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回1983:东北赶山狩猎年代 > 第188章 冰河凿洞捕冬鱼

第188章 冰河凿洞捕冬鱼(1/2)

目录

凛冬已深,兴安岭彻底被酷寒与白雪统治。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白与灰两种色调,山峦、田野、屋舍,皆披上了厚厚一层皑皑银装,在苍白日光下反射着刺眼而冰冷的光芒。寒风如同无形的刀子,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尖厉的呼啸,卷起地表的浮雪,扬起一片迷蒙的雪雾。寻常时日,屯子里的人们若非必要,大多都蜷缩在烧得滚烫的火炕上,靠着储存的秋菜、腌肉和之前围猎分得的狼肉、鹿肉,过着“猫冬”的日子,等待着漫长冬季的过去。

然而,真正的猎人和渔夫,他们的脚步从不会因严寒而彻底停歇。山林里的野兽需要觅食,冰封的河流之下,同样蕴藏着大自然的另一份馈赠。在解决了狼患、储备了充足肉食之后,曹云飞的心思,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屯子旁边那条早已冻得坚如磐石的大河。

这天清晨,天色灰蒙蒙的,气温低得呵气成霜。曹云飞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远处那条如同白色玉带般蜿蜒静止的河面,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转身回屋,对正在灶间忙碌的管彤彤和李凤英说道:“娘,彤彤,今儿个天气还行,我寻思着,带大伙儿去河里凿点冰洞,弄点鲜鱼回来,给咱屯子添道菜,也活动活动筋骨。”

管彤彤闻言,擦了擦手,从灶间探出头,脸上带着些许担忧:“这么冷的天,河上滑,冰层底下情况也说不准,能行吗?”

李凤英倒是看得开些,一边往灶膛里添着柴火,一边说道:“让他去吧,老爷们儿哪能总窝在家里。云飞有分寸,多带几个人,互相照应着点。”

曹云飞笑了笑,宽慰道:“放心,就在近处,不往河心去。咱们屯子老辈人传下来的手艺,丢不了。”他说着,便开始翻找工具。专用的冰镩(一种头部尖锐、用于凿冰的重型铁器)、长长的搅网杆、挂在杆头的大网兜、以及用来在冰面上拖拉渔获的爬犁,都被他从仓房里一一搬出。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在屯子里传开。对于憋闷了许久的男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放风和获取额外收获的机会。靳从起第一个响应,裹着厚厚的羊皮袄就冲了过来,嗓门洪亮:“凿冰眼儿?这个我在行!算我一个!”

于小海、大壮、二狗等年轻猎手也纷纷闻讯赶来,连老范船长(他虽是海边的把式,但对各种捕鱼方式都感兴趣)和孙老蔫(经验丰富,能帮着看冰层)也表示要一同前往。很快,一支由十余人组成的冰捕队就集结完毕,带着各式工具,浩浩荡荡却又小心翼翼地踏着没膝的积雪,朝着大河进发。

河面上,寒风更加凛冽,刮在脸上如同小刀子割肉。脚下的冰层厚实而光滑,走在上面需要格外小心。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只有风吹雪粒流动的痕迹,以及一些不知名小兽留下的零星脚印。

曹云飞没有贸然行动,他先是站在河岸边,仔细观察着河道的走向和冰面的颜色、纹理。有经验的老渔夫都知道,冰层并非处处一样厚薄,水流平缓、水深合适的区域,才是鱼群可能聚集的地方,那里的冰面颜色往往更深沉、更通透一些。

“去那边,”曹云飞指着下游一处河道拐弯、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湾,“那儿水深,背风,鱼愿意待。”

众人跟着他来到选定的区域。曹云飞用脚在冰面上来回踩踏,感受着冰层的坚实程度,又俯下身,用冰镩的尖端轻轻敲击冰面,侧耳倾听回声。

“就这儿了!”他选定了一个点,对靳从起和大壮说道,“从起,大壮,你俩力气大,先开个口子!”

“好嘞!”靳从起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朝掌心哈了口热气,然后和大壮一起,抡起了沉重的冰镩。

“哐!哐!哐!”

冰镩撞击冰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冰屑四溅,落在他们的皮帽子和肩头。这活儿极其耗费体力,尤其是在如此低温下。不过十几下,靳从起和大壮的额头就冒出了热气,但冰面上只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白点。

“这冰真厚实!”大壮喘着气说道。

“起码得有两三尺厚!”孙老蔫在一旁眯着眼估摸着,“慢慢来,别急,稳着点劲儿。”

曹云飞接过冰镩,替换下有些气喘的靳从起。他的动作更加沉稳、更有节奏,每一次落点都精准地重叠在前一次凿击的痕迹上,效率明显更高。冰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下延伸,冰屑堆积在洞口周围。

其他人也没闲着,于小海带着几个人,在曹云飞开凿的主冰洞周围,又选了几个位置,开始开凿较小的辅助冰洞,这是为了下网和观察鱼情做准备。老范船长则和另外两人,忙着整理那张特制的大眼挂网,检查网线是否冻僵,网坠是否齐全。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轮流奋战,只听“噗嗤”一声,曹云飞手中的冰镩终于凿穿了最后一点冰层,一股带着浓郁水汽的、冰冷的河水瞬间从洞口涌了上来!

“通啦!”众人发出一阵欢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