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 第203章 台湾媒体想挖坑

第203章 台湾媒体想挖坑(1/2)

目录

金曲奖的喧嚣落幕,奖杯的余温尚在。陈诚和刘亦菲下榻的酒店套房内,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映得一室明亮。

“这就回去了?感觉才刚来。”刘亦菲窝在沙发里,看着窗外台北街头的车水马龙,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

陈诚正在用笔记本电脑查看邮件,闻言抬起头,笑了笑:“怎么,还没待够?”

“嗯…感觉除了颁奖礼和吃饭,都没好好看看这个地方。”刘亦菲歪着头,“听说日月潭很漂亮,阿里山的日出也很壮观。”

陈诚合上电脑,略一思索。内地近期的确没有非他不可的紧急事务,电影后期有团队盯着,音乐方面新专辑刚告一段落。他看着刘亦菲期待的眼神,做了决定。

“行,那咱们就给自己放个假,在台湾省转转。”他语气轻松,却特意强调了“省”字,这是他一贯的立场。“就当是庆功旅行了。”

刘亦菲眼睛一亮,立刻来了精神:“真的?那我查攻略!”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轻车简从,仿佛卸下了明星光环,穿梭在宝岛的风光之间。他们在日月潭的薄雾中乘船,湖水澄澈,山色空濠;他们起了个大早,登上阿里山,在观景台等待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染红神木的树冠;他们在垦丁的白色沙滩上漫步,任由温暖的海水冲刷脚踝,感受着太平洋吹来的风。

陈诚用相机记录下许多瞬间,有风景,更多的是刘亦菲在美景中回头微笑的样子。氛围在旅行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少了些工作伙伴的拘谨,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亲近与默契。

这天,他们刚从花莲太鲁阁返回台北,准备在一家颇具特色的本地餐厅用餐。刚下车,一群早已守候在此的记者便围了上来,话筒和摄像机瞬间对准了他们。为首的是一位打扮干练的女记者,但她的眼神却透着一股不友善的审视。

“陈诚先生,刘亦菲小姐,打扰一下。我们是‘xx视角’电视台的。”女记者语速很快,直接将话筒递到陈诚面前,“请问二位这次在台湾的旅行感觉如何?对‘我们台湾’的风景和人文有什么印象?”她刻意在“我们台湾”几个字上加了重音。

这个问题极其险恶,是一个预设了立场的语言陷阱。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刘亦菲下意识地看向陈诚,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

陈诚脸上的温和笑意瞬间收敛,他没有回避镜头,反而向前微微一步,将刘亦菲稍稍挡在身后。他目光平静却锐利地直视着那位女记者,以及她身后的摄像机镜头,语气沉稳有力,字字清晰:

“台湾的风景很美,人文底蕴也很深厚。”他先肯定了这一点,随即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是,我必须纠正你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这里不是‘你们台湾’,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只能被称为中国台湾省,或者直接叫台湾省。”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有些错愕的记者,继续道:“我和亦菲这次来,是参加中国台湾省举办的金曲奖,欣赏的是中国宝岛的大好河山。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每一份热情,都源自于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这一点,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会改变。”

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寂静。那位提问的女记者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她显然没料到陈诚会如此直接、强硬且毫无转圜余地地回击,并且利用她的采访,向所有观众清晰地传达了他的立场。

“你…你这是政治干预文化交流!”女记者有些气急败坏地试图反驳。

“恰恰相反。”陈诚神色不变,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嘲讽,“是你在试图用错误的政治立场来绑架一次普通的旅行和文化交流。明确国家的统一,这才是最基本、最正确的政治立场,也是所有文化交流的基础。”

他说完,不再理会那群面色各异的记者,轻轻揽了一下刘亦菲的肩膀,在助理和安保人员的护送下,从容地走进了餐厅。

陈诚这番掷地有声的回应,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那家别有用心电视台的报道尚未完全播出,现场的视频片段和文字快讯就已经通过网络飞速传播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