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传承难题(1/2)
青冥丹道学院的“丹道论战台”前,围满了来自各宗门的修士。论战台两侧的旗帜形成鲜明对比:左侧是圣火丹宗的“赤火图腾旗”,象征着千年传承的古法火炼术;右侧是学院的“灵脉仪器旗”,代表着新丹道的现代技术。此刻,圣火丹宗的长老赵烈正握着一枚焦黑的清心丹,语气带着怒意:“这就是你们用‘智能丹炉’炼出的丹药?连最基本的‘丹香凝而不散’都做不到,还敢说比古法优越?”
台下的学院弟子楚瑶立刻反驳:“赵长老,这枚丹药的有效成分含量97%,杂质仅3%,药效比古法炼的高8%!丹香只是外在,难道您忘了炼丹的根本是治病救人?”
“根本?”赵烈猛地将丹药摔在台上,“古法炼丹讲究‘心火相印’,炼的是‘丹魂’!你用仪器控温,连丹火的‘燥与柔’都分不清,炼出的丹药没有魂,长期服用会让修士灵脉失去韧性!”
这场论战已持续了半个时辰,导火索是三日前的“宗门交流炼丹赛”——学院弟子用智能丹炉炼出的丹药,在“药效数据”上碾压传统门派,却被传统丹师批为“无魂之丹”。随着新丹道体系在江湖推广,类似的冲突越来越多:有的门派坚持“古法至上”,拒绝引入任何仪器;有的年轻弟子盲目依赖现代技术,连最基础的“观气辨质”都不会;更有甚者,将丹道割裂成“传统派”与“现代派”,互不往来,连药材资源都不愿共享。
林霄站在论战台侧,看着台下剑拔弩张的氛围,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之争”,而是“传承认知”的分歧——传统丹师怕古法失传,年轻弟子急于求新,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却忘了丹道的本质是“守护苍生”。
论战结束后,林霄收到了三份“决裂信”:圣火丹宗宣布退出丹道联盟,不再参与任何新丹道交流;西境百草堂关闭了与学院的药材通道,称“不愿让现代仪器污染古法炮制的药材”;甚至学院内部,也有三位资深传统丹师提交辞呈,理由是“无法忍受用数据衡量丹道的神圣”。
更棘手的是“教学传承”的难题。学院的“古法炼丹课”报名人数骤减,年轻弟子更愿意选“智能丹炉操作”“数据分析”等课程;而传统门派的年轻一代,却因缺乏系统理论,连祖传的“听声辨火候”都学不精——上个月,百草堂的少堂主李青,就因误判丹火声音,炼废了一炉价值千颗下品灵石的“凝神丹”。
林霄带着楚瑶和寒生,亲自去圣火丹宗拜访赵烈。刚到山门,就看到弟子们正在销毁学院之前赠送的“基础药材检测仪”,熊熊烈火中,仪器的金属外壳扭曲变形,像在无声抗议。
“林院长这是来劝我们‘改邪归正’?”赵烈坐在大殿中央,面前摆着一尊祖传的青铜丹炉,语气冷淡,“若是为了让我们用智能丹炉,就不必多言了——圣火丹宗的火炼术,传了八百年,靠的是‘手熟尔’,不是冰冷的数字。”
“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林霄没有反驳,反而取出一本泛黄的《圣火丹经》,这是赵烈之前赠予学院的孤本,“您看这页‘火炼三境’:初境‘控火’,中境‘辨药’,高境‘融心’。我一直想不明白,‘融心’如何判断火候是否到位?”
提到祖传丹经,赵烈的语气缓和了些:“‘融心’靠的是丹师与丹火的共鸣——炼到极致时,你能感觉到药材在炉内‘呼吸’,丹火的跳动会和你的心跳同步,这时停药,丹药才有魂。”
“那您的心跳频率,在‘融心’时是多少?”林霄突然问道,同时取出一台“灵脉心率仪”,“我们能不能测一次您炼丹时的心跳、呼吸,还有丹火的温度、声音频率?或许能找到‘融心’的客观规律,让年轻弟子更容易学会。”
赵烈愣住了,他从未想过,古法中的“融心”还能这样研究。大殿内陷入沉默,只有青铜丹炉上的火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从圣火丹宗回来后,林霄召开了“传承解决方案”研讨会,提出“双轨融合”的思路:不强行用现代取代传统,也不让传统束缚创新,而是将古法的“经验”转化为可传承的数据,将现代的“技术”赋予经验的温度。
第一个尝试,是“古法数据化”。林霄邀请赵烈、李青等传统丹师,在学院设立“古法创新工坊”,用现代仪器记录古法炼丹的关键参数:
赵烈炼“圣火清心丹”时,团队用“声音分析仪”记录他“听声辨火候”的频率——发现“滋滋声”对应2100hz,是药材融化的最佳阶段;“咕噜声”对应1800hz,需加大火力;“噼啪声”对应2500hz,是即将焦糊的预警,这些数据被整理成“火炼声频手册”,年轻弟子对照手册练习,入门速度比之前快了三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