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华夏英雄谱 > 第216章 暗涌长歌

第216章 暗涌长歌(1/2)

目录

朔风裹着浓重的血腥味,卷过临淄巍峨的宫门。金殿上,往日沉稳端凝的气氛荡然无存,几处尚未干涸的绛紫血迹异常刺眼,似一条条蜿蜒在地的恶蛇。田无宇立于高阶之上,那柄伴随他自战场拼杀而来的重剑斜指地面,剑锋犹然反射着殿外的惨淡天光,一滴尚温的血珠,颤悠悠滑落,在青金石地砖上晕开一小片更深的暗痕。

他的脚边,是栾氏家主栾施的头颅。那双曾不可一世、睥睨群臣的眼睛,此刻瞪得滚圆,空洞地望向大殿上方那彩绘藻井中盘旋的虬龙。老鲍国站在他身侧几步之外,手中玉圭的下端也沾着同样的污痕。沉重的喘息声在大殿的角落响起,是高氏残余的几个亲信,被甲士们死死按在殿柱旁,口中塞着染血的布巾。他们的目光怨毒如刀,扫射着田无宇和老鲍国。

齐景公高坐主位,面色苍白如新雪。殿内的死寂中,他手指紧扣鎏金扶手上冰冷的饕餮纹,那指节因用力过度而隐隐泛白。一股冰冷的战栗从他背脊升起,直通发梢。那些昔日盘踞在侧的庞然大物——栾氏、高氏,竟在一日之间,被他默许甚至隐隐推动的血浪冲刷得支离破碎。恐惧丝丝缕缕,钻进他年轻君王的心髓深处。空气里,那血腥味愈发刺鼻。栾施头颅脖颈处的断面骨茬白森森刺目,粘稠暗红的液体还在极其缓慢地往外淌,顺着玉石地砖上精细的云雷纹缝隙,一点点晕染开去。田无宇深褐色的甲胄护肩上,飞溅上去的血点已然干涸成深黑的斑点,与金属本身的幽光融为一体。

“君上,”田无宇的声音平直,像青铜磨擦冷铁,盖过了殿内的死寂,“祸乱国祚者,已伏其罪。”他微微躬身,动作不卑不亢,带着战场上磨砺出的厚重力量感,甲叶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喀嚓”轻响。“国贼伏诛,社稷归安。臣等请旨入高唐,绥靖余孽,以固君威。”

老鲍国也俯身,深衣下摆几乎触及冰凉的、沾血的玉砖,苍老的声音随之响起,带着一种久历风尘的砂砾感:“唯君命是从。”那姿态无比恭顺,话语的尾调却像藏着不易察觉的芒刺,轻轻刮过满殿的尸骸与血迹。

年轻的齐景公喉结艰难滚动,所有抗拒的言语都被那浓得化不开的腥甜压回了胸膛深处。殿堂空旷,唯有他竭力压抑的呼吸声微不可闻。他环顾四周,殿下的甲士,半数以上身披田氏家徽的纹饰,甲胄下的眼神精悍,肌肉紧绷如铁,沉默地拱卫着王座,更拱卫着那个执剑阶前的人。他缓缓扫过阶下同样噤若寒蝉的其他公卿,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惊惧与不知所措。偌大的权力之殿,仿佛只剩下他一人,孤零零坐在那至高之位,脚下却是冰冷的血泊。他终于,极其缓慢地点了点头。一个细如蚊蚋的“允”字,耗尽了他此刻所有力气,出口时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自控的战栗。他望向高唐的方向,一股无形无质却又深沉如夜的压力已然笼罩下来——仿佛田无宇的剑锋,正缓慢而不可逆转地,刺向那片由旧日荣光铺就的土地。沉重的殿门在他的默许中缓缓推开一线,外面清冷的风涌进来,驱散了些许血腥,却也送来了远方隐约传来的、尚未断绝的厮杀声,如同不祥的挽歌余韵。

