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华夏英雄谱 > 第211章 齐宫夺鼎

第211章 齐宫夺鼎(1/2)

目录

凛冬的齐国都城临淄,宫殿的檐角垂挂着细长晶莹的冰棱,如同指向大地的锋利矛尖。齐景公吕杵臼的生命,便在这刺骨的寒气中,如油尽的灯芯缓缓熄灭。他躺在华贵的丝褥锦被里,沉重的眼皮偶尔颤动一下,浑浊的眼珠映出跪在榻前垂泪的几位大夫身影。殿内弥漫着浓郁药味和一种不可抗拒的腐朽气息。

国惠子和高昭子立于榻旁。国惠子须发花白,神色哀痛凝重;高昭子则中年模样,目光锐利如锥,在哀戚的面具后无声逡巡,落在吕杵臼微微起伏的胸膛上。当国君喉头发出最后一声浑浊的痰音,身体彻底松弛下来后,两人眼中几乎同时闪过一道如释重负的微光。

“君上……宾天了!”司礼官凄厉的高喊撕裂了死寂,殿内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恸哭。然而,就在这片悲声的帷幕之下,一场密谋已久的权力交割已悄然启动。

数日后,景公正式发丧。厚重的梓宫停在灵堂正中,朝臣身着缟素,哭声此起彼伏。丧事未完,国惠子和高昭子避开那些暂时失势的公子耳目,避开吕氏群公潜在的窥探,在宫廷深处一处防守严密、帘幕低垂的暖阁中开始密谈。兽炭在铜鼎内轻轻爆响,熏香的烟雾蛇一般袅娜上升。

“安孺子性柔敦厚,可堪驱使,”国惠子的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其母芮夫人于朝中毫无根基,正是绝佳人选。”

高昭子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案几的边缘,目光深不可测:“长幼之序?礼法?哼!诸公子长如虎狼,坐等我们俯首交权么?安孺子登位,国柄便在你我掌中。”

烛光摇曳,将两人面容分割成明暗两半。沉默中只有炭火爆开的细碎声音在回荡,彼此眼中都看见了灼热的权力之火,足以烧穿任何礼法与血缘的阻隔。窗外,寒风呜咽着席卷过空旷的宫殿,如泣如诉。

新君的立储旨意于景公薨后第七日公布。那日朔风凛冽,卷起宫道上细碎的雪粒。未被正式承认的诸位庶公子被召至正殿。殿门“吱呀”一声沉重地开启,内外冰冷的气流激烈碰撞。

齐宫正殿,空旷清冷,巨大的梁柱支撑着沉重压抑的殿顶。空气中弥漫着未曾消散的冰冷和香烛灰烬混合的气味。安孺子穿着与他稚嫩身形极不相称的宽大深衣,被高昭子引领着,小心翼翼地坐上冰凉的君位。

国惠子立于宝座下首,手持一卷诏命,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激起回响:

“奉先君遗志,遵周公之礼。少子荼,虽幼冲之年,然天资聪颖,仁孝纯和,堪为社稷之主。即日起承继宗祧,立为太子!自今而后,群臣僚佐,当悉心辅弼,不得有贰!”

字句铿锵,掷地有声,每一句都如无形的铁锤,砸在殿下站立的几位公子心头。公子黔、公子骀、公子鉏……他们曾是景公膝下意气风发的王子,此刻脸色煞白,身形晃动,彼此间的目光碰撞出愤怒、惊愕与绝望的火花。

一道凌厉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高昭子上前一步,眼中迸射着毫不掩饰的杀气与警告:“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以定齐室之根本!为确保新嗣无扰,诸公子即日离京,迁往东莱,休养生息!”声音斩钉截铁。

大殿顿时死寂一片,公子黔的嘴唇颤抖着,眼眶通红,几乎要冲破人臣的界限,但父亲冰冷的遗诏和殿外甲胄士兵隐隐反射的幽光,最终还是让他死死攥住了拳头,直到指节泛白。他听到身旁兄弟压抑不住的、如同濒死野兽般的低喘。

启程的日子,仿佛整个临淄的寒冷都灌满了东去的官道。天色铅灰,鹅毛般的雪片裹着刺骨的寒气肆意飞舞。没有旌旗招展,没有仪仗护卫,只有几辆简陋的马车和数十名神情肃杀的押送甲士。

公子黔、公子骀、公子鉏等几位公子麻木地跨上车辕。他们的家眷,妇孺老小,裹着单薄的冬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年幼的孩子在刺骨的冷风中嚎啕大哭,哭声被大风撕碎,散落在空寂的宫门外。一位老仆因寒冷和恐惧跪倒雪中,再也无力起身。

