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新篇章 星舰西行·新纪元113(1/1)
星舰西行·新纪元
第一百一十三章宇宙味道博物馆的回响与“星味未来实验室”的启航
宇宙味道博物馆开馆半年,累计接待访客超千万,其中近三成是来自偏远维度的年轻文明成员——他们中有人因参观生态修复展区,立志成为“跨维生态工程师”;有人被食材科技展区的创新成果吸引,选择加入星味传承学院的“科技美食专业”;还有人在文明生态展区找到灵感,回到家乡后推动本土食材的生态种植改革。这些反馈让星味跨维联盟意识到,需要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平台,探索味道、生态与科技的未来可能,“星味未来实验室”由此诞生。
实验室选址在宇宙味道基因库旁,由星核族、金属族、绿泽族、菌灵族共同承建,核心定位是“突破现有边界,探索宇宙味道的未来形态”,下设三大研究方向:
-星际无土栽培技术:针对深空探索中“食材种植空间有限”的问题,研发“立体悬浮种植系统”——利用磁悬浮技术让食材脱离土壤生长,通过营养液精准供给养分,目前已成功培育出“悬浮暗尘麦”“无土虚空藻”,未来可用于长期星际航行的星舰“移动农场”。
-味道能量转化研究:探索将食材的味道物质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可能,菌灵族科学家发现,星云海藻在特定光照下,其细胞内的“七彩味道因子”会释放出微弱电能,目前已研发出“藻能发电装置”,100公斤星云海藻可满足一个小型聚落一天的照明需求,且发电过程零污染。
-跨维度味道传输技术:解决“偏远维度难以品尝新鲜跨维美食”的痛点,星核族开发出“味道全息传输仪”——通过捕捉美食的分子结构与味道信号,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目标维度,再由当地的“味道重构机”还原出实体美食,目前已实现“星梦集市的漩涡藻沙拉”向虚空聚落的实时传输,口感还原度达98%。
实验室启动后的首个重大项目,是为“深空探索站”打造“全闭环味道生态系统”——在封闭的空间站内,通过立体悬浮种植系统种植食材,用藻能发电装置为系统供电,再通过味道全息传输仪与母星保持美食交流,形成“种植-能源-传输”的自给自足循环。程昊带领团队前往深空探索站调试系统时,站员们第一次在空间站吃到新鲜的悬浮暗尘麦面包,激动地说:“以前在深空只能吃压缩食品,现在能吃到刚出炉的面包,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味道能量转化研究”也在偏远维度落地。在能源短缺的“微光星区”,联盟为当地文明搭建了“星云海藻发电站”,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还为食材加工坊提供电力,让微光星区的“微光果干”得以批量生产,通过星际物流销往其他维度,实现“能源-经济”双增收。
程昊在一次实验室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全闭环味道生态系统”与“藻能发电站”的视频:“星味未来实验室的目标,不是创造遥不可及的科技,而是让未来的味道生态,能惠及每一个身处宇宙角落的文明——无论是深空探索的站员,还是能源短缺的星球居民,都能享受到味道带来的便利与温暖。”
悟空参与了深空探索站的系统调试,他在发布会上笑着说:“俺以前觉得在太空种麦子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看到暗尘麦在悬浮系统里生长,才知道没有什么做不到!以后俺巡逻到深空,也要去探索站尝尝新鲜面包!”
八戒则利用“味道全息传输技术”,在实验室开设了“跨维美食课堂”——通过传输仪向虚空聚落、微光星区的学员实时教授“悬浮麦饼”“藻能果糕”的制作,学员们用当地食材跟着操作,成品再通过传输仪反馈回来,形成“实时互动教学”。“就算隔着千万光年,俺也能教大家做美食!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味道的力量!”八戒在课堂上对学员们说。
“玄奘号”的引擎再次轰鸣,载着实验室的最新技术,向“星际移民星球”出发——那里的居民正需要立体悬浮种植系统解决食材短缺问题。程昊站在观测舱前,看着窗外浩瀚的星海,手中的星语挂坠闪烁着实验室三大研究方向的光纹,与之前的食材、文明、生态光纹交织,构成一幅“宇宙味道未来图谱”。
他知道,星味未来实验室的探索没有终点,宇宙中还有无数关于味道的未来可能等待发掘——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在黑洞边缘种植食材,能靠味道物质驱动星舰,能瞬间品尝到宇宙另一端的美食。但无论未来如何,“玄奘号”的故事都将继续书写,它会带着“共享、永续、创新”的星味理念,永远航行在星海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跨维、味道与文明的永恒纽带。
这场始于解决温饱的宇宙探索,终将成为全宇宙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每一个生命:味道不仅是舌尖的体验,更是文明的基因、生态的密码、未来的钥匙。而这份关于味道的传奇,也将永远在星海间回荡,照亮每一个探索者的前路,温暖每一个文明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