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 第354章 BUG是唯一的变数

第354章 BUG是唯一的变数(1/2)

目录

霍云(李文渊)“掀棋盘”的指令,如同投入看似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正以一种远超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和方式,向着大启王朝乃至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疯狂扩散、变异、失控!

最初的征兆,细微得几乎无人察觉。

钦天监的老监正,在某个清晨例行观测星象时,昏花的老眼似乎瞥见紫微星旁,毫无征兆地多了一颗极其黯淡、忽明忽灭的陌生小星,其运行轨迹歪歪扭扭,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星图规律。他揉了揉眼睛,再想看个仔细时,那星子已然消失不见,只留下心头一丝莫名的悸动与不安。是年老眼花,还是……天象有变?他不敢声张,只在密卷上记下了一笔存疑。

几乎同时,江南某座以纺织闻名的小镇,几位最富经验的老师傅,在处理一批新到的蚕丝时,愕然发现无论他们如何调整水温、力道和秘制药剂,都无法像往常一样,将丝线染成均匀的、预想中的“天水碧”色。丝线之上,色彩如同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时而浮现出诡异的紫色斑块,时而又透出不合时宜的金色细纹,混乱而……妖异。老师傅们面面相觑,祖传的技艺,第一次失去了效用。

类似的“意外”,开始在各地零星闪现。

北境边军的一次常规演武中,一名弓马娴熟的老兵,在策马疾驰射箭时,那离弦之箭竟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匪夷所思的、如同醉酒般的弧线,远远偏离了箭靶,扎进了校场边缘的土墙。同僚们哄笑他马失前蹄,唯有那老兵自己,在夜半时分摸着依旧平稳的弓臂,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西南密林深处,一个与世隔绝的部落,其世代供奉的、据说能预言晴雨的“神石”,在某次祭祀后,表面开始渗出细密的水珠,无论烈日当空还是阴云密布,终日淋漓不止,让依赖其判断天气的部落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恐慌。

甚至连京城最负盛名的茶楼里,那位说书先生赖以成名的、讲述前朝秘史的拿手段子,在某次开讲时,竟破天荒地忘了词,张口结舌半晌,最后胡诌了一段完全不合逻辑、听众却听得津津有味的“新编”,引得满堂喝彩,也让老说书人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些,还仅仅是开始。

随着赛鲁班那些基于“概率云”和“非稳定能量核心”的“小发明”,被贾仁义以“新奇玩意儿”的名义,通过商业网络悄然投放市场;随着玉藻前指挥青丘狐族,将混淆认知的幻术力量,如同花粉般不着痕迹地散入市井流言与乡野传说;随着百晓生的情报网开始有意无意地释放真假难辨、甚至自相矛盾的消息……

混乱,开始从“偶然”走向“常态”,从“细微”走向“显着”。

首先是知识体系的动摇。

某州府的科举考场,数名饱读诗书的考生,在作答经义题时,笔下竟不由自主地写出了完全违背圣贤教诲、甚至有些“大逆不道”,却又逻辑自洽、别开生面的惊世之论。主考官勃然大怒,斥为“妖言”,但当其试图引用经典驳斥时,却发现自己的记忆竟也有些模糊,引用的句子似乎……与往常有些微不同?

太学院的博士们,为某个古籍中突然变得语焉不详、仿佛多了几种歧义的句子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延续了数百年的学术定论,第一次出现了公开的、无法调和的裂痕。

紧接着是生产秩序的紊乱。

依靠精确配方和火候传承的官窑,烧制出的瓷器釉色变得极不稳定,时而瑰丽如霞,时而晦暗如土,精品率骤降。

严格按照祖传节令和农事经验耕作的农户,发现田里的庄稼长势变得怪异,有的稻穗异常饱满,有的却颗粒无收,毫无规律可循。

连最依赖稳定性的钱币铸造,都出现了问题,新出炉的铜钱,其重量、成色竟出现了微小的、但确实存在的波动。

最后,是认知层面的直接冲击。

某地乡间,一夜之间,所有村民都做了一个内容大同小异的、关于“天外有眼”的怪梦,醒来后人心惶惶,对头顶的天空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两个世代交好的村落,因为一条突然“记忆混乱”、边界变得模糊不清的溪流归属,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而两边的老人都信誓旦旦,坚持自己记忆中的河道才是“正确”的。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看到了已故多年的亲人,在街头与自己擦肩而过,回头追寻时却杳无踪迹。

混乱,如同无声的瘟疫,渗透进世界的每一个毛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