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轨迹2(1/2)
洗漱完,我们开车来到四川的一座城市。
在天上那层浓厚的云覆盖头顶之前,阳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车子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打开车门,高温狂潮就跟丧尸一样从开启的门缝扑进来,撕咬安于冷气的皮肤。
我抬首望着金黄的灿烂,手摸发烫的车门外把手关上,站在人烟稀少的街道,顿生一种不知何来的迷茫。这个炎热的夏日,过分的热情,它会拧麻花一样从我身体里挤出身份,沾湿衣裳。
所以大晴天很适合晒衣服,若是穿在身上则会越晒越湿,很奇怪,但很符合科学。
于是地广人稀的地带,我们下车走路觅食的行为出奇的让我想起一部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立马就好奇美食家穿着西装游走在日本各地,只为寻找美食,难道他不热吗?
但是我们不一样,魏语完全可以找到快餐店,然后再停车,不必冒着阳光大雨四处奔走。
可她的思维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理解,我问她,她给出的答案是“我开车要看路,没那么多心思留意好吃的,只要靠双腿才能发现秘宝。”
好像有点道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我这个副驾驶的作用在哪里?我难道没长眼睛吗?
还是说她只是单纯的想出来散步,单纯的想活动活动,所以烈日也不怕。也对,她素白的皮肤暴露阳光下格外耀眼,似乎她晒不黑,天生靓丽。
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从人口的密集度可以看出,这里商业化程度不高。几乎看不见什么大型的商业中心,倒是能碰见几个门牌简单的小型超市。
老人们晃着拖鞋、扇着扇子,躲在门头雨棚下闲坐。也有当地的年轻人三五成群挤在一辆不大的电瓶车上疾走,很有青春的样子。
淳朴的民风,当我开始适应这里闷热的气温,逐渐的也产生一丝闲适的感觉。人越少的地方越安静,我想我会喜欢上这里,喜欢在空旷的地方扩散绷弦的灵魂,喜欢夏风往咸涩的衣服塞一枚薄荷,喜欢那些需要仔细去听的地方方言。
兜兜转转,我们竟找到这里的火车站。火车站人就多了,虽然跟南京的火车站相比还是稀疏点,但好歹看得出人员流动该有的生息。
我们在火车站附近的小吃街找了家快餐店,吃的什么,吃的盖浇饭……这东西南京也有好吧!
“不一样的,”魏语甩着委屈巴巴的娇音,脸上看不出一点楚楚可怜,指着店内不断被风扇拂动起皮塑料边角的泡沫纸菜单,说:“这里有回锅肉盖浇饭。”
“所以呢……”
“回锅肉是川菜,我们在四川吃川菜,这没有什么不对。”
好吧,我对美食这一领域科普不够。既然是川菜,我们也不算白来。
店里刚好还有一桌空着,魏语眼疾手快的上前占领,抬手竖起一个“耶”,对老板说:“老板,整两个回锅肉盖饭哈!”
中年大婶刚给隔壁桌上菜,顺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指头的油渍,喜气洋洋的笑脸,操着一口流利、柔腻的口音,回应:“要得,两位等一哈儿哈!”
镶在天花板边缘的老式铁篮筐风扇左右转动,风从一边溜来,溜去另一边,半晌从另一边回来。一路上积累的汗热得以稍微舒缓,陶瓷饭勺和竹筷轻磕,收银台泛黄日历的角页触动、收敛。
我幸运的,坐在魏语对面,这个角度刚好。电风扇在她后上方,徐徐的把头发丝的幽香吹来。她托着下巴,我发着呆。
在风的流失和各地口音的变更中,时间滑过一段用冰柜橘子汽水撰写的段落。老板娘黝黑皱巴但笑颜盈盈的脸,端着两盘回锅肉盖浇饭过来。
带着热量的白气才冒出一个尖尖就融入裹挟胡桃木质感的空中,八月中午始终跳跃着安分的气息。
晃过神来,这个夏天已经过去将近一半。转头、回首,青草和这个年纪特有的闲情还在野蛮生长,仿佛一切都是开始。
我用勺子把盘中的“盖浇”和白米饭搅在一起,突然问道:“我们出来有一段时间了吧。”
魏语这个吃货正对着勺子上的热腾腾吹冷气,嘟起的小嘴归位,若有所思,“是吗?不知不觉已经好像过了好久了。”
“不是好像,已经过了好久了。”
“不管,”魏语满不在乎的说:“出来旅游就得忘记时间,老惦记着结束,过程有什么意义。”
我有点不安分,这段时间我完全不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但凡中途老爸或老妈,或者他们俩,回家了,发现我不在,一定会着急。
我好像留了字条吧?不管用的,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找到我,起码得知道我在哪。而我和家里人又没什么通讯方式,联系不到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