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她不急的时候,连命运都卡了壳(1/2)
神名自现,如同一滴滚油落入沸水,整个皇城瞬间炸开了锅。
万民广场上,百姓们对着碑林的方向长跪不起,口中呼喊着“宁安皇后,天命神授”,狂热的信仰汇成一股灼人的浪潮。
然而,高墙之内,几位硕果仅存的前朝老臣却在密室中面色铁青,一人颤抖着捻灭烛火,压低声音:“这不是神迹,是妖术!以一人之名,夺万民之笔,此乃前所未闻的摄魂之法!”
恐慌与崇拜,仅一墙之隔,却泾渭分明。
济世阁内,灯火通明。
林墨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那张从碑林拓印下来的奏章拓本。
她指尖覆上一层特制的药王谷显影粉,轻轻拂过“苏烬宁”那三个字。
粉末之下,异象顿生!
那看似一气呵成的笔画,竟分解成无数道细如发丝的墨痕,每一道的走向、力道、顿挫都截然不同,仿佛由成百上千只无形的手同时执笔写就。
“百种笔锋……竟真的融合为一。”林墨倒吸一口凉气,她取出另一件仪器,一枚状如银针、尾部牵着流光丝线的“听息针”,刺入那墨迹之中。
丝线末端的水晶瞬间震荡起来,发出一连串频率各异的嗡鸣。
她飞速记下这些波动,再与井卫司提供的、当日参与议事者脑息记录进行比对——分毫不差!
是共振!
这不是苏烬宁的命令,而是所有人心愿的聚合体,借了她的名字喷薄而出!
这个结论让林墨遍体生寒。
她必须立刻见到苏烬宁!
然而,当她冲到凤仪宫前,却被青鸢和蓝护卫联手拦下。
“殿下动用‘末世之眼’,耗损甚巨,已入关静养。三日之内,任何人不得打扰。”蓝护卫的声音冷硬如铁,不容置喙。
林墨只得退回济世阁,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她布下一道横贯全城的“静脉帘”——那是药王谷秘术,能以宁火井为核心,感应城中所有心火的异常波动。
她要亲眼看看,当苏烬宁彻底“缺席”时,这股力量将走向何方。
第二夜,子时。
静脉帘上代表宁安殿的光点猛然一亮!
林墨瞳孔骤缩,只见光壁之上,竟在没有任何奏章投书的情况下,自行浮现出一行行新的字迹——是一条关于北境雪灾的紧急赈灾令!
条文清晰,逻辑缜密,仿佛出自一位经验老道的大臣之手。
而就在政令成型的刹那,凤仪宫方向,那枚赤玺微不可察地闪过一道温润的红光,似在遥遥呼应。
林墨的心脏被巨锤狠狠砸中。
她错了……全错了!
她一直以为是苏烬宁在借用民心之力,可现在她才明白,真相远比那更可怕,也更伟大。
不是苏烬宁在借用民心,是这片土地上觉醒的民心,开始自发地去模拟、去成为苏烬宁!
与此同时,奉命巡查九城民策台的蓝护卫,正隐在北市巷口的阴影里,神情凝重。
他看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孩童围着一个石墩,用捡来的炭条,在地上临摹着墙上公示的政令。
其中一个最为瘦弱的男孩,写得极慢,却一笔不差,神情专注得近乎痛苦。
蓝护卫走近几步,只看了一眼,一股寒气便从脊椎骨窜上天灵盖——那孩子写的,竟是昨日才在内阁初议、尚未公布的《寒衣普赐案》草稿!
他悄无声息地跟在男孩身后,发现他每写几笔,就要闭上眼睛,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瘦小的身躯微微颤抖,仿佛在侧耳倾听着某种凡人听不见的声音。
当晚,井卫司的密报送达青鸢手中,蓝护卫在结尾处,用自己的血印加了一句私语:“西坊‘心耳童’再现,疑似烬族血脉未绝。”
三日后,苏烬宁出关。
她面色依旧苍白,眼神却比从前更加清澈。
她看完了所有报告,对那份关于“神名自现”的分析不置可否,唯独将蓝护卫那份密报抽了出来,久久凝视着“心耳童”三个字。
她没有下令抓捕,也没有派人查探,只是淡淡吩咐:“取三斤焦木灰,半盏宁火井水,合研为墨,送去那孩子家里。”顿了顿,她又取过一张素笺,写下一行字,一并送去。
纸条上写着:“若你听得见,就写给他们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