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见火(1/2)
窑口深处的幽蓝光芒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那枚陶瓷芯片在凹槽中微微发烫。
肖亚文的手还悬在半空,指尖残留着热流窜过的触感,仿佛刚才那一瞬,她不是将芯片插入机器,而是将自己的意识短暂地熔进了某种更古老、更宏大的存在。
整个地宫陷入一种奇异的静默。没有风,没有回音,连仪器的蜂鸣都消失了。众人屏息凝神,只觉心脏跳动与脚下大地的脉动渐渐同步——像是被纳入了一个沉睡千年的节律。
“我们……还在‘时间’里吗?”吴斌低声问,声音竟带着一丝颤抖。
冯婷缓缓站起身,目光落在墙上那行泛黄标语上:“以心燃火,以魂铸器。”她喃喃道,“这不是实验室,是祭坛。”
就在此时,磁带机忽然自行启动。齿轮转动,胶带缓缓前行,却没有播放任何录音。取而代之的是,操作台边缘的一排指示灯开始有规律地闪烁——红、蓝、绿三色交替,频率稳定得如同呼吸。
“这是信号。”冯婷猛地抬头,“它在回应芯片!”
肖亚文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数据终端连接接口,吴斌也迅速架设量子解码阵列。几秒钟后,屏幕上浮现出一组不断滚动的波形图,下方自动生成了一串字符:
校准进度:17.3%
接入节点检测中……
识别身份:肖亚文(基因序列匹配度89.2%)
附加权限请求:是否开放‘静夜思-子项目’档案?
“子项目?”肖亚文皱眉,“我从未听说过。”
冯婷却脸色微变:“难道是听瓷计划?五十年代末期,他们在江南秘密组建的小队,专门研究陶瓷材料对声波的记忆能力。据说……那些瓷器能‘记住’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话音未落,地面再次震颤。这一次,是从窑室下方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宛如地心深处有巨物苏醒。热成像仪显示,窑内温度骤升至1350c,远超常规陶瓷烧制极限。
“这不科学。”吴斌盯着数据,“这种温度下,黏土早就该熔化成玻璃态了,可结构分析显示,窑壁反而在自我强化。”
“因为它烧的从来就不是泥土。”冯婷轻声说,“它烧的是‘执念’。”
突然,一道光束从窑顶投下,精准照在中央的操作台上。尘埃在光线中舞动,竟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佝偻着背,穿着旧式工装,手里拿着一支炭笔,在虚空中缓慢书写。
“王守仁……”陈茹失声叫出这个名字。
那幻影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停顿片刻,转过头来。虽无五官,但众人皆感到一股深切的悲悯扑面而来。接着,空气中响起极细微的摩擦声,仿佛粉笔划过黑板。
一行字迹凭空浮现:
“配方不在纸上,在每一次选择之中。”
“你们带来的样本,必须包含‘牺牲’。”′
肖亚文心头一震。她想起出发前韩楚风交给她的那只密封箱——里面是一块从tYcapital创始办公室拆下的地板碎片,据说是丁元英亲手铺设的。当时他只说:“若有一天你要去见火,带上这个。”
她打开箱子,指抚过木纹。这不仅仅是一块木材,它是资本帝国最初的地基,是无数交易与算计诞生的地方。而现在,它要被投入窑中?
“这就是牺牲?”她喃喃。
“不是物质的牺牲。”冯婷摇头,“是意义的放弃。你愿意让这块代表权力与控制的圣物,变成一团灰烬吗?”
肖亚文闭上眼。
她看见自己第一次走进tYcapital大楼时的情景:玻璃幕墙映出她挺直的脊背,手中提着装满算法模型的硬盘。那时她相信,只要足够聪明,就能掌控一切。她用代码编织命运,用数据预测人心,却从未真正倾听过世界本身的语言。
而现在,她站在一座埋藏了七十年的秘密地宫里,面对一团不肯熄灭的火,终于明白——有些东西,无法被计算,只能被承接。
她睁开眼,走向窑口。
“我愿意。”
她将木片放入火焰入口。刹那间,窑火由赤红转为银白,一声清越的鸣响穿透岩层,似编钟,似鹤唳,又似万千人齐声低语。
校准进度:42.6%
与此同时,遥远山外,丁元英盘膝坐在屋内,双眼依旧睁开,但瞳孔已失去焦距。他的手指轻轻搭在留声机边缘,唇角微扬。
童声再次响起,这次不再是单一语句,而是一段完整的旋律——稚嫩却庄重,像一首未完成的摇篮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湿润的记忆。
而这歌声,并非来自唱片。
它直接出现在所有参与校准者的脑海中。
冯婷猛然捂住耳朵,泪水滑落:“这是我母亲哼过的……她去世那天晚上,我守在床边,她最后一刻唱的就是这首……可没人录下来过!”
“它在提取记忆。”吴斌声音发紧,“不是读取数据,是在唤醒‘情感共振’!”
肖亚文怔住。她忽然意识到,所谓的“原始样本”,并非物理材料,而是每个人心中最深的遗憾、最痛的告别、最不愿回首却又无法割舍的情感印记。
这才是真正的通灵壤,以心为土,以情为火,以记忆为釉。
她缓缓摘下耳上的通讯器,那是tYcapital高管专属设备,内置全球定位与实时监听系统。她曾靠它掌控全局,如今,它成了执念的象征。
她将它扔进窑口。
火焰吞没金属的瞬间,空中浮现出一段影像:丁元英年轻时的模样,站在一片荒原上,身旁是一位白发老人。两人正在争论什么,手势激烈。背景是一处坍塌的窑炉,上面写着“静夜思一期试验基地”。
影像无声,但肖亚文读懂了口型。
‘
老人说:“你不该重启它,代价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