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系统的进化:【团队共鸣】雏形(2/2)
几乎是下意识的,他的意识触碰了其中一条相对最清晰、最稳定的金色光线。
一瞬间,一种极其模糊、但又确实存在的感应传来。那感觉并非具体的图像或声音,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底色和思维的频率——一种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冲劲、混合着对技术的痴迷、以及一丝对他(林眠)近乎崇拜的信任与依赖。
是小李。林眠几乎立刻确定了。这个他一手从崩溃边缘拉回来、亲眼看着他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他、对这个团队,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的意识又转向另一条光线。这条光线感觉更加沉静、稳定,带着一种严谨的逻辑性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情绪底色是踏实和忠诚,偶尔会闪过一丝对复杂问题的钻研渴望。
是赵强。技术上的左膀右臂,共同经历过风浪的伙伴。
最后一条光线,则显得有些……特别。它不像前两条那样清晰稳定,时而明亮,时而微弱,仿佛在犹豫,在挣扎。传递过来的感觉复杂得多:有欣赏,有不服,有好奇,还有一种被强行压下的、试图理解却又本能抗拒的别扭感。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水晶,折射着不同的光,却始终有一个稳定的内核——对卓越和效率近乎偏执的追求。
苏早。
林眠的意识停留在这条光线上,心情有些复杂。他没想到,系统判定的第三个“潜在共鸣连接点”,会是她。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什么,有合作,有竞争,有那晚天台和办公室门口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但“信任”和“共鸣”……似乎还差着点火候。这条时断时续的连接线,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系统的这个新功能,让林眠感到震惊,同时也涌起一股巨大的好奇和……一丝隐约的兴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依靠“睡眠”开挂的个体。如果他能够将一些非核心的、启发性的“灵感碎片”传递给值得信赖的伙伴,哪怕效果微弱,哪怕存在损耗,是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再是简单的“我带你们飞”,而是变成了“我们共同成长”。
他想起了之前团队遇到技术难题时,大家集思广益的场景。如果在那之前,他能够通过这种“共鸣”,将某个关键方向的“灵感提示”提前植入小李或赵强的潜意识,是否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顺畅?
但这其中也蕴含着风险。系统明确警告了效果不可控,存在信息损耗和扭曲。万一传递过去的灵感被误解,或者引发了不必要的混乱呢?而且,这涉及到他人潜意识层面的干预,哪怕初衷是好的,也必须要极其谨慎,尊重个体的独立性。
更重要的是,如何选择共享的内容?必须是绝对非核心、非敏感,且确实对团队有益的“灵感碎片”。比如某个技术难题的解决方向提示,某个流程优化的可能性,或者仅仅是某种能够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度的思维状态?
林眠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窗外的阳光移动着,办公室内一片安静。这个突如其来的系统进化,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门后是未知的可能,也伴随着沉甸甸的责任。
他没有立刻进行尝试。他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团队共鸣】雏形,需要观察那三条连接线的稳定性,更需要思考清楚,如何在不违背他人意志、不破坏团队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审慎地使用这个能力。
这或许,是比“带薪睡觉”本身,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意义的一步。从独善其身,到尝试兼济团队。他的“睡眠”,似乎开始拥有了更广阔的意义。他闭上眼睛,不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这片刚刚向他展露一角的、关于“共鸣”的新领域。意识再次沉入那片星海,细细感受着那三条淡金色的、象征着连接与可能的纤细光线,仿佛在聆听来自团队深处的、无声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