高唐城头,惨烈的攻防痕迹触目惊心。墙砖大片崩落,烟火将宏伟的箭楼燎出大片焦黑。最后一面栾氏大旗,在城楼最高处剧烈摇晃,旗面上代表古老族徽的神鸟纹样沾满血污。田氏的精锐家兵如蚁附膂,潮水般扑上城垛,铁钩攀索搭在残破的女墙上。守军最后的疯狂反扑被数倍于己的悍卒砍瓜切菜般撕裂。一名田氏死士狂吼着扑倒摇旗的栾氏家将,重锤砸碎对方头颅的同时,也狠狠斩断了旗杆的粗索!沉重的旗面裹挟着硝烟和旗杆断裂的闷响,如垂死的巨鸟,轰然砸落下来,正好覆盖在那战死的栾将和一排身首异处的守军尸堆之上,扬起一片混着血腥气的焦土尘埃,随即被扑上城头的更多田氏甲士踩入泥泞污秽之中。

田无宇登上刚攻陷的城楼顶端时,踩过一块块浸透黑褐色粘液的砖石。他背后的玄色披风被强劲的风拉扯得猎猎作响,下摆边缘早已被血与污泥浸染得板结坚硬。他的战靴踩过一截流出的肠子,发出轻微的粘腻声响。城下,被俘的栾、高残兵在田氏甲士的长戈驱赶下,踉跄行进在通往城外集中地的狭窄甬道,如同被驱赶的牲畜。哭声、咒骂声、绝望的呜咽被寒风吹得七零八落。间或有试图反抗的俘虏被当场格杀,尸首直接抛下内墙根下的深壑,溅起沉重的回音。

老鲍国披着一件半旧的深色斗篷,站在数步之遥的城垛旁,注视着这铁血铸就的图景。他浑浊的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微澜,像投入深涧的微石,涟漪瞬间便被更沉滞的浊流吞没。风卷来城下俘虏的呜咽和城头田氏将士压抑不住的、带着血腥气的粗野呼喝。他咳了一声,裹紧斗篷。他知道,自今日起,这高唐地脉深处,流的已非旧贵栾高的血,而是田氏用无数对手和自家子弟尸骨灌溉出的养分。

“老大夫,”田无宇并未回头,声音穿透呼啸的烈风,坚硬如铁,“此城,自今而后,乃田氏根基之地。”他目光如炬,俯瞰着脚下刚刚浴血夺取的城郭轮廓、崩塌的箭楼、堵塞的城门、烟尘未散的街道,以及城郭之外广袤的、尽收眼底的齐地山河,“亦是新血奔腾的源头。”血染的砖石缝隙里,田氏的根系,于此深深扎入膏腴的泥土,带着屠戮浇灌出的生猛力量。他右手伸出,指向城外远处一片依山傍水、土地平整的原野,那是高唐最富庶的谷仓所在。“那里,我意欲筑新城,”声音斩钉截铁,“名为无宇之城。”

夜幕深沉,城中最大的栾氏宅邸内,往日象征威仪与文雅的大堂,此刻灯火通明,却被一种粗暴改易主人的肃杀之气笼罩。沉重的礼器、青铜器被田氏家兵丁当作杂物般搬走,曾经悬挂族徽和训诫竹简的墙壁光秃刺眼。粗麻布袋直接倒在珍贵的丝绒地席上装粮食,精美的漆器被随意堆在角落。一名心腹将领身上铁甲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他大步走来,在正厅一张巨大的漆案前单膝跪地,压低了声音,嘶哑道:“家主,栾氏高唐旁系一脉尚有幼弱藏匿于城中暗室。那孩童……”他抬头,眼中寒光一闪,做了个抹脖的动作,“请示下。”

田无宇正借着数盏粗壮的牛油蜡烛所投下的跳跃光芒,审视着摊在漆案上崭新而详细的高唐舆图。笔直硬朗的线条勾勒出山川河流,田畴道路。他左手稳稳按住图角,右手拿着一块半焦的黑色炭块,在那精细的帛图上重重描画着未来封邑的边界,炭块划过绢帛发出沙沙的声响。闻言,他眉心纹路都未曾波动一下,如同听到一句无关紧要的询问,手中的炭块线条更遑论停顿,只在一条即将划入他田氏领地的河道处略微用了点力,炭痕更深。

