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始皇遗产管理局 > 第151章 稷下初临

第151章 稷下初临(1/2)

目录

第一节:文枢之地

离开墨家机关城那金属与火焰的灼热氛围,林夙(化名林子夙)一路向东,眼前的景致逐渐被浓郁的青绿与流淌的水汽所取代。当他跟随着零星可见、同样背着书箱的士子行人,绕过最后一道覆满青苔的山梁时,传说中的稷下学宫,终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那并非想象中孤悬于山巅的楼阁,而是一片依山傍水、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建筑群。无数的亭台楼阁、经舍讲堂,顺着山势层层铺开,飞檐斗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蜿蜒的廊桥下是清澈的溪流,氤氲的雾气如同轻柔的薄纱,缠绕在建筑与林木的半腰。最为奇特的,是笼罩着整个学宫范围的一种难以言喻的“氛围”。空气似乎比外界更为澄澈,光线也显得格外温润明亮,隐隐约约,能听到无数诵读书文、辩论讲学的声音汇聚成一种低沉的背景音,如同文脉本身在呼吸。这并非物理上的声音,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共鸣。

“目标区域已进入。检测到大规模、高密度、结构稳定的异常能量场,其运作模式与墨家机关术的物理干涉截然不同,更接近于对世界底层规则的直接‘说服’与‘改写’。”AI秦冰冷而精准的声音在林夙脑海中响起,同时他的视网膜上掠过一系列常人无法看见的数据流,标识出前方空间中能量流动的轨迹。“能量场强度与‘礼’、‘法’、‘文’等概念性符号呈现高度正相关。建议保持最高级别信息伪装。”

林夙微微颔首,收敛起所有因墨家经历而残留的锐气,整个人变得温文内敛,如同一块被打磨光滑的璞玉。他整理了一下身上普通的青布儒衫,将代表“游学士子”身份的木质符牌挂在腰间显眼处,随着三三两两的士子,踏上了通往学宫主区域的白石阶梯。就在他脚步踏上第一级石阶的瞬间,身旁不远处,一位年纪颇大的老儒生似乎因长途跋涉而气喘吁吁,他扶着石阶旁的栏杆,轻声吟诵道:“《诗》云,‘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然吾心向往之,愿力竭而登,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随着他这充满感慨与坚定意志的吟诵,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他手中那根看似普通的木质手杖顶端,竟肉眼可见地抽出了几片嫩绿的新芽,随即,一两朵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儒生似无所觉,继续拄杖前行。周围的士子们也见怪不怪,唯有几名初来者如林夙一般,面露惊异。

“实时能量记录:目标个体通过吟诵特定典籍文句,结合自身强烈的情感意志(求知、坚持),成功引动环境能量场,局部改变了手中木杖的物理状态,激发了其生命潜能。能量转换效率极低,但过程稳定,无剧烈波动。符合‘言出法随’初级表现——‘点化生灵’。”秦的分析一如既往的冷静。

林夙心中凛然。这稷下学宫,果然名不虚传。言出法随,并非简单的咒语力量,更像是一种基于知识与信念,与天地万物达成的“共识”。他不动声色,继续拾级而上,目光却更加专注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第二节:学宫气象

越往上行,学宫的景象越发清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文华”之气也越发浓郁。巨大的石质牌坊上,用古朴的篆书写着“天下文枢”四个大字,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某种道理,凝视久了,竟让人有种心神宁静、杂念顿消的感觉。

穿过牌坊,是一片极为开阔的广场,以黑白两色的巨石铺就,暗合阴阳之道。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高达数丈的青铜巨鼎,鼎身铭刻着古老的祭天文与百家经典片段,鼎内香烟缭绕,千年不熄,那烟气凝而不散,在空中形成种种模糊的瑞兽祥云图案。广场四周,是几条通往不同功能区域的道路,路上行人如织,大多身着儒服,步履从容,神态安详,彼此相遇时,皆依循古礼,拱手作揖,动作一丝不苟,整个环境呈现出一种秩序井然的宏大与和谐。

然而,在这片和谐之下,无处不在的“言灵”现象,才是稷下学宫真正的底色。林夙看到,一名年轻弟子立于一片花圃前,朗声诵读《礼记·月令》中关于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的段落,他周围的空气中,水汽自然而然地汇聚,形成细密的雨丝,精准地洒落在他面前的花草之上,润物无声,范围恰到好处,绝不波及旁处。

另一处,几位弟子似乎在进行射艺练习。其中一人引弓不发,口中清晰吐出“镞贯七札,势如破竹”八字,那离弦之箭竟真的泛起一层微不可见的白光,速度激增,精准地穿透了远处箭靶上叠加的七层牛皮,余势不减,深深钉入后方的土墙。

更远处的一座高台上,有讲师正在授课,声音洪亮,阐述“仁者爱人”之理。随着他的讲演,空中竟有点点如同萤火虫般的金色光点凭空生成,缓缓飘落,融入下方聆听的弟子身上,让他们的神情变得更加专注和清明。

“记录:大规模、精细化能量操控现象。‘祈雨术’、‘锐金言灵’、‘启智光环’。所有神通施展均严格遵循特定典籍文句或礼仪规范,能量释放稳定,作用范围可控,未检测到任何失控迹象。初步结论:此能量场(‘礼法’)具备完善的底层协议与执行逻辑,所有‘言出法随’神通均在此协议框架内运行。”秦的声音带着一丝分析性的赞叹,“该文明对概念性规则的应用已达到相当高度。”

林夙默默点头。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无形的、巨大的“规则之力”笼罩着一切。它允许“言出法随”这种奇迹发生,但同时,它也像一张无比精密而坚韧的网,约束着每一个奇迹的形态、规模与性质。任何试图逾越这“规则”的行为,都可能引来不可预知的后果。这规则,便是儒家的“礼法”。它既是神通力量的源泉,也是一道无处不在的牢笼。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与墨家机关术迥然不同,却同样深邃强大的力量体系,知道自己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三节:规矩初显

林夙跟随着指示,来到一处名为“迎贤堂”的偏殿,这里是处理游学士子入学暂住事宜的地方。殿内陈设古朴雅致,几名年长的儒者端坐于案几之后,为前来登记的士子办理手续,态度温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