车队无声地碾过结冰的道路,驶过护城河上沉重的吊桥。临淄那巍峨的城墙渐渐在漫天风雪中变得模糊。前方,唯有茫茫雪野和通往遥远东莱的漫漫险途。那些被剥夺了未来的血脉,将在那片孤悬于海滨、传说中只有狂风巨浪陪伴的地方终老余生。车轮单调地滚动,在厚重的雪上留下两道冰冷的印记。一位公子伸出手,抓住车窗外一片冰冷的雪花,看它在掌心无声地融化成一点无足轻重的水迹,如同他们被随意冻结、弃置的命运。

齐宫深处的某一扇朱窗背后,高昭子伫立良久,目送着那一行车队终于消失在风雪尽头,如同送走几只微不足道的蝼蚁。他转身拂袖而去,长襟扫过冰冷的地砖。殿内温暖如春,炭火烧得极旺。安孺子正在几个内侍的围绕下习字。高昭子的嘴角终于勾出一丝冰冷的笑意。阴影覆盖了他半边脸颊,另一侧则被跳跃的炉火映得一片金黄。殿内温暖和煦,炉火毕剥,然而殿外风雪的呜咽,从未止歇。

齐宫的春日庭院里,残雪未融。假山石畔已有几簇嫩草胆怯地探头。年仅七八岁的晏孺子身着素色便服,正蹲在一株刚刚萌芽的海棠树下,用小手指小心翼翼地拨弄土里的虫豸。

贴身老寺人张公公捧着裘衣侍立一旁,眼神不时担忧地向远处宫门张望,如同惊弓之鸟。

“公公,你看它动的多好。”晏孺子抬起稚嫩的小脸,指着一条挣扎的蚯蚓,“它是不是饿了?”

张公公弯腰,慈祥地为他裹紧裘衣:“是,君上。可天寒,玩一会儿就得回去。”

话音未落,一阵杂沓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碎了宫苑的宁谧。甲叶铿锵的摩擦声在回廊里显得格外冰冷、沉重而突兀。一大队手持戈矛的甲士旋风般闯入,为首者正是须发飞扬、神色森冷的田乞。

晏孺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一颤,猛地站起身后退一步,下意识地抓住了张公公的袍角:“你们是谁?要做甚么?”

田乞停在院中,目光如寒铁扫过孩童,投向随后闻声追出、面色煞白的国惠子——后者一路小跑,仓促间甚至有些踉跄,官帽下花白的鬓角因惊愕而不住颤动。

“大胆田乞!竟敢持兵甲擅闯内廷,欲犯君上尊威乎?”国惠子的斥责声嘶哑颤抖。

田乞冷笑一声,声如金铁交鸣:“此幼竖,何德何能僭居君位!奸佞小人,障蔽先君血脉,愚弄天下,其罪当诛!”他猛地挥臂,手指如戟般直指国惠子,“给我拿下这老贼!”

甲士蜂拥而上。国惠子惊惧失措,狼狈躲闪,瞬间被两名力士扭住双臂按倒在地,花白的头颅徒劳地在冰冷的石地上扭动挣扎,发髻散乱,官帽滚落尘土,口中兀自嘶声叫骂:“乱臣!叛国!田氏逆……”

他的叱骂戛然而止,一柄锋利无情的短剑已从一名甲士腰间抽出,毫不犹豫地刺入他的肋下。鲜血如同一条红蛇,猛然从锦绣的官袍下汹涌溢出,在青石板上蜿蜒开刺眼的红花。国惠子眼中的愤怒和不甘迅速黯淡下去,他死死瞪着田乞的方向,身体剧烈地抽搐了几下,不动了。

晏孺子发出一声短促凄厉的尖叫,那并非恐惧,而是肝胆俱裂的剧痛。他挣脱老寺人的怀抱,不顾一切地要扑向倒地的国惠子。老寺人死命抱紧那小小的身躯,浑浊的老泪滚滚而落。孩子徒劳地在老人怀中踢打扭动,幼兽般绝望的呜咽卡在喉咙深处,化作无法哭出的窒噎。

田乞的目光越过地上的尸体,落在晏孺子身上,眼神复杂,但随即被冰冷覆盖:“伪君年幼无知,受奸人蛊惑。迁往骀宫暂避,以待天命。”他的命令下达之后,再无半分对那幼小身躯的怜悯注视。