“绝。”

一个冰珠子般的单音从他齿缝间挤出,冷硬得不带半分人息。

将领躬身应喏,利落地转身离去,铁甲铿锵。

屋外庭院深处,假山旁一处不起眼的地窖入口刚被撬开,隐隐有妇人压抑许久的、绝望到极致的微弱呜咽透出,随即被刻意压了下去。片刻之后,一声极其短促、幼兽颈骨断裂般的脆响响起,异常轻微,却似一把淬了剧毒的冰锥,猛地刺破了深沉的夜色。风似乎停顿了一下,随后一切声音彻底消失,死寂如同沉甸甸的黑水轰然倒灌回每个角落。

漆案上,那炭笔恰好在图舆边缘一处山隘险要处重重顿下,留下一个深浓漆黑的顿点,墨透绢背。一滴滚烫的赤色烛泪,从粗大的蜡柱顶无声滚落,“啪”地一声碎在舆图标记为“高唐”那片崭新的田氏领地中心位置,迅速凝固成一个血色凸起的小丘,如一枚生硬的烙印。

高唐,这座浸润了无数年旧族荣光的古老城邑,终以血海无边的代价,烙印上了田氏冷酷的铁腕印记。这印记深处,蛰伏着一个比今日栾、高更庞大、更无声无形的巨大阴影,它尚未在世间显露其狰狞形貌,却已沉沉地悬在了临淄王宫的上空。那影子,便是即将到来的、无可阻挡的田氏代齐。

齐宫深处,层层帷幔低垂,将盛夏白昼灼热的光线过滤成一种暧昧昏沉、泛着浓香的光晕。一阵放肆的、如同金石摩擦般的笑声从内殿撞出,裹着浓郁酒气和甜腻香料的气息,搅扰着殿内凝滞如死水的空气。“浮生若梦?哈哈,为欢几何?饮!再饮!爱妃,喂寡人一爵!”醉眼迷蒙的齐景公拍打着嵌玉的榻沿,酒樽中金黄的琼浆泼洒而出,在名贵的云锦褥席上洇开一朵朵难看的、泛着酒香的湿痕。身边美姬娇笑着,素手擎着巨大的青铜酒爵,柔荑般的手指几乎握不住那沉重宽大的容器,小心翼翼地将冰湃过的美酒倾入景公张大的口中。殿角几个奏乐的乐师,眼神麻木地拨弄着瑟弦,曲调绵软无力。他已非当年那个目睹殿前血腥、心魂震荡的青年君主,时间和无上权力,像最温柔的毒药,无声地将他裹入这绮丽而醉生梦死的厚茧。

而在临淄的另一端,田氏府邸最深处那高大坚实的内仓前,气氛却如烘炉般炽烤着。日头已升到中天,炙热的空气扭曲蒸腾,晒得尘土路面滚烫灼人。一群面容愁苦、衣衫褴褛、肩扛后背都缀满补丁的农人,如同晒蔫的禾苗,默默排在斑驳龟裂的木仓房前。排在最前面的是个须发花白的老农,他粗糙皲裂的手紧紧攥着自家那只干瘪得只剩角落一点粟米的口袋,盯着仓门那两具悬挂在木架上的斗器:一具制式标准,是官府明令征收赋税的“公斗”;另一具却小了一圈,边缘磨得发亮,上面用小篆铭刻着“田氏”二字。汗水和尘土混在脸上,又顺着他刀刻般的皱纹沟壑往下淌,他干裂的嘴唇紧紧抿着,胸膛因暑热和焦虑急促起伏。

田府管事是个面色黝黑、神情肃然的中年人。他站在仓门阴凉下,目光扫过面前几乎要瘫倒的农人队伍,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因周围的死寂而异常清晰,每个字都像豆子般落进农人耳中:“家主有令!今岁遭逢大旱,禾稼伤惨!不忍见黔首涂炭。故田氏承祖德,行仁恤!今岁赋税之征,凡归田氏之民,”他顿了一顿,声音刻意提高些,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那具小斗上,“特准!改换此田氏斗量!以纾民困!”

