研究“逻辑武器”的防御与反制,并开始尝试将万律界域的“规则编程”思想有限度地融入星盟的防御体系,使其更具韧性。

苏月领导的科学院进入了黄金时期。

与万律界域的深度合作,打开了全新的科研视野。

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将“混沌源核”转化出的温和混沌能量,与高度有序的规则技术相结合,探索创造性的科技分支。

一个典型的成果是“生态规则调谐器”。

它能在荒芜星球上,快速建立一套稳定而充满生机的局部生态系统,既保持了自然的多变性与创造性,又确保了系统基础的稳定性。

这被视为“共生”与“秩序”理念在实践中的一次成功融合。

然而,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在关于新一代主力舰设计的会议上,星盟工程师强调舰船的自适应性与多任务能力,而万律界域学者则追求在单一功能上的绝对效率与结构最优。

争论依旧,但氛围已不同于往日的针锋相对。

双方开始学会倾听对方的“逻辑”,并在张晓辰“和而不同”的指导思想下,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而非强求一致。

星盟的“共生”理念,在经历了绝对秩序的冲击后,变得更加深邃和富有层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