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九两金 > 第15章 龙游浅水

第15章 龙游浅水(2/2)

目录

韦尔德猛地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南洋地图前。

“皮克林,你觉得我们应该帮荷兰人吗?”

“从感情上说,不。”皮克林直言不讳,“荷兰人在贸易上处处给我们设卡,在亚齐问题上更是让我们吃了不少亏。看着他们倒霉,新加坡的商人们会开舞会庆祝的。”

“但是,从南洋局势上说……我们不能让荷兰人崩盘。”

皮克林叹了口气,“如果在婆罗洲或者苏门答腊,出现了一个我们极度陌生,由华人控制的、拥有武装和现代工业雏形的独立政权……那是比荷兰人更可怕的噩梦。这会给马来半岛的华人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拉律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

“荷兰人的殖民地,一大半都陷入战火,贸易停滞,商人外逃。如果兰芳还能坚持这样的攻势,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荷兰在南洋的财政,军事,都会内部开始崩溃,甚至无法维持他们的舰队。假如亚齐人也全线反攻…..”

“还有,军事参谋部,现在推测苏门答腊和兰芳的战事,很有可能是南洋的多个华人组织和商会共同推出来的旗帜,所图不小,海关和对华事务司还在调查。”

“香港那边怎么样?”

皮克林面露为难,“港督已经启动《维持和平法令》。冻结香港华人总会在香港多家银行的所有账户。查封所有涉嫌与陈九有关联的商号仓库。”

“但是,他们没有逮捕总会和总会关联的华社头目,只是派兵监视,还有问话….”

“哼…..左右摇摆。”

“香港那边回复,说是大行逮捕,这会引起华商的恐慌……”皮克林有些犹豫。

“恐慌正是我们需要的。”韦尔德打断他,“我要你明天一早,再次召集本港的华社领袖,来总督府开会。”

“大英帝国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不与陈九和兰芳彻底切割,如果不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这场叛乱,那么他们就会被视为同谋。他们的生意、他们的太平局绅头衔、他们的家族未来……都将化为乌有。”

“让他们主动交代是否参与走私,否则一律和那个陈九一个待遇!”

————————————————

院门外,四名锡克族卫兵手持步枪,像雕塑一样肃立。

院内,陈九正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但书页已经很久没有翻动了。

门被推开,皮克林走了进来。他没有带随从,手里只拿着一份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

“九爷,好雅兴。”皮克林用流利的白话打招呼,但语气中已没有了往日的客套。

陈九放下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毕大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是送行,还是送终?”

皮克林将报纸放在石桌上,头版头条赫然印着黑体大字:

《婆罗洲的战争暴行!荷兰与英国联合声明:维护南洋秩序,严惩乱民暴军!》

“看看吧。”皮克林拉开椅子坐下,“这是今天早上刚刚发布的。总督府已经下达军事令,封锁婆罗洲和德利地区的海岸。任何试图进入这两个水域的船只,无论悬挂什么旗帜,一律击沉。”

陈九扫了一眼报纸,神色未变:“意料之中。英国人总是喜欢做荷兰人的保姆,哪怕那个孩子是个巨婴。”

“还有这个。”皮克林又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新加坡华商公会、潮州会馆、福建会馆……一共二十六家华人社团的联合声明。”

陈九的目光落在那个文件上。上面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名字:佘有进、陈金钟、甚至还有那个前几天对他毕恭毕敬的冈州会馆理事长李耀笙。

声明的内容很简单:谴责兰芳公司的暴力行径,坚定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坚决与外来煽动分子划清界限。

“他们背叛了你,背叛了你的同胞。”

皮克林盯着陈九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到一丝愤怒或惊慌,“就在今天上午,总督府的会议室里。他们争先恐后地签名,生怕晚了一秒钟就会被没收家产。陈先生,这就是你想要团结的南洋华人?一群为了利润可以出卖灵魂的商人?”

陈九拿起那份声明,仔细地看着每一个签名。

“毕大人,这件事我也没少做。香港的报纸上还有总会的声明。”

陈九放下文件,平静地说,“他们没有背叛谁,他们也是华人团体,有很多张嘴等着他们吃饭,他们只是选择了保护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同胞。”

“你不生气?”皮克林有些意外。

“我为什么要生气?”陈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在狮子的爪牙下,绵羊为了活命而咩咩叫,这是本能。我来南洋,是想和他们一起做生意,大家一起发财,不是被扣上个莫须有的罪名,连累他们跟我一起送死。”

“你还在跟我辩论。”

皮克林摇了摇头,“无论事实如何,无论你是否参与走私、支持叛乱,陈兆荣。你的资金链断了,你的香港华人总会自顾不暇,你的同胞抛弃了你。兰芳现在就是一座孤岛。荷兰人已经从爪哇和苏门答腊调集了大批兵力,加上我们的封锁,他们撑不了多久。到时候,马辰和东万律会变成屠宰场。”

“你我都清楚,南洋的事需要一个交代,你是最显眼的目标,并且,你也够分量。”

皮克林指着陈九,“你会被引渡给荷兰人。你知道他们在巴达维亚的监狱里是怎么对待叛乱首领的吗?”