刹那间,低低的、难以置信的骚动如同细微的电流瞬间扫过死寂的人群。老农身体猛地一颤,呆滞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濒死之人见到绿洲般的剧烈光亮。他佝偻的背脊几乎挺直了一瞬,难以置信地盯着那个明显小了一圈的“田氏”斗。

管事的目光转向他:“收粮。”

老农如同梦游般,颤巍巍将自家那袋干瘪的粟米倒入那具小斗内。斗壁倾斜,粟米流泻的速度明显比倒入旁边公斗时要缓上许多。当斗沿终于平满,老农仓中大半米粟竟剩下了近三成!他手一抖,几乎握不住自家那只忽然变轻了许多的口袋。旁边两个瘦弱的田氏家仆默默上前,熟练地接过那口粮袋,倒入一个巨大的、敞开在仓门口的粗篾圆囤内。

“这…这…”老农嘴唇哆嗦着,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和着汗水滚落,砸在干裂滚烫的地面上。“田…田大夫……活命之恩啊!”那声音嘶哑破败,如同从烧焦的喉咙深处榨出。他终于支撑不住那巨大的情绪冲撞和身体的虚弱,“扑通”一声重重跪倒下去,额头砸在晒得滚烫的硬泥地上,“咚”的一声闷响。他身后,更多的农人如梦初醒,纷纷激动跪倒,呼喊感恩之声此起彼伏,带着劫后余生的泣音。仓门口悬挂的“田氏”小斗,在毒辣日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明亮,斗壁上那两个朴拙的小篆字仿佛有了生命,灼灼生辉。

不远处廊庑深深的阴影里,穿了一身寻常灰色深衣、刻意收敛了所有官仪威势的田乞——田武子田开的胞弟——静静而立,正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他嘴角叼着一根随手折下的麦秆,神情似看一出精心排练好的戏剧。身后阴影中,站着两个沉默如石的近侍。一个衣着简朴、但面容精干的家吏蹑足走到近前,几乎不发出声响,附耳低语,语速极快。所报内容,赫然便是今日仓房所用“小斗”尺寸与官方“公斗”差异之数,以及因之少收的粮谷总量,折合可够多少农户撑过多少时日,还有旁边谷仓巨大入口处那具浑厚宽大、容量倍于公斗的“田氏大斗”今日所贷出的粮谷数目和流向,精确到具体闾里与受惠门户。每一个数字,都冰冷地指向着人心沉浮的趋势与未来。

田乞微微侧耳听着,当听到家吏报出今日因“小斗”少收而赢得乡邻齐声赞誉、感恩戴德的情况时,他嘴角叼着的麦秆不易察觉地向下弯了弯,露出一个极其细微的、如同风掠过深潭表面留下的涟漪般的弧度,浅淡得几乎不见其形,只有阴影处一双幽邃的眼底深处,才闪过一点极其锐利的光芒,如同雪夜中猎人注视着自己的猎物一步步踏入精心布置陷阱的最后确认。

同一日的齐宫深处,日影西斜,将殿内长长的雕花槅扇影子拖在地上。内殿奢靡的酒宴早已散去,只残留着浓重得化不开的甜腻酒气和某种若有若无的靡靡之息。两个小寺人低着头,用湿布用力擦拭地毯上被酒液浸透后又干涸黏连的污渍。齐景公只着素白深衣,懒洋洋斜倚在柔软的锦缎软榻上,被过量美酒醺红的脸庞显出几分疲惫后的虚空。鬓角处竟已染了几缕霜白。

