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古能新生,京华风起(2/2)
“大家总觉得‘古老能量’是玄幻传说,但事实上,它是真实存在的——山川脉络的自然灵力,古老建筑沉淀的能量余韵,甚至是我们修习内家拳时感知到的天地气机,都是可捕捉、可转化的。”林砚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东方智造的古老能量转化器,正是以古武秘籍中的能量引导之法为内核,结合现代电磁转化技术,将这些散逸的古能提纯、转化,变成可供民用的清洁电能。”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人发难。远洲能源的周明宇猛地站起身,手里扬着一份打印文件,脸色涨红:“林总,少拿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糊弄人!据我所知,这套所谓的‘古能转化技术’,核心参数和我们远洲三年前的研发草案高度重合,你这是赤裸裸的抄袭!而且‘古能’一说毫无科学依据,你这是欺骗投资方、欺骗大众!”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记者们的镜头纷纷对准林砚,闪光灯连成一片。苏清媛立刻起身,踩着高跟鞋走到台前,手里拿着一叠装订整齐的文件,声音清亮而冷静:“周总,首先,东方智造的古能转化技术,拥有十八项核心发明专利,最早的申请时间是四年前,远早于远洲所谓‘三年前的研发草案’;其次,我手里这份是远洲草案的核心内容,通篇围绕化石能源衍生能展开,与我们的古能捕捉技术路径完全不同。这份你口中的‘参数重合’文件,经我们法务部核实,多处关键数据被篡改,我们已经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周明宇的脸色瞬间铁青,他没想到苏清媛会把证据准备得如此充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台下的投资方们窃窃私语,有人翻看着东方智造提前分发的专利文件,质疑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林砚接过话头,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启动转化器:“空谈无益,我们用事实说话。现在,我们将启动转化器,现场捕捉京华市中轴线的古能,转化为电能,为台下的一百台设备同时供电。”
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的瞬间,转化器上的暗金色纹路骤然亮起,蓝光沿着纹路飞速流转,像是活了过来。控制台的大屏幕上,实时数据不断跳动:古能捕捉中——能量纯度92%——转化率89.7%——电能输出稳定。台下的一百台笔记本电脑同时亮起,屏幕上显示着统一的供电来源:东方智造·古能转化器。没有外接电源,没有备用电池,每一台设备都在稳定运行,页面上跳动的电量数字,成了最有力的证明。
就在这时,周明宇带来的两个壮汉突然冲上台,试图砸向玻璃罩里的转化器。早有准备的安保人员立刻上前阻拦,却没想到其中一人练过外家拳,挣脱了安保的控制。林砚眼疾手快,走下台时脚步轻捷如豹,内息在掌心凝聚,抬手扣住那人的手腕。那人想反抗,却被林砚的内劲锁住经脉,手腕像是被铁钳夹住,动弹不得,脸色瞬间煞白。
“铁手门的外门手法,倒是练得半吊子。”林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他的目光落在周明宇身后的一个人身上,“三个月前,你伪装成古籍修复师,潜入浙西古武藏书楼,试图盗取能量引导的秘籍,被我拦下。没想到短短三个月,你就成了周总的打手?”
那人正是之前伪装成保洁的铁手门外围弟子,被林砚点破身份,顿时慌了神,下意识地往后缩。周明宇见势不妙,知道自己布下的局全被拆穿,再待下去只会更难堪,狠狠瞪了林砚一眼,灰溜溜地带着人离开了会场。
发布会的余波还在蔓延,但东方智造的古老能量转化器,已经用实打实的效果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媒体的标题从“噱头还是突破”变成了“古能新生,京华能源界迎变局”,投资方们纷纷围上来,想要洽谈合作,就连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国有能源企业,也递来了初步的对接意向。
傍晚时分,夕阳穿过玻璃幕墙,落在东方智造顶层的露台上。林砚和苏清媛并肩站着,看着京华市的车水马龙,远处的中轴线在暮色中延伸,像是一条沉睡的能量脉络。
“成功了。”苏清媛轻声道,语气里带着释然,也带着一丝疲惫。她靠在栏杆上,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这些天的熬夜和高压,终于有了结果。
“是我们成功了。”林砚侧过头,看着她的侧脸,夕阳落在她的睫毛上,镀上一层暖金的光。他伸手揽住她的肩膀,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肩头,“没有你稳住投资方,没有你对接法务、公关,没有你在我钻技术牛角尖时拉我回来,我撑不到今天。”
苏清媛靠在他的肩头,晚风拂过,带着京华市特有的烟火气。她想起创业初期,两人挤在民房里,对着一台破旧的电脑改方案,啃着凉掉的外卖,却依旧觉得前路有光。那时林砚说,他想让爷爷传下来的古武秘籍,不只是躺在书柜里的纸页,而是能真正服务于人的技术;那时她说,她想做有温度的商业,而不是只盯着K线的数字。如今,他们都做到了。
“古能转化器只是第一步。”林砚的目光望向远方,语气里带着笃定,“接下来,我们要优化转化效率,把设备小型化,让它能走进社区、走进偏远山区,让那些缺电的地方,也能用上清洁的古能电。”
“我已经让市场部做了初步的推广方案。”苏清媛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先从京华的老旧小区试点,再往周边城市拓展。我们不用急,一步一步来,就像当初研发一样,稳扎稳打。”
夜色渐浓,京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东方智造的办公区依旧亮着灯,技术部在优化转化器的参数,市场部在对接试点小区,法务部在跟进对远洲的诉讼。林砚和苏清媛站在露台,看着这片他们扎根的城市,知道前路依旧有挑战——同行的模仿、技术的迭代、市场的考验,但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古老的能量之所以能新生,从来不是靠一人之力,而是靠坚守的初心,靠并肩的信任,靠让技术落地的执念。就像那台运转的转化器,将散逸的古能聚成光,而林砚和苏清媛,也在京华的风起云涌中,以现代科技为笔,以古老智慧为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关于坚持与新生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