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9章 第19集:阴阳释病

第19章 第19集:阴阳释病(2/2)

目录

他想起去年遇到的一个病例:有个少年浑身发冷,盖了三床兽皮被还喊冷,手脚却滚烫,嘴唇干裂,舌苔黄燥。当时有人说是寒邪太重,劝他用温药,他却看出那是阳热被阴邪格在体内,好比炉火被湿柴闷住,外面看着冷,里面却燃得正旺。他用了一剂苦寒的泻药,少年泻下不少燥屎后,发冷的症状反倒消失了。

“这种时候,”岐伯补充道,“就像看到海市蜃楼,不能被表象迷惑。需得细察脉象、舌苔,听其气息,问其饮食二便,从细微处辨出真伪。这也是为何‘四诊合参’如此重要,单看一面,很容易被阴阳的假象骗了。”

雷公忽然起身,走到堆放草药的角落,抱来几捆草药:“那这些草药,也分阴阳吗?”

“自然。”轩辕拿起一株麻黄,其茎中空,质地轻扬,“像麻黄、桂枝,性温热,能散寒,属阳;而黄连、黄芩,性寒凉,能清热,属阴。”

他又拿起一片桑叶:“叶片轻浮,多入上焦,治头面之疾,属阳;而根茎沉重,多入下焦,治腰腹之病,属阴。”

伯高凑近细看,忽然笑道:“就连采药的时间也分阴阳吧?清晨露水未干时采的草药,带着阴气;正午日头最盛时采的,阳气更足。”

“说得好!”岐伯赞许道,“用药如用兵,需知其阴阳属性,方能配伍得当。阳药过多则伤阴,阴药过多则伤阳,需像调弦一样,松紧适宜,方能奏出和谐之音。”

众人越谈越投机,日光渐渐移到了茅庐中央。少师面前的竹简已经写满了大半,上面不仅有阴阳盛衰的道理,还有对应的病例、治法、草药,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

轩辕望着那些竹简,忽然心生感慨:“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地的阴阳失衡,会有风雨雷电;人身的阴阳失衡,就会有疾病伤痛。我们编撰此书,不仅是要记下治病的方法,更是要让人明白,人活一世,需时时调和自身阴阳,顺应天地阴阳,方能安身立命。”

岐伯捻须微笑:“这便是‘天人合一’的道理。医理即天理,治病即调和天地人三才的关系。”

少师放下炭笔,轻轻抚摸着刻满字迹的竹简,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文字里流淌的生命力。他知道,这些关于阴阳的探讨,将是《内经》的基石,就像盖房子时打下的地基,坚实而深厚。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轩辕看着案上的竹简,又望向围坐的众人,目光里满是期许:“今日说的这些,还只是阴阳的皮毛。往后我们还要细细探讨,如何用阴阳解释脏腑功能,如何用阴阳指导针刺、艾灸、食疗……这条路还长着呢。”

雷公用力点头,将手中的骨笔握得更紧:“只要能把这些道理弄明白,再长的路也值得走。”

少师重新拿起炭笔,在新的竹简上写下“阴阳释病”四个字,作为这一篇的开篇。他想,日后读到此处的人,定会像今日的他们一样,为这古老而深邃的智慧所震撼。

夜色渐浓,茅庐里点起了松油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案上的竹简和众人专注的脸庞。轩辕看着竹简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失衡则病生”的字样,忽然想起白日里提到的那个寒热交替的孩童,便对众人说:“明日,我们去看看那孩子吧。用今日说的阴阳之理,给他调调药。”

岐伯颔首同意:“理论终究要落到实践上。能亲手让阴阳归位,才是真的懂了。”

松油灯光跳跃着,映在每个人的眼眸里,仿佛点燃了一簇簇火苗。少师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觉得,那些闪烁的星辰,不也是天地间的阴阳流转吗?而他们正在做的,就是把这星辰运转的规律,一点点刻进竹简里,留给后世。

想知道轩辕如何用阴阳之理为孩童调药?阴阳理论又将如何融入脏腑功能的阐释中?且看下集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