“你会被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流放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默默无闻地死去。”

陈九忽然笑了起来,那笑声让皮克林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毕大人,你是个中国通,但你还是不懂中国。”

陈九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望着北方。

“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国人从不忌惮一死。”

“我一个渔民,走到今天,被多少亡魂托举,我死后,自会托举新的船把头。”

陈九转过身,眼神变得锋利,不可直视,

“你们把动静闹得这么大,又是联合声明,又是舰队封锁,甚至还把南洋一半大华社牵扯进来。你们以为这是在向南洋全体华人施压?不,你们是在逼他们做选择。”

“而只要这潭水还没干,鱼……就死不了。”

————————————————————

“英、荷、法、西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抗议我朝包庇叛匪,于南洋启衅。荷使称其婆罗洲属地遭华匪攻陷,更有去岁苏门答腊华工叛乱,证据确凿。

英使称其柔佛、香港安定受华人总会威胁,要求严惩。英荷联合舰队已封锁南洋。事态危急,请朝廷速议。”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照复事

照得:

本月十二日,接准贵公使联合英、荷、法、西四国公使来文,称,南洋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地,近日兵祸大作,有华人结党攻占荷兰属地煤矿、港口,势甚猖獗。又称柔佛、香港等地,亦有华人总会名为商团,实为乱党,意图不轨。贵公使等指陈,此等乱民均系大清子民,且疑有朝廷或疆臣暗中接济军火、银两,包庇纵容,致使南洋局势糜烂,英荷舰队已被迫封锁海面云云。

此事显系误会,且其中指控,多有与《万国公法》及实情不合之处,不得不分条晰辩,以释贵国之疑,以敦睦谊。

论版图与管辖之界。

查大清律例与泰西各国公法,治权之行,必以疆土为界。

南洋婆罗洲、苏门答腊等岛,悬隔重洋,素非大清版图,亦非我朝藩属。

彼兰芳公司者,虽闻系百年前广东流民所建,然历代未尝向我朝进贡称臣,未受朝廷册封,实乃化外游民自聚之所。既然该地久在荷兰国管辖或是羁縻之下,其地之治乱,民之顺逆,依照公法,当由荷兰国自行经理。

若该地华人触犯刑章,作乱犯上,荷兰官吏自可依律惩办,何须牵涉大清?今荷兰不能治其地之民,反责大清包庇,岂非正如邻家失火,不仅不自救,反责远亲并未防火?此理甚为难通。

论华匪与乱党之实。

照会中称香港华人总会等组织,在香港、柔佛等地活动。查香港一地,系大英割据统辖之区,其地之华人,皆受大英法律管辖。若真有乱党在香港策源,运送军火,此乃贵国香港总督察察不严、防范未周之咎也。

大清海关与沿海督抚,向来严禁私运军火出洋。

若谓大清官方包庇,试问,彼等军火多系西洋制造,若是从香港、新加坡等自由港转运,那是贵国海关之责。

若是从大清口岸偷运,本衙门当即刻咨行北洋、南洋大臣严加查禁。然并未见确凿官运之据,仅凭匪徒肤色发辫,便断定系朝廷指使,殊属武断。

论弃民与护侨之辩。

南洋华民,虽也是炎黄苗裔,然既已离乡背井,甚至剪辫易服,入籍他国,便多属自弃王化之人。其在外之经商、争斗,皆系个人私行,与国家大计无涉。

朝廷视四海为一家,虽怜悯海外赤子生存之艰,然绝无以此干涉他国内政之意。若彼等安分守己,大清乐见其成。若彼等作奸犯科,自有当地国法裁处。所谓的证据确凿,若仅指其使用仿造之洋枪,或有华商资助,此乃商贾逐利之行为,或是江湖草莽之义气,安能混淆为国家之行为?

…………

虽大清并未以此事为然,然念及与贵国等邦交之谊,且为表明大清绝无纵容叛逆之心,本衙门已奏明皇上,拟办如下:

咨行沿海督抚:饬令天津、上海、广东、福建等海关,加倍盘查出洋船只,严禁夹带违禁军火、招募壮丁前往南洋助乱。一经查获,严惩不贷。

照会相关疆臣:对内地曾与南洋有旧之商号、会馆,严加以此晓谕,不得为海外乱民输送钱粮,以免滋生事端,甚至累及自身。

关于陈兆荣一案,闻贵国在新加坡已拘押所谓首恶陈某。既然人已在贵国手中,贵国大可依据律法,秉公审理。若查实其确有在中国内地犯法之据,大清愿协助查核;若其罪在海外,则听凭贵国自便,大清并不袒护。

南洋之事,实乃客民与土着之争,或商贾与官吏之隙,非大清与四国之衅也。当前时局,大清与各国通商正旺,伊犁甫定,正当休养生息。望贵公使体察大清苦心,转告荷兰等国,对此事宜平心静气,就事论事,不可轻启战端,致使南洋商路断绝,那不仅损及华人,恐亦非英、法诸国通商之福。

为此照会。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光绪七年八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