晏孺子被粗暴地从老寺人怀中夺过。两名甲士将他架起,半拖半提。他不哭不闹,只是回头死死盯住国惠子倒卧在血泊中的地方,小小的脸上毫无表情,眼中却似凝聚了整个世界的寒冰,然后猛地转开视线,看向田乞的方向——那眼神竟让纵横半生的田乞心头莫名地刺了一下。田乞避开了那目光,袍袖里的手悄然紧握成拳。

骀宫,临淄郊外一座久被遗忘的行苑。荒草蔓生,断壁残垣显露着时光的刻蚀,巨大的宫门布满铜绿和裂痕。暮色如一层凄凉的墨汁倾倒而下,残阳最后的余晖惨淡地涂抹在枯黄的蒿草尖上。

送晏孺子的车队一路沉寂行来,只在破败的骀宫门前停驻。车轮停转的吱呀声在空寂的荒野中格外刺耳。没有欢迎仪仗,没有迎候宫人,唯有几名穿着粗布短褐的田氏家兵默默上前,将晏孺子及仅存的两三名惊恐万状的老弱宫人推下车厢。

“就……就这里?”一个老宫女佝偻着身体,看着眼前荒凉的宫室,嘴唇哆嗦着,浑浊的眼睛里尽是难以置信的恐慌。

无人应答,也无需回答。沉重的、带着陈年朽木气味的宫门在晏孺子身后缓缓合拢,门轴呻吟如鬼泣,“轰隆”一声,将最后一丝残阳余晖彻底关在门外。空旷荒芜的庭院里,衰草凄迷,如同起伏的鬼魅暗影,迅速吞噬了这群失去人间庇护的存在。一股浓重的荒寂霉味弥漫在空气中。

晏孺子站在荒草丛中,小小的身影被巨大的、光秃秃的宫殿剪影所淹没。老宫女摸索着牵起他冰凉的小手。无人看到,那孩子抿紧的、失了血色的唇边,缓缓浮现一抹空洞刻板的笑意,那是冻结的心湖无法承载的汹涌寒意。他仰起头,望向骀宫高耸却残破的屋檐轮廓,剪影般的燕巢散落在黯淡天幕间,一声凄厉的嘶鸣穿透了暮色沉沉的空气。寒意从脚下冰冷的石板无声地侵袭而上。

夜色浓稠如墨,冰冷地包裹着骀宫。庭院枯草间寒蛩低鸣,更添凄楚荒凉。晏孺子蜷缩在一间临时收拾出来的、门窗歪斜的偏殿旧榻上,破旧的棉被难以抵御深夜沁入骨髓的湿冷寒气。

宫廊残破的尽头,值夜的两个家兵围着火盆取暖。篝火跳跃着,映着他们麻木而疲惫的脸。火盆上方悬吊的瓦罐里煮着肉羹,白气嘶嘶作响。

“呵,”稍胖的家兵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压低了嗓门,“原以为是个美差,守着个空殿清闲自在,没料到摊上这么个麻烦东西!”

另一瘦个子啃着半块冷饼:“上头啥意思?总不会让这小崽子真住下去吧?这骀宫,耗子来了都得含着一包眼泪走。”

“想啥呢?”胖子嗤笑,眼神瞄向黑暗深处晏孺子所在的那间偏殿,声音更低了,“‘待天命’,嘿嘿,上头的人嘴里的话,哪一句是人话?让咱哥俩在这儿守着,你以为真守着个活祖宗?”他伸手在脖子比划了一下,做了个割喉的动作,眼中闪烁着一种接近兽性的残忍寒光。

瘦个子闻言一哆嗦,饼屑掉落在火上,激起几点火星:“当真?可……可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胖子狠狠啐了一口浓痰进火堆:“孩子?呸!在这位置上的东西,哪怕才断奶,就不是孩子了!是碍事的石头!挡道的祸根!不把他弄清净了,阳生公子能安安稳稳地坐上那个位子?”

