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83章 霜晶映脉·极地传信

第83章 霜晶映脉·极地传信(2/2)

目录

他拿起笔,在本子上认真回复每个问题,还在旁边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比如火星地下液态水的分布、生态舱的结构。“你把这些回复寄给每个提问的小朋友,再告诉他们,‘灵脉三号’探测器会携带他们画的火星生态图,让地球的孩子和火星的灵脉,来一次跨星球的‘对话’。”

乐乐用力点头,抱着本子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林羽看着她的背影,转头看向窗外——育苗棚里的沙棘苗已经长到了半米高,叶片的淡绿微光在夕阳下格外明显,而实验室的方向,灯火通明,阿哲和苏瑶还在忙着分析数据。他知道,为了“灵脉三号”的发射,为了火星灵脉的唤醒,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正在用他们的好奇和期待,为这场跨星球的探索注入力量。

一周后,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的暗河样本如期抵达基地。苏瑶和乐乐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看着阿哲打开密封的样本箱——里面装着两瓶暗河水样,还有一块附着着白色菌丝的岩石。水样在透明的瓶子里泛着淡淡的蓝光,菌丝像一层薄纱,覆盖在岩石表面,轻轻晃动瓶子,菌丝还会随着水流摆动,像活着的丝带。

“水温保持在18c,ph值7.2,和实验室模拟的淡水环境一致。”阿哲用吸管取了少量水样,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先看看微生物的形态。”屏幕上很快出现了菌丝的高清画面——这些菌丝比沙漠的真菌更细,直径只有0.01毫米,表面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可能是它们能在水里存活的关键,还能抵抗低温。”

阿哲将水样分成三份,分别放在-5c、-10c、-15c的恒温培养箱里,开始测试低温活性。“每小时记录一次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能量波动。”他对乐乐说,“你负责记录-5c组的数据,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出现断裂,或者颜色变化——如果变成褐色,就说明活性下降了。”

乐乐点点头,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培养箱旁,手里拿着笔记本和计时器。每隔一小时,她就会打开培养箱的观察窗,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状态,然后认真记录在本子上:“14:00,-5c组,菌丝长度0.3毫米,颜色白色,能量波动1.2赫兹;15:00,菌丝长度0.35毫米,颜色白色,能量波动1.1赫兹……”她发现,即使在-5c的环境下,菌丝还在缓慢生长,只是速度比常温下慢了一半,而能量波动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1赫兹以上,没有出现休眠的迹象。

“阿哲哥哥!-5c组的菌丝还在长!”乐乐兴奋地喊道,“而且保护膜好像变厚了,是不是在适应低温环境呀?”阿哲走过来,用显微镜观察后点头:“没错,保护膜能分泌一种抗冻蛋白,降低菌丝体内的冰点,让它们在低温下也能保持活性。这和冰川里的休眠孢子很像,只是暗河菌丝的抗冻能力更强,不需要休眠就能生长。”

与此同时,艾拉的团队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在冰川下的灵脉通道深处,采集到了大量的六芒星冰晶和休眠孢子样本,还拍摄到了通道尽头的“灵脉核心”。根据传回的监测数据,灵脉核心的能量值高达5.1赫兹,是目前发现的地球最高能量的灵脉节点之一,而核心周围的冰层里,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是通道入口的5倍,还检测到了微量的液态水——这些液态水在-12c的环境下依然没有结冰,因为里面含有高浓度的灵脉元素,降低了水的冰点。

“冰川下的液态水,和火星银色区域的液态水环境几乎一样!”林羽看着艾拉传来的数据,语气里满是激动,“温度-12c,含有灵脉元素和有机化合物,而且周围的岩石也是蒙脱石结构——这简直是天然的火星环境模拟场!”他立刻让艾拉采集核心区域的液态水样和岩石样本,“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用这些样本,模拟火星银色区域的完整环境,测试暗河菌丝和冰川孢子的共生能力,还有杂交菌株的适应性——这比人工模拟的环境更准确,实验结果也更可靠。”

十天后,冰川的样本终于送到了基地。当阿哲打开装有灵脉核心液态水的样本瓶时,所有人都惊讶地发现,水样在-10c的实验室环境下,依然保持着液态,而且泛着淡淡的蓝光,像一瓶凝固的星光。阿哲用吸管取了少量水样,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暗河菌丝和冰川孢子的混合液,放在模拟火星重力的实验装置里——这是为了模拟火星的低重力环境,测试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下的生长状态。

“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38%,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生长和能量传递。”阿哲盯着实验装置的观察窗,“我们之前在实验室里模拟低重力时,沙漠真菌的菌丝会变得更细,活性下降15%,不知道暗河菌丝和冰川孢子会不会有同样的问题。”

乐乐一直守在实验装置旁,每隔半小时就会记录一次数据。当实验进行到6小时时,她突然喊道:“阿哲哥哥!你快看!菌丝和孢子结合了!”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显微镜的屏幕上,暗河菌丝的保护膜正在溶解,而冰川孢子的外壳开始破裂,两者的细胞内容物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菌丝体。更神奇的是,这种新的菌丝体在低重力环境下,不仅没有变细,反而长出了细小的分支,像一棵微型的小树,而能量波动,也从1.2赫兹升到了1.5赫兹。

“成功了!初步杂交成功了!”阿哲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立刻调整实验装置的参数,将温度降到-15c,模拟火星表面的极端低温,“再测试一下耐低温能力,如果能在这个温度下保持活性,我们就有了能适应火星环境的共生微生物!”

接下来的24小时,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没有离开。他们轮流监测杂交菌丝的状态,记录能量波动、生长速度、细胞结构变化等数据。当温度稳定在-15c时,杂交菌丝的生长速度虽然慢了下来,但依然在生长,每24小时能长出0.2毫米,能量波动也稳定在1.3赫兹,没有出现活性下降的迹象。更重要的是,当阿哲将火星蒙脱石样本加入实验装置后,杂交菌丝立刻向蒙脱石延伸,很快就附着在岩石表面,形成了薄薄的一层菌丝网,而蒙脱石的能量波动,也从1.3赫兹升到了1.6赫兹——跨星球的共生反应,在实验室里成功实现了!

“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林羽看着实验装置里的菌丝网,掌心的水晶球碎片泛着淡蓝的光,与杂交菌丝的能量波动完美同步,“我们终于培育出了能在火星环境下存活的共生微生物,还有了能与火星蒙脱石联动的能量系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