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绝色寡妇让我生不如死 > 第302章 深深的沉思

第302章 深深的沉思(1/2)

目录

李工闻言,连忙推了推鼻梁上那副似乎永远也擦不干净、镜片上反射着屏幕蓝光的黑框眼镜。

脸上也因为技术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而焕发出一种近乎亢奋的红光,他补充道。

语气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严谨:“是的,苏先生,江局长总结得非常到位。现在,我们技术组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需要最终确定几个关键锚固点在后方主岩体上的具体三维坐标位置,其误差必须控制在厘米级以内。

此外,就是主承重索与次级索网之间,那些至关重要的节点连接方式。我们目前有两个主要的技术路线在权衡:一是采用技术非常成熟、可靠性经过无数工程验证的、特制的高强度钛合金金属夹具。

二是,尝试应用国际上最新的、代表了未来方向的复合材料一体化编织成型技术。

后者在理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能最大程度避免应力集中,外观上也更加纯粹、无瑕,真正实现‘隐形’的力之美学,但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微蹙起,露出了技术决策中常见的审慎与担忧。

“这也涉及到具体的生产工艺是否足够成熟稳定?尤其是在我们黔西北这种典型的野外环境——

高湿度、大温差、甚至可能伴有酸雨侵蚀的复杂条件下,其长期(我们指的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耐疲劳性能、抗腐蚀可靠性。

目前来看,还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来自实际工程应用的长期监测数据支撑。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权衡工艺成熟度、全生命周期成本以及后期维护便利性的重大决策点。”

苏景明身体微微前倾,双臂支撑在桌面上,形成一个极具压迫感的专注姿态。

他那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器,缓缓地、一丝不苟地掠过图纸上那些交织错杂、如同人体血脉神经般的蓝色线条与象征着关键节点的红色标记点。

修长而骨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制桌面上,极有规律地、轻轻地敲击着,发出一种类似于古老计时刻漏般的、细微而持续的“嗒、嗒”声响。

他并没有立刻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那张线条冷硬、棱角分明的侧脸,在头顶那盏昏黄白炽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深刻,仿佛一尊正在思考着宇宙奥秘的古典雕塑。

此刻的他,身上那种方才在楼下处理韩子墨和露易丝时所散发出的、如同出鞘利剑般冰冷果决的杀气已然收敛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浸在复杂学术难题中的、充满了理性光芒的学者气质,或者说。

更像是一位运筹于帷幄之中、正冷静审视着关乎全局的战略地图、准备做出最终决断的、沉稳睿智的将军。

“一体化编织,从理论模型和美学追求上来看,确实是更优的解决方案,它能最大程度地优化力的传递路径,避免不必要的应力集中点,外观上也能够达到你们所期望的那种极致的、纯粹的‘隐形’效果。”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大提琴的鸣响,在安静的房间里缓缓流淌。

“但是,李工你提出的顾虑非常关键,也是工程实践中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工艺是否真的成熟?

尤其是在我们黔西北这片特定的、充满了原始野性力量的土地上,它所面对的,是高湿度、大温差、强紫外线、甚至可能偶发的酸性降水等极其严苛的复合型野外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这种新型节点技术的长期可靠性、耐久性,有没有足够充分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实际数据来支撑?”

他抬起头,目光如同两道凝聚的探照灯光柱,精准地投向对面的李工,那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一切表象,直指问题的最终核心。

李工被他这直接而犀利的问题问得神情一凛,连忙坐直了身体,认真地回答道:“苏先生,我们技术组已经尽可能搜集和查阅了国际上目前公开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类似应用案例。

从有限的文献和数据来看,在模拟类似环境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了特殊纳米涂层和真空封装技术的一体化编织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