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盛唐探案录 > 第170章 暗夜接踵

第170章 暗夜接踵(1/1)

目录

根据事先约定的、仅在生死关头启用的紧急联络方式,裴明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潜至城外一座早已破败、人迹罕至的山神庙。她在残垣断壁间,用特定的碎石摆放了方位,以炭笔在神像底座划下三道长短不一的刻痕,并将一枚小巧的、刻有特殊纹路的铜钱塞入缝隙——这一系列动作精准而迅速,如同在黑暗中布下等待回音的陷阱。

接下来,便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与潜伏。四人分散在庙宇周遭的密林与乱石中,如同石雕般一动不动,任凭晨露浸湿衣衫,忍受着虫蚁的叮咬。每一阵风吹草动,都让他们的心弦骤然绷紧;每一刻流逝的时光,都充满了致命的不确定性。从黎明到正午,再到日影西斜,希望的火焰在寂静的等待中仿佛一点点熄灭。

直到次日黄昏,夕阳将天际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一个背着沉重柴捆、步履看似蹒跚的樵夫,才出现在蜿蜒的山道上。他并未直接进入破庙,而是绕着残垣极其谨慎地观察了数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小心翼翼地接近。在与从暗处现身的裴明月进行了一连串复杂、快速且外人绝难理解的手势与口令对接后,他那张被风霜刻满痕迹的脸上才稍稍放松,表明了自己裴家暗桩的身份——代号“山鬼”。

通过这名谨慎的暗桩,陈默与裴明月得到了两个石破天惊、至关重要的消息。

其一,赵虎及其麾下幸存人马隐藏的城外田庄目前尚算安全,伤员在有限的药物支持下,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未曾恶化。但登州城内搜查的风声极紧,城门盘查森严,暗桩甚至发现了疑似内卫的陌生面孔在活动,赵虎他们如同被困笼中,无法进行任何大规模转移或行动。

其二,更是骇人听闻!裴明月冒险派入城中调查的两名精锐手下,其中一人冒死传回一份染血的情报:失踪的两名京兆府好手已确认遇害,尸体被弃于城外乱葬岗,身上遍布酷刑留下的伤痕,显然生前遭受过残酷的逼供;而更令人心悸的是,那位奉旨前来、看似置身事外的王御史,近日竟与一名神秘人物在极其隐秘的私人宅邸中密会数次!根据外围眼线拼凑的零星描述,那神秘人的身形、步态乃至偶尔流露的气度,竟与远在长安的观星台副使、格物院协理苏铭苏侍郎有七八分相似!

苏铭果然在登州!或者说,他至少近期秘密来过登州!

这消息如同冰锥,狠狠刺入陈默与裴明月的心底。暗桩随后补充的一个传闻,更让局势雪上加霜:登州水师内部似乎有异常调动和暗流,部分中下层军官间,对崔刺史和“办事不利、引火烧身”的朝廷使者(即陈默)颇有微词,种种不利流言悄然传播,导致军心浮动,形势诡谲。

所有线索——遇害的同僚、隐秘的密会、军中的流言——都冰冷而残酷地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对手的渗透范围与深度远超他们最坏的想象,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早已从长安朝堂编织到了这登州前线。而苏铭,这位深受武后信任的重臣,很可能就是这张网连接朝堂与地方、沟通内外敌人的关键节点!

“必须立刻通知吴王和太后!苏铭是内奸!”裴明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这是极少在她身上出现的情绪波动,可见此事关系之重大,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

“光有我们的指证和这些间接描述,不足以扳倒一位深得信任的侍郎。”陈默的目光冰冷如铁,杀机在眼底隐现,声音低沉而决绝,“我们需要更确凿的证据,能一击致命的铁证!或者……必须在他造成更大、无法挽回的破坏之前,采取最直接的行动。”

然而,现实是他们此刻势单力薄,如同置身于巨大的风暴漩涡。赵虎等人被困,登州城内敌友难辨,水师内部暗流汹涌。他们该如何以区区四人之力,对抗这盘根错节、势力庞大的敌人?如何将“苏铭是内奸”这天大的情报,穿过重重封锁送抵长安?又如何应对可能随时降临的、来自海上“拜火冥尊”与陆地上苏铭势力的双重剿杀?

夜色如浓墨般浸染开来,彻底笼罩了登州起伏的山峦与广袤的大地,也如同冰冷的铁幕,沉沉压在了陈默的心头。他清晰地感觉到,下一场更为猛烈、更为残酷的风暴,正在这深沉的夜色中急速酝酿,而他们四人,已然身处这风暴的最中心,无处可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