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稚子戏逐枫前客,半块红薯暖客肠(1/1)
村长打开门时,陈建国正盯着门楣上挂的玉米串发呆——那玉米串挂得整整齐齐,像极了他以前做策划案时排的表格,只是更有烟火气。
“王老三,这就是你说的外乡人?”村长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头发花白,穿着件青色的长衫,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眼神里透着股精明。他上下打量着陈建国,目光停在他的西装上,皱了皱眉,“这衣服……确实怪。”
王大叔把陈建国的情况简单说了说,没提“2024年”那些话,只说他“掉井里醒了就到这儿了,没地方去”。村长听完,抽了口旱烟,没立刻说话,而是让他们进了屋。
村长家的堂屋很简单,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幅画,画的是枫树林,落款写着“永安五年秋”。陈建国坐下时,不小心碰到了椅子腿,发出“吱呀”一声,他赶紧坐直——在写字楼里开会坐惯了,突然在这种老房子里,倒有点不自在。
“你叫啥名字?以前是做啥的?”村长终于开口了,声音慢悠悠的。
“我叫陈建国,以前在城里做策划的……就是帮公司想点子,做宣传。”陈建国尽量说得简单,怕村长听不懂。
“策划?”村长摸了摸胡子,“就是跟镇上的说书先生似的,靠嘴吃饭?”
陈建国愣了愣,点头:“差不多吧,就是不用说书,用写的。”
村长又抽了口旱烟,沉默了会儿:“咱枫溪镇小,养不起靠嘴吃饭的人。你要是能干活,比如种枫、晒秋、或者帮人打杂,倒能给你找个地方住;要是不能干,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让你去县城碰碰运气。”
陈建国赶紧说:“我能干活!我以前在爷爷家种过菜,也会扫地、整理东西,只要有口饭吃,我啥都愿意干。”他是真怕被赶到县城——连枫溪镇都不知道在哪,去县城更是两眼一抹黑。
村长点了点头:“行,那你先跟着王老三吧,他家种着枫树,正缺个帮工,管你吃住,月底给你几串铜钱。要是干得好,再给你找个长期的活。”
陈建国赶紧道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从村长家出来,王大叔笑着说:“村长是个好人,就是嘴严,你别往心里去。”陈建国点点头,跟着王大叔往他家走。
路过镇口的草垛时,昨天那几个小孩又围了过来,这次没扔石子,反而递给他一片枫叶:“先生,这个给你,能当书签。”陈建国接过枫叶,红得透亮,边缘还带着点锯齿。他想起乐乐以前也喜欢捡枫叶做书签,只是后来乐乐说“那是小孩玩的”,就再也没捡过了。
“谢谢你们。”陈建国把枫叶夹进了西装内袋里——那里还放着怀表。他摸了摸怀表,突然觉得怀表好像微微热了一下,低头一看,表盖还是关着的,指针依旧卡在10点10分。
“咋了?”王大叔见他停下,问了句。
“没没啥,”陈建国赶紧跟上,“就是觉得这枫叶挺好看的。”
王大叔家就在镇东头,一个小院子,里面种着两棵枫树,院子角落堆着刚收的枫果。王大婶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看到陈建国,笑着说:“来了?快进屋,饭快好了。”
陈建国走进屋,屋里很简单,一张土炕,一张桌子,墙上挂着王大叔和王大婶的合照——是用颜料画的,不像照片,却更有温度。王大婶端来一碗玉米粥,还有个红薯,说:“家里没啥好的,你先吃,中午给你做红薯饭。”
陈建国端着玉米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肚子里,暖得他鼻子有点酸。他想起以前林慧也经常早上给他煮粥,只是后来他总说“没时间”,就再也没喝过了。
吃完饭,王大叔要去地里看枫树,让陈建国在家帮忙晒玉米。陈建国蹲在院子里,把玉米摊开,阳光照在玉米上,金灿灿的,风一吹,带着枫树叶的香气。他摸了摸内袋里的枫叶,又摸了摸怀表,忽然觉得——或许在这里,他真的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