晏婴肃立在不远处略显昏暗的殿角柱子旁,几案上放着他刚准备呈报的几卷关于度量亟需统一的重典竹简。他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宽大的宰相深衣无风自动,带着金石般的沉重质地,穿透殿内残余的酒浊气息,每一个音节都敲在空旷殿堂冰冷的廊柱上:“君上!民者,国之基石,社稷之根本!犹水之于舟,载覆之道,存乎一念!今观国中赋税征纳,官仓之量器,与豪族私设之斗具,尺寸参差,大者无形逾制,小者有意缩削…公器日渐瘦骨嶙峋,而私斗则硕大无朋!此乃吸髓敲骨、抽刀断流之举!人心本非磐石,今有豪族假慈名,行小惠,竟成滔天之势!此乃民心背离之端,国本彻底动摇之兆啊!”他向前一步,深深跪伏下去,宽大的袍袖摊开在地,额头几乎触及冰凉光洁的玉砖地面,一股悲愤交加近乎自毁的凛然气度笼罩其身,“臣晏婴,泣血再请!恳请君上雷霆决断,即诏天下,厘清度量,明律制法,设监官于国中仓廪市井!凡有私制僭越量器者,无论身份,斩立决!唯有如此,方可绝此蠹害,救我齐国于未颓之际!”

齐景公懒洋洋地抬起沉重的眼皮,那双曾清澈过、也曾被殿前血腥震荡过的眸子里,如今只剩下一片被酒色侵蚀后的浑噩薄雾。这烦人的老调子,这年年都要被他用各种词句翻弄起来、聒噪不止的所谓“国本”“民心”,让他不胜其烦。他烦躁地挥了挥手,动作随意得如同驱赶一只在耳边嗡嗡作响的蝇虫,声音拖沓而不耐:“相国!寡人的晏相国啊!你又来了!些许谷米几石、斗斛尺寸的小事,何至于此?何值你年年岁岁,如此大惊小怪,危言耸听?”他斜睨着晏婴,带着醉意的不屑,身体向后更慵懒地陷进软枕里,“民若真如水?寡人倒想问问了…”他忽然打住,浑浊的目光随意扫过榻边矮几上一个新献上来的、尚未动用的青铜酒爵。那爵体形制豪阔,厚实沉重,三足粗壮,爵肚圆鼓硕大,其容远超任何一位天子或诸侯使用礼器所应有的尺寸,在夕阳斜射进殿的余晖下,泛着异常刺眼却又奢华的光泽。一丝混杂着嘲弄和隐秘欣快的笑意,如同水面的油花,浮上齐景公那松弛的嘴角,“他们爱往哪里流?爱抱谁家的大腿?随他们去!随他们去!哈哈哈!”他竟笑着,随手抄起那巨大粗笨、象征着巨大权贵潜规则的私爵,一旁的美姬连忙趋前斟满酒浆。金黄的液体在他摇晃的动作中溢出杯口,滴落在地毯上,与被擦去的陈年酒渍混合。齐景公将这沉甸甸的象征一饮而尽,喉结耸动,发出满足的吞咽声。“眼下美人美酒在前,谈何斗量斤两?扫兴!莫要再来扰人清乐!”他重重放下酒爵,发出“当啷”一声大响。

晏婴伏在地上,瘦削的脊背在那最后一声酒爵落案的回响中,如同被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击中,骤然僵直,随即更深地佝偻下去。眼中最后一丝关于这大厦根基尚能挽救的微光彻底湮灭于无边死寂的黑暗。高冠博带的紫绫宽袖彻底无力地垂落在地,如被骤然砍断了所有牵连的桅杆,无声地覆盖在君王华美宫殿光洁冰冷的地砖之上。在那片冰冷的光洁倒影里,他看到了这宏大宫室正在一寸寸无声塌陷的根基深处,那真正奔涌而浩荡的、名为“田氏”的洪流。君王早已醉死在他堆金砌玉、粉饰太平的深宫温床里,眼盲心朽,只余空洞的享乐躯壳。而那洪流,这无声的斗量乾坤,终将裹挟着失去庇护的人心民命,以不可阻挡之势,淹没一切旧日的秩序与荣光。

