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逆锋斩荆棘(2/2)
“他要的是‘共振’,那我们便给他一个他无法掌控的‘共振预期’。”张良对嬴政解释,“让他不得不分心计算我们的‘新武器’会如何影响他的协议,打乱他原有的步调。此为,以虚击实,攻心为上。”
萧何:釜底抽薪,断其粮草
萧何的玉算盘拨动得更快了,但算的不再仅仅是己方的消耗。在他的主导下,联邦启动了对境内所有重要战略物资,尤其是可能与污染能量传导、放大相关的稀有矿产、特殊晶体流向的严密监控和管制。同时,联合黑冰台,对已知的几条“污染春运”黑市线路,进行了精准的、非公开的打击,不求完全剿灭,但求大幅提高其交易成本和风险,延缓其流通效率。
“沈无咎布局再精妙,也需要物质基础。”萧何目光锐利,“掐断他的‘补给线’,看他的‘网络’还能维持多久的高效运转。”
范增:重定边界,以律止乱
老迈的范增,带着他那本沾满心血与挣扎的《生物兵器伦理宪章》草案,再次闭门不出。但这一次,他不再仅仅纠结于北疆狼骑的个案。他开始系统性地梳理、界定所有涉及“生物-机械-能量”融合技术的安全边界与伦理红线。他要为联邦未来可能发展的、用于对抗污染的新技术,提前设立牢不可破的“防火墙”,避免重蹈覆辙,再次制