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暖粮满仓忆初心(1/1)
“暖粮满仓忆初心,枫火映心照归途”
枫溪镇的秋收结束的那天,晒粮场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庆丰宴”。村民们从家里带来了刚烘好的稻子磨的米、刚煮的红薯、刚做的枫果糕,还有赵二柱酿的枫果酒,围坐在晒粮场的空地上,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陈先生,俺敬你一杯!谢谢你帮俺们烘好稻子,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多两成!”张村长端着一碗枫果酒,走到陈建国面前,眼里满是感激。陈建国接过酒,喝了一口,枫果酒的甜香混着酒香,在嘴里散开,暖暖的。“村长,不用谢,这是大家一起干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笑着说,村民们都纷纷点头,周铁牛还喊:“陈先生,俺们明年还请你帮俺们烘稻子!”大家都笑了,晒粮场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小丫坐在陈建国旁边,手里拿着一块枫果糕,小口小口地吃着。“叔叔,今天真热闹,比过年还热闹。”她的小脸上沾了点糕屑,像只小花猫,逗得陈建国笑了:“是啊,真热闹,以后每年秋收,咱们都这么热闹。”小丫点点头,又给陈建国递了一块枫果糕:“叔叔,你也吃,这个好吃。”
庆丰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张村长站起来,清了清嗓子:“俺们枫溪镇,今年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全靠陈先生。俺提议,把烘干棚命名为‘暖粮棚’,让大家都记住,陈先生帮俺们烘粮的事,记住这份暖。”村民们都纷纷鼓掌,大声叫好,小丫还站起来,举着小拳头喊:“暖粮棚!暖粮棚!”
陈建国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他想起刚到枫溪镇的时候,穿西装被当成疯子,饿到偷红薯被抓,那时候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被村民们这么认可,能在这个异时空的小镇里,找到这么多暖的人和事。
庆丰宴结束后,村民们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了,晒粮场只剩下陈建国、赵二柱和小丫。“陈先生,你啥时候走?俺们送你。”赵二柱拍了拍陈建国的肩膀,眼里满是不舍。陈建国想了想:“再过两天吧,等俺把‘暖粮棚’的事交代好,就走。”小丫拉着他的衣角,小声说:“叔叔,你一定要回来,俺会每天去枫树林等你。”陈建国摸了摸她的头:“好,叔叔一定回来,等你学会更多的字,叔叔就回来考你。”
回到济世堂,陈建国把那块“爱民如子”的木匾拿出来,用小刀轻轻刮去“民”字,改成了“粮”字。月光照在“爱粮如子”四个字上,红漆亮亮的,好像在说:“这才是你该得的。”他把木匾挂在济世堂的墙上,旁边贴着小丫画的烘干棚的画,还有他用稻穗拼的“家”字的照片(他用手机拍的,虽然没电了,但照片还在)。
夜深了,陈建国坐在桌子旁,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盘暖暖的,好像在指引他回家的路。他忽然想起爷爷以前说的话:“建国,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初心——初心就是踏实做人,用心帮人,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以前他不懂,现在他懂了——他的初心,不是在城里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是帮身边的人解决难处,让身边的人心里踏实,让家人过得幸福。
他对着怀表轻声说:“爷爷,我懂了,我知道我的初心是什么了。等我回去,我会好好陪林慧和乐乐,好好过日子,再也不逃避了。”怀表的指针轻轻动了一下,好像在回应他的话。
窗外的枫树叶还在落,月光把枫树林的影子映在地上,像铺了层红绒毯。陈建国看着窗外,忽然觉得,这趟穿越,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它让他从一个逃避现实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踏实、勇敢、懂得珍惜的人;它让他明白,中年不是困境,是成长的机会;它让他知道,只要心里有暖,有牵挂,有初心,不管在哪个时空,都能把日子过好。
他摸了摸怀里的稻穗(小丫送的),又摸了摸脖子上的枫叶项链(之前小丫送的),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不管他走多远,枫溪镇的暖,村民们的牵挂,都会一直陪着他,像怀表一样,永远温暖着他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