深秋的晋都绛城,凛冽的寒风如同万千细小的刀锋,呼啸着刮过古老的土黄色城垣,卷起漫天黄沙,发出单调而凄厉的呜咽,如一支为苍茫乱世吹奏的挽笛。驿馆庭中,几株高大的老槐树叶已落尽,嶙峋枯枝如同命运突兀探出的惨白指爪,纵横交错地伸向灰白低垂的天空。晋国正卿羊舌肸,其名望尊称乃“叔向”,一位须发间已沾染了霜雪、目光沉静如千年古潭的长者,在满是落叶的庭院中来回踱步。宽大的暗紫色深衣下摆不时被凛冽的秋风猛烈灌满,又呼啦一下泄下,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在此焦灼踱步已久,等待那位自遥远齐地风尘而来、名动天下的贤相晏婴。风沙之中,必有如金石相击般重大、关乎天下时局的要言托付。

一辆车篷蒙满尘土、唯有车辕处那面“齐”字旌旗尚能辨识的特制轺车,终于在驿馆门口吱呀作响地停下,裹挟着一路奔波的疲惫尘埃。车帘被一只骨节分明却沾染了风霜的手掀起,晏婴的身影随之出现。长途跋涉、昼夜兼程在他原本清癯端正的面容上刻下了深刻的疲惫印记,皮肤被风沙打磨得粗糙暗沉,眼窝深陷下去。但他深陷眼窝中的目光,却比往日更加锐利灼亮,如同在漫长黑暗中淬炼出的冷焰,带着一种看穿迷雾、洞烛幽微的通透锐利。他踏着脚蹬下车的瞬间,甚至不易察觉地微微踉跄了一下,随即又被骨子里的坚毅牢牢稳住身形。叔向早已快步迎上前去,面容凝重,无需任何繁文缛节的虚辞,只以目光匆匆一汇,便直接引晏婴踏着厚厚的落叶,走入驿馆温暖的内室。

室内,青铜夔纹兽炉内上好的木炭正毕剥作响,红亮的火苗吞吐着暖意,驱散着深秋紧附人骨的寒意。两张低矮结实的桃木漆案相对而置,上面除了两杯温烫的米酒外别无他物。清冽的酒香混着炭火气息,在狭小的空间内微微升腾氤氲。

侍从无声退出,带上了厚实的木门,隔绝了院中狂风的呜咽。

“路途辛苦,”叔向目光在晏婴明显憔悴的面庞上停留片刻,这位老友的状态让他心头微沉,他低叹一声,并无客套,直接切入核心,“然吾心焦甚。齐政……近者,究竟若何?”他伸出微显青筋的手,端起温酒啜饮一口,沉缓有力的声音带着晋国正卿特有的凝重。

晏婴并未去碰触自己面前的酒爵。他默默褪去御寒的外氅,露出内里略显褪色的青色长袍。炉火暖意融融,窗缝外风声却更紧更厉,卷着枯叶噼啪击打在木格窗棂上,如同密集的冰雹。他拂衣,在叔向对面的软席上缓缓坐下,身形挺拔却透着一股心力交瘁的沉重感。他凝视着炉中跳跃不定的火焰,那灼热的红光映在他深沉的眸子里,却跳跃着不祥的、如同血色暗影般的光芒。他枯槁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漆案光滑的边缘。良久,他那略显干涩、唇纹深刻的唇才微微开启,声音如同地火在冰层下运行的沉重回响,每一个字都似经过千钧打磨的磐石,沉重地投入这暖意融融的室内:

“齐之命脉,已如釜底之游鱼矣。所待者,唯薪尽柴灭、火销汤沸时耳。”语声沉缓、低微,却带着一种宣告最终结局的寒意。

叔向刚刚端至唇边的酒杯猛地一顿,温润的酒液竟不受控制地震出了杯沿,数滴清亮的琥珀酒液溅落在描着云鸟飞腾花纹的漆案面上,浸润开一小片深色。“此言……”叔向眼中精光一闪,放下杯盏,身体微微前倾,凝视着晏婴被炉火映照得半明半暗的脸,“何其惊心!何解?”他追问的声音变得异常低沉肃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