瘦个子沉默下来,目光呆滞地望着盆中灼烧跳跃的火焰,脸上映着忽明忽暗的火光影子。殿宇深处,风吹过朽败的雕花隔断,发出呜咽般的长声,像是谁在绝望而无力地悲泣。

深秋最后的光景里,枯黄的叶片覆盖了骀宫斑驳的地面和死气沉沉的池塘。晏孺子如同被彻底遗忘的影子,在破败的行苑里无声息地挪移。他极少开口,眼神空洞,常常整日枯坐在积满灰尘的窗前,望向宫墙外灰暗空寂的天空。陪伴他的两位老宫人,衰老得像两张枯萎的落叶,整日里小心翼翼,唯恐惊扰了任何不可预知的灾难。

一个初冬的清晨,空气冷得凝滞。那两名已和囚徒无异的家兵奉命送来些过冬的粗劣粟米、炭薪和少许腌菜。他们将东西冷冷地堆在偏殿门口,转身欲走。其中瘦个子家兵脚下突然趔趄,被台阶上厚厚的冰凌滑倒,肩上的一袋粟米重重摔落在地,洒出不少。

“没用的东西!”胖家兵骂道,一脚踢在那袋子破口上,米粒飞溅得更远。瘦个子慌忙趴在地上徒劳地用手往破口处拢。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晏孺子穿着唯一一件略显单薄的旧裘衣,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内阴影处。他不看门外狼狈的家兵,目光落在那一粒粒金黄的粟米上,又缓缓抬起眼皮,望向洒米的家兵。

那双眼睛!被派来“守备”的数月间,几乎没人看清晏孺子完整的眼神,他瘦削的脸颊总是低垂在暗影中。但此刻,他的眼睛沉静地穿透了清冷的空气,没有愤怒,没有恐惧,甚至没有惯常的空洞,只有一片洞悉万物的、冰封千尺的彻骨冷然。这一瞥,如同来自九幽深处的凝视,清晰地、无声地预言着必然降临的结局。

胖家兵对上这目光的一刹那,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猛地攫住心脏,竟不由自主地向后小退了一步,脸色微变,骂人的话也生生噎在喉咙里。

“小……小人该死!”瘦个子家兵被晏孺子那冰冷寂静的注视定住,身体颤抖得如同深秋枝头最后一片败叶,竟慌乱得不知如何收拾,抓起地上的米袋,又掉落,又慌忙再去捧,语无伦次,“小人……小……”

晏孺子默默地站了片刻,久到门外的空气都仿佛凝固冻结。他缓缓转过身,一步一步又退回了殿内那片更深的阴影之中。裘衣下摆拂过冰冷的门槛,悄无声息。

胖家兵狠狠咽了口唾沫,强压着心底涌起的不安和不祥感,粗暴地推了瘦个子一把:“收拾干净!快走!”他不敢再多看那黑洞洞的殿门一眼。

米被草草扫起,仓促的脚步声消失在骀宫荒芜的回廊尽头。殿宇重新陷入死寂。

仅仅两日后,残月隐匿,星光寂灭,铅灰色的沉重天幕低低压在骀宫荒凉的屋脊上。凌晨寒意入骨,滴水成冰。

殿门“哐当”一声被暴力撞开。黑魆魆的殿内,瘦个子家兵的身影提着昏暗的风灯,映在墙上如同鬼魅般摇动。他身后跟着另一个模糊的人影。瘦个子举灯照向破榻的角落——那里蜷缩着小小的裘袍身影。

没有挣扎,没有哭泣。那单薄的身影被两个黑影如同对付一束干柴般轻易地架起。晏孺子的眼睛在昏暗的风灯光芒下一闪而过,圆睁着,空无一物,仿佛早已穿透了此生此身的牢笼,望向一个没有寒冷、也无须挣扎的终结之地。他被提离地面,如一件无足轻重的包裹。

他瘦小的双脚悬空,踏过满地狼藉的草铺,踏过冰冷凹凸的地板砖石。黑影裹挟着他,匆匆向外面的寒夜深渊奔去。殿内角落,年老体衰的仆役被惊醒,发出最后一声凄厉而破碎的尖叫:“君……”

叫声戛然而止,如同被剪断喉咙的夜枭,只留下更加浓稠死寂的黑暗在殿内疯狂弥漫。

后苑深池的湖面并未完全冻结,边缘漂浮着细碎的、粘稠的冰碴。瘦个子家兵和他的同伙架着那小小的身体奔至池边。他不敢低头看那张脸,闭上眼睛,牙齿紧紧咬在一起微微打颤,手臂用力狠狠一推。

冰冷的、覆盖着薄薄冰碴的池水,瞬间吞没了那件暗色的衣袍,仅留下一个微小的水涡,无声地漾开一圈涟漪,旋即迅速复归于平滑的暗色水面。细微的涟漪,如同投下了一枚小小石子后消失无踪的痕迹。湖水仿佛从未有过这般微小的惊扰,平静地倒映着天上最后几颗残星微弱的寒光。

