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 > 第63章 陈岩石的讲座

第63章 陈岩石的讲座(2/2)

目录

掌声中,祁同伟也跟着轻轻鼓掌,表情依旧敬重。然而,就在掌声稍歇,陈岩石还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情绪中,会场气氛最为肃穆、所有人都被老前辈的崇高精神所感染的那一刻,祁同伟却微微侧过头,用不高不低、但足以让前后两三排人清晰听到的音量,仿佛是无意间对坐在他身旁的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年轻副主任发出的感慨,语气带着几分沉重的思考状:

“哎……陈老的精神,确实可嘉,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在那个年代,需要这样的孤勇者,需要这种毫不犹豫的牺牲精神。”

他先是肯定了一句,然后话锋微妙地一转,声音依旧低沉,带着一种忧国忧民的腔调:“不过,时代到底是不一样了。现在咱们搞建设、抓发展、处理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光有不怕死的冲劲,恐怕是远远不够了。有时候,甚至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确保每个字都精准无误:“治国理政,就像绣花,讲究的是精细、是耐心、是遵循规律。我们不能……总拿着过去战争年代的那把尺子,来量现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这块越来越复杂的布啊。量不准,要不裁小了,要不就裁坏了,可惜了材料,也耽误了事情。”

他的声音温和,甚至带着一丝对前辈的体谅和惋惜,没有丝毫攻击性,仿佛纯粹是基于工作的理性思考。但这几句话,像几根冰冷的针,巧妙地刺破了被革命激情和道德崇高感所充满的气球。

坐在他旁边的那位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原本还沉浸在陈岩石故事带来的感动中,闻言猛地一愣,下意识地扭头看向祁同伟。他看到的是祁同伟那张写满“严肃思考”和“责任担当”的侧脸,似乎这位公安厅长真的是在深入思考如何将革命传统与当下实际相结合的重大课题。

这位副主任嘴唇动了动,想反驳,却发现无从驳起。祁同伟的话,站在工作的角度,有问题吗?似乎没有。他强调的是“时代不同”、“方法要变”、“要精细管理”,这本身就是当前中央强调的工作方向。他并没有否定陈岩石的精神,只是质疑这种精神在当下语境下的“应用方式”。这种质疑,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外衣,显得格外具有迷惑性和杀伤力。

更重要的是,说话的人是祁同伟,是省公安厅长,是实权派人物,他的“感慨”,分量不轻。这几句低语,像一颗悄无声息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声响不大,但激起的涟漪,却开始在部分年轻干部的心中扩散开来。

前排另外几位听到这句话的厅局级干部,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复杂情绪。他们不敢公然附和,但祁同伟的话,无疑说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某种不敢明言的感受。陈岩石值得尊敬,但他所代表的那种非黑即白、强调绝对牺牲和道德纯洁性的思维方式,确实与当下处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治理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沙瑞金倚重陈岩石,是否也意味着他会倾向于那种相对简单甚至“激进”的工作方式?联想到“一一六”事件中沙瑞金对待李达康的强硬手腕,这种疑虑悄然滋生。

祁同伟说完那句话后,便不再多言,重新坐直身体,目光投向主席台,恢复了认真听讲的姿态,仿佛刚才只是与同僚一次寻常的工作交流。但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了。在这批汉东未来中坚力量的年轻干部心中,对陈岩石的绝对崇拜,开始出现了一丝微妙的裂痕。这种裂痕,并非否定其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而是对其思维方式在当下适用性的潜在质疑。

当一个人被神化时,他的话语便成为真理。但当有人开始暗示神只的武器可能已经不适应凡间的战争时,信仰的基石便会松动。祁同伟要做的,不是打倒陈岩石这面旗帜,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愚蠢的。他要做的,是巧妙地让大家意识到,这面旗帜很好,很光荣,但或许不适合作为指引当前复杂航程的唯一罗盘。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沙瑞金亲自搀扶陈岩石离场,场面感人。许多年轻干部涌上前去,想与陈老握手、交流。

祁同伟没有凑热闹,他从容地合上笔记本,收拾好笔,随着人流平静地向外走去。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沉稳,甚至在与几位相识的干部点头示意时,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符合场合的微笑。

但在走出礼堂大门,阳光重新洒满全身的那一刻,他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陈岩石的讲座,是一次成功的传统教育,但经过他祁同伟看似无意的一句“感慨”,其效果已经变得复杂起来。沙瑞金试图用传统和道德来凝聚人心,占据制高点,而他祁同伟,只是轻轻地、用符合身份的方式,提醒了大家一下: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更需要懂得丈量“布匹”尺寸的智慧和手艺。

这场发生在思想领域的、悄无声息的交锋,第一回合,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影响深远。祁同伟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多关于“尺子”和“布”的争论,还在后面。而他和高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更多把“精准”的尺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