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最终决定权在你(2/2)
高育良看了一眼吴慧芬,两人眼神交汇,吴慧芬立刻会意:
“好,那我先回去了。”
“你们谈正事,别聊太晚。”
祁同伟连忙起身相送:
“师娘慢走。”
吴慧芬笑着挥挥手,准备离开。
高育良却说道:
“慧芬,你不是喜欢读明史吗?也是研究明史的专家。”
“同伟的稿子,还得请你多提提建议。”
吴慧芬略感意外,随即笑着说:
“同伟的大作,我一定认真拜读。”
祁同伟笑道:
“还请师娘多多指教。”
送走吴慧芬后,高育良神色复杂地看着祁同伟:
“前些天,你在街上救了一个人?”
祁同伟摊了摊手:
“刚好碰上了而已。”
“那人是赵瑞龙,咱们汉东省左布政使赵立春大人的小儿子。”
“我也是救人之后才知道的。”
高育良感慨地说:
“你这运气不错。”
“赵大人一向提携后进,他对你的印象很好,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让你加入组织。”
祁同伟高兴地说:
“赵瑞龙之前已经跟我提过。”
高育良见他没有那种清高孤傲的态度,心里也踏实了些:
“同伟,你真的不错。”
祁同伟笑了笑:
“老师,我可不光是学法律的,人情世故我也懂一些。”
高育良这才完全放心:
“你这小子,真是个聪明人。”
他最怕祁同伟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架势,拒绝赵立春的好意,那样就太不明智了。
“官场上想要走得远,有些政治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你的出身没法给你任何助力。”
“这时候就一定要有贵人扶持。”
“不管你以什么方式认识赵大人,只要他认可你、愿意提携你,这就够了。”
祁同伟郑重地点头:
“老师说得在理。”
他不是十几岁的愣头青,而是重生回来的人,前世活到了四十出头。
这些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别说是官场,其他各行各业,哪里不是人脉和能力并重?
除非你强到能无视一切规则,否则该低头时就低头,该争取时就争取,才能走得更稳。
高育良又问道:
“你还有两年才毕业,打算进司法系统?”
祁同伟精神一振,知道这是老师要为自己指点前程了。
“是的,咱们汉大的证法系是五院四系之一,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会进入司法系统。”
高育良轻轻摇头:
“五院四系听起来风光,可每年毕业生那么多,真正能走到高位的有几个?”
“进了司法系统,再想跳出来就难了。”
祁同伟有些惊讶地看着高育良:
“老师的意思是……”
高育良缓缓说道:
“如果可以,你最好别进司法系统,走常规的官场路径。”
“司法系统束缚太多。”
司法本身就是权力的工具,一旦进入,想再跳出这个圈子就不容易了。
祁同伟若有所思,但仍有些犹豫:
“老师,这条路恐怕不容易吧?”
“我的分配不由我自己决定。”
高育良笑道:
“没错,要是真等到统一分配,国家是按专业来安排工作的。”
“你作为政法系第一,想去别的单位就难了。”
祁同伟赶紧又给高育良续了一杯热茶:
“老师,还请您多多指教!”
高育良看着祁同伟谦逊的态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每年,青年组织都会从高校里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下放到基层去锻炼。”
“这是对青年才俊的一种磨砺。”
“你有赵书记的关照,原本可以不走这条路,直接从他的身边做起。”
“但我更希望你能走一走基层这条路。”
祁同伟诚恳地问道:
“老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高育良语气平静地说:
“如果你从赵书记身边起步,自然能受到最好的栽培,干上几年,就可以外放到地方当个一把手。”
“但跟在领导身边的人,往往拘泥于细节,眼界不容易打开。”
“这会限制你的成长空间。”
“你一定要记住,做官,不管多小的职位,都要做第一责任人,不要做协助者。”
“不只是因为受制于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第一责任人更能锻炼人。”
“最关键的一点是——你不会一开始就被人贴上赵书记的人的标签。”
“这会让你的经历更丰富。”
“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最终决定权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