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集:情志调治(1/2)
第22集:情志调治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有熊部落的木屋间已飘起袅袅炊烟。轩辕刚从溪边洗漱回来,就见部落里的石匠阿柱蹲在自家屋前的老槐树下,背对着朝阳,肩膀微微耸动。他昨日还见阿柱为新凿的石臼欢喜,今日这副模样,倒像是被什么重物压垮了一般。
“阿柱,可是遇上难事了?”轩辕走近,声音放得轻缓。
阿柱猛地回头,眼眶红肿如桃,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他喉头滚动了几下,才哑着嗓子开口:“轩辕首领……俺媳妇她……没了。”
轩辕心头一沉。阿柱的妻子半月前生下个女娃,产后一直虚弱,前日听族里人说开始咳嗽,本以为是风寒,没想到竟走得这样快。他伸手按在阿柱肩上,那肩膀硬得像块顽石,却在触碰到的瞬间微微发颤。“节哀。孩子还小,你得撑住。”
阿柱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俺撑不住啊!她走的时候还拉着俺的手,说想看娃长大会不会像俺一样凿石头……”话没说完,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腰都弯成了虾米,脸涨得通红,像是要把心肝都咳出来。
轩辕连忙扶他坐直,手掌贴在他后背上轻轻顺气。“别急,慢慢说。”待阿柱咳势稍缓,他又问,“你这咳嗽,是从她走后开始的?”
阿柱点点头,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头天夜里,俺守着她的棺木,想着以前的事,越想越堵得慌,后半夜就开始咳。起初以为是着凉,喝了姜汤也不管用,这几日反倒咳得更凶了,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
轩辕凝视着他,见他眼下乌青,嘴唇干裂,说话时气息短促。他伸手探了探阿柱的脉象,脉细而弦,像是被什么东西牵扯着,绷得紧紧的。“你张口,我看看舌苔。”
阿柱依言张口,舌尖红得发亮,舌苔薄白,边缘却带着些青紫色。轩辕心中渐渐有了数,起身道:“你跟我来,我给你配些草药。”
两人走到轩辕平日晾晒草药的竹架旁,他取下一束晒干的柴胡,又捡了些合欢花和陈皮,放在石臼里细细捣碎。“你这咳嗽,不是风寒,是心里的气堵在了身子里。”
阿柱愣住了:“气?气还能让人咳嗽?”
“怎么不能?”轩辕一边将药末装进陶罐,一边缓缓道,“人的心肝脾肺肾,就像天地间的草木河流,各有各的用处。肝主疏泄,就像春日里的风,能把心里的郁气吹散。可你这几日悲伤过度,眼泪流得太多,肝就像被雨水泡透的柴薪,烧不起来了,郁气散不出去,就往肺里窜。肺像个风箱,被这股气搅得不得安宁,自然要咳嗽。”
他把陶罐递给阿柱:“这柴胡能疏肝气,合欢花能安神,陈皮能理气。你回去用温水煎了,早晚各喝一碗。”见阿柱接过陶罐,却仍是愁眉不展,轩辕又道,“光靠药还不够,你得学着把心里的郁气排出来。”
阿柱苦笑:“媳妇没了,俺心里像堵着块大石头,怎么排?”
轩辕指着不远处的山谷:“你不是最会喊号子吗?凿石头的时候,一声号子能震得山响。等会儿你抱着孩子,去山谷里喊喊,把心里的委屈、难过都喊出来。喊累了,就坐在石头上看看天,看看远处的树。”
阿柱将信将疑,但还是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揣着药罐往山谷走去。轩辕望着他的背影,想起前日去阿柱家时,见他妻子的棺木旁堆着未织完的麻布,墙角的陶罐里还有半罐为产妇准备的小米粥,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涩。
傍晚时分,轩辕正在整理草药,忽听院外传来脚步声。阿柱抱着孩子站在门口,脸上虽还有泪痕,眼底的红血丝却淡了些,呼吸也平稳了许多。“轩辕首领,俺按你说的去山谷喊了,喊到后来嗓子都哑了,倒像是轻松了些。刚才喂孩子的时候,俺自己也喝了碗粥,没像前几日那样恶心。”
轩辕笑了笑:“这就对了。心里的气顺了,身子自然就舒坦了。”他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小家伙睡得正香,小脸红扑扑的。“药还得接着喝,明日再去山谷走走,别总闷在屋里。”
阿柱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又道:“对了,俺刚才回来时,见部落西头的婆子也在咳嗽,她前日跟儿媳吵了一架,气得饭都没吃,会不会也是你说的‘气堵着’了?”
轩辕心头一动:“走,去看看。”
西头的婆子姓姜,正坐在门槛上捶着胸口,见轩辕来了,连忙起身:“首领咋来了?俺这老毛病,咳几声不碍事。”话没说完,又是一阵咳嗽,咳得她直皱眉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团。
“姜婆婆,你这咳嗽是从跟儿媳吵架后开始的?”轩辕问。
姜婆婆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丫头懒得出奇,地里的活不帮着干,还把俺晒的草药弄湿了,俺气不过就说了她几句,她倒跟俺顶嘴,气得俺当时就心口疼,夜里就开始咳。”
轩辕看了看她的舌苔,舌尖红得比阿柱更甚,脉象弦而数,像是拉得太紧的弓弦。“你这是怒气伤了肝,肝火窜到肺里了。跟阿柱的郁气不同,你的气是燥火,得用些清热的药。”
他转身回屋取了些桑白皮和菊花,又加了些甘草:“桑白皮能清肺火,菊花能平肝,甘草调和药性。你煎着喝,另外,跟儿媳有啥不痛快,找族里的长老说道说道,别自己憋着。”
姜婆婆接过药,嘟囔道:“俺哪是憋着,是气不过……”话虽如此,眼里的火气却消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