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老爷子,我牛不牛?(2/2)
“等有了成品,我第一个给您和钟叔叔送过来。”
赵立春听得更加欣慰了。
环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赵瑞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认识祁同伟之前,他跟谁混?
一个叫老五的街头混混!
他堂堂布政司的儿子,整天和那种人鬼混,简直丢人丢到家了。
自从认识了祁同伟,他整个人都变了,几乎天天围着人家转。
接人待物的水准明显提高了,也开始顾及他这位老父亲的情绪了。
难怪古人有“孟母三迁”的典故!
古语果然不假!
赵立春听着心里高兴,不住地点头,只是房间温度偏高,忍不住轻咳了几声。
赵瑞龙忽然一拍脑门:“对了,同伟还托我带了个小物件过来,咱们爷俩光顾着聊天,我竟然给忘了。”
赵立春好奇地问:“什么东西?”
赵瑞龙笑着说:“一个小玩意儿,简单说,是个加湿器。”
他转身跑出去,一会儿抱回一个精致的摆件。
赵瑞龙问:“老爷子,你喜欢什么香?”
“茉莉、栀子、茶花、桂花……你挑一个。”
赵立春略显疑惑地随口答道:“那就桂花吧。”
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赵瑞龙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这是加湿器。”
“天气干燥时,能提升空气中的湿度,对身体有好处。”
南方是没有集中供暖的,汉东省除了西北部少数地区外,基本都不通暖气,只有官方机构例外。
赵立春是汉东省布政使,他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暖气?
地暖技术早在东大时期就已出现。
但因为成本高昂,难以推广。
直到工业化之后,大面积供暖才真正实现——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赵瑞龙插上电源,按下开关,那山水摆件上竟缓缓升腾起白雾。
没多久,一股熟悉的桂花香飘进了赵立春的鼻腔。
赵大人惊讶地说道:“真是……桂花的香味?”
赵瑞龙笑答:“没错。”
赵立春感到新奇:“这得是什么高科技吧?”
赵瑞龙一脸得意:“这产品要是上市,会不会有市场?”
赵立春思索片刻说:“北方可能会有需求,南方就算了。”
南方的冬天不是一般的冷,而是湿冷刺骨。
北方是干冷,穿厚点还能抗住。
南方是“魔法攻击”,冷得入骨,再多衣服也不顶用。
普通人家怎么取暖?
靠火盆取暖,有的甚至屋里比屋外还冷。
而北方完全不同,炕、炉子、暖气……各种取暖方式应有尽有。
赵立春又道:“不过高科技产品,价格太高也卖不出去。”
“现在大环境不好。”
赵瑞龙笑道:“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材料有点贵,同伟说目前产能跟不上。”
“不过,他不打算批量生产这个。”
赵立春微微一怔:“这东西有市场啊。”
“你看,我刚才都没咳嗽过。”
“为什么不生产?”
赵瑞龙耸耸肩:“他说我们公司,不,是集团,主要业务是‘从土地里找饭吃’。”
“所有产品都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这小东西虽然好,但不符合我们的发展方向,只能作为季节性赠品送给经销商。”
赵立春满意地点点头:“做事业最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主线。”
“你们这样安排挺合适。”
赵公子眼睛一亮:“老爷子,你不问问你儿子这半年跑出去,赚了多少?”
赵立春吃了一惊:“你还真赚回来了?”
赵瑞龙随手掏出三个大红包:“一个给你的,另外两个给我姐姐的。”
“你儿子发财了,赚了不少!”
赵立春半信半疑地打开一看,好家伙,赫然是三张万元大钞!
赵公子得意地说:“老爷子,我牛不牛?”
“以后家里的开销,我包了!”
赵立春不露声色地说:“你成年后还没给家里交过一分钱。”
“你大姐和二姐在出嫁前,可都是主动贴补家用的。”
其实并没有这回事。
赵立春并不缺钱,根本不需要女儿们贴补。
这样说,只是铺垫接下来的话。
“你得向她们学学。”
“既然如此,以后你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二,就上交家里吧。”
赵瑞龙愣住了:“咱们家这么紧张吗?我每个月要交一百万?”
赵立春微微一笑:“不多,就一百万。”
赵立春更加惊愕:“什么?你每个月到手的收入居然有150万?”
父子俩面面相觑,都意识到听到了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