两个黑影在池边站了片刻,粗重的喘息在寒夜里凝结成白气。然后,没有一句言语,他们如同被什么无形的东西驱赶着,慌忙转身,脚步错乱地逃离了这吞噬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漆黑角落。风中只剩下远处更夫沙哑模糊的梆子声,仿佛在低低报着时辰,提醒着世界一个微不足道的结束,如同碾碎一只尘埃般的小虫。湖水依然死寂,缓缓凝聚的边缘薄冰在暗处反射着若有若无的微光,如同地狱睁开的眼睛。

齐悼公吕阳生登基两年后的又一个寒冬来临,宫廷的朱墙金瓦皆覆上了一层厚重灰白的霜雪。鲍牧站在自家府邸前庭的回廊下,望着漫天飞雪。他宽大的氅衣上沾了雪粒,身形在飞雪中显得格外萧索。他正对一位门客低声吩咐,声音被呼啸的寒风刮得断断续续:

“门庭冷落……人心浮动……田氏爪牙……爪牙已探得我府中来客……”他眉宇深锁,手指下意识地捻着氅衣的貂毛滚边,“如虎在侧,岂能安枕?去查,近日哪些人在田府走动频繁?盯紧每一个出入的人!”

门客拱手应诺,迅速消失在被风雪搅成一团的灰白色天地里。鲍牧伫立良久,庭院中几株虬枝老梅在风雪中倔强地绽开了点点猩红花瓣,冷冽的幽香弥漫。红梅映着残雪,红是血色,白是丧幡。他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宫城内,一座临水而建的暖阁被壁炉烘得暖意融融,隔绝了外面风雪。齐悼公吕阳生斜倚在厚厚的锦茵榻上,面前小案上温着酒,鼎中热汤微沸,香气袅袅。田常垂手恭立于阶下,身上玄色锦袍纹丝不动。

“大王。”田常声音沉静,带着恰到好处的忧切,“如今内忧已靖,然外患……”他抬起头,目光清冷如寒水,“吴、鲁二国,蛇鼠一窝,陈兵于我齐境之南,虎视眈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悼公眼皮半阖,饮了口杯中温酒,语气听不出喜怒:“寡人知之。吴王夫差,豺狼也;鲁君庸儒,不足虑。唯需得力之人统御南境。”

“力挽狂澜者,”田常的声音微微扬起,充满真挚的激赏,“非鲍大夫莫属!牧者,国之干城,忠勇无匹,深孚众望!以其盛名,统摄南境大军,必能慑服宵小,阻敌于国门之外!”

悼公握着酒杯的手指轻轻转动,眼角的余光落在田常平静无波的脸上。沉默在暖阁中流淌,只闻炉中炭火轻微的噼啪作响。过了半晌,悼公才点了点头,声音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沉滞:“嗯。鲍牧之名,确能安南境之心。传寡人谕旨,命鲍牧即刻南下督师。”

他挥了挥手,田常立刻深躬:“大王英明!此乃齐国洪福!”脸上不见喜色,唯有眼中精光如冰锥刺破镜面,一闪即逝。他垂下视线时,目光落在自己投射于光洁地砖上的漆黑投影上,影子的边缘模糊不定。

风雪怒号,齐都通往南境的大道上,积雪深可没踝。鲍牧的车驾艰难行进,车轮在厚厚的积雪中碾压出两道深深的辙印,两旁护送的武士铁甲上亦沾满了冰霜。

“大人,”马车内,门客为鲍牧裹紧厚重的狐裘,语气满是忧虑,“前方传讯,大雪封路,南境隘口几近不通!这般天气强行赶路,护卫兄弟恐冻伤不少……”

鲍牧端坐车内,手指紧抓着膝上温热的铜手炉,指节泛白。他掀开车帘一角,外面风雪混沌一片,看不清前路,唯有刺骨寒气冲入。“大王之命,岂容踟蹰?”他的声音异常冰冷,仿佛被风雪浸润过,“大军在南,敌在境边,朝夕事也!吾便是步行,也须到南境!传令下去,不得片刻延误!走!”他猛地拍了一下车厢内壁。

车马再次在风雪中强行前行。雪片如密雨般扑打着车篷,发出沙沙声响,似是万千蚕啮食桑叶。鲍牧凝望着车窗外混沌翻滚的风雪世界,眼神深处却是一片沉重的寒冰,仿佛预感着自己正被无形的绳索,一点点拉向命运预设的深渊。

鲍牧风尘仆仆赶到战火纷飞的南部边境,几座城邑已被吴鲁联军烧杀抢掠得面目全非,焦土处处。他立刻召集残军,昼夜督战布防。前线帅帐中烛火彻夜长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