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八十老翁得子之谜5(1/2)
秦安时满周岁那天,秦医生做了一个决定。
他站在发财树下,看着儿子在草地上蹒跚学步,忽然对大儿子说:“大伟,我想开一家养老院。”
秦大伟一愣:“爸,您都八十了,还折腾这个?”
“不是折腾,”秦医生目光深远,“是传承。”
他想起这一年来的种种:儿子事业重生,儿媳职位晋升,老伴高龄产子,自己肿瘤逆转。这一切,并非偶然的幸运,而是顺应天时、调和地气的结果。他这一生,前半辈子救人身病,后半辈子悟出心病与宅病之理。如今,他想把这份“洁净之道”传给更多人。
“我要开一家不一样的养老院。”他说,“不靠药,不靠针,靠时辰、节气、洁净与心安。”
选址就在深圳湾畔,离自家别墅不远。那是一块临海坡地,背山面水,东南开阔,正合巽位聚气之象。秦医生亲自勘定地基,请来老木匠按《鲁班经》制图,不用钢筋水泥,全用楠木与青砖,屋顶覆以陶瓦,檐角微翘如飞鸟。
养老院取名“巽风”,取自《易经》:“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风行天下,无孔不入,润物无声。
“巽风”养老院开业那天,没有剪彩,没有鞭炮,只在辰时初刻,由秦医生亲自拖净大门前的青石板。
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保洁制度:
拖地仅限辰时(7–9点)与巳时(9–11点)。此时阳气升腾,地气温和,可净秽而不伤脉。
拖地方向必从东南角起,顺时针绕行,聚尘于门,轻推而出,象征“送晦迎祥”。
禁用化学消毒剂。拖地水以井水为基,加粗盐三钱、艾叶七片、陈皮一小撮,煮沸晾凉后使用。每月初一、十五,水中添朱砂微量(药用级),以镇阴煞。
拖把每日更换棉布条,旧布焚于院中香炉,灰烬埋于发财树下,循环归土。
保洁员皆经秦医生亲自培训。他不要年轻人,专招五十岁以上、心性沉稳的妇人。“手要稳,心要静,拖地如抚琴,不可急躁。”
更奇的是,每位老人入住前,秦医生必问其生辰八字,排其命盘,再安排房间。属木者居东,属火者居南,体寒者近阳,气躁者临水。连床头朝向、窗帘颜色、盆栽种类,皆依五行而定。
有人笑他迂腐,可三个月后,奇迹开始显现。
秦医生将《黄帝内经》拆解为三百六十五日的日常指南,制成《巽风养生历》。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晨饮姜枣茶,午食芽菜粥。忌食酸,宜食甘以养脾。
夏三月: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午时小憩不超过一刻,戌时泡脚至微汗。忌冰饮,宜绿豆汤、莲子羹。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晨练八段锦,暮诵《道德经》。忌辛辣,宜百合、银耳润肺。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辰时晒背一刻,夜饮桂圆红枣汤。忌大汗,宜静坐养藏。
饮食亦依节气而变。立春吃春饼卷豆芽,清明食青团配新茶,夏至饮乌梅汤,冬至炖羊肉汤。厨房设“五味调和台”,酸苦甘辛咸各置一坛,由营养师按老人体质调配。
最特别的是“子午流注按摩法”。护工每日在特定时辰为老人按摩对应经络:
寅时(3–5点):轻拍肺经,助呼吸;
午时(11–13点):揉按心包经,宁神志;
酉时(17–19点):推肾经,固元气。
一位曾中风偏瘫的李伯,入住前三个月只能卧床。护工每日辰时为其按摩足三里,巳时扶其在院中缓步,配合冬至进补鹿茸膏。半年后,他竟能拄拐行走;一年后,扔掉拐杖,自己洗衣做饭。
变化最令人瞠目的是情感。
养老院初建时,多是孤寡老人,或子女无暇照顾的鳏寡。他们沉默、封闭,眼神空洞,像一尊尊被遗忘的陶俑。
可自从实行“节气生活”后,人心渐渐活了。
春分那天,秦医生组织“踏青会”。老人们在院后山坡采野花,编花环。七十二岁的赵阿姨,将一朵野菊别在七十六岁的陈伯衣襟上。陈伯脸红了,当晚失眠,第二天主动找秦医生:“秦老,我……我想和她搭伙过日子。”
秦医生笑而不语,只在两人房间之间种了一株连理枝——两棵桂花树,根系相连。
此事如春风拂过湖面,涟漪不断。
清明祭祖,几位老人结伴去墓园,回来后相约“替老伴看看对方”。端午包粽子,男女分组比赛,输的一方请赢的一方喝茶。中秋赏月,有人弹古筝,有人吟诗,八十四岁的周老师当场向七十九岁的林护士表白:“你当年在医院,给我打过针,我一直记得。”
一年之内,30%的单身老人登记再婚。民政局工作人员惊呆了:“你们这是养老院,还是鹊桥会?”
更惊人的是,有七对再婚夫妇表示“想要孩子”。
“我们虽老,但心还热。”八十一岁的吴伯握着妻子的手说,“秦老能七十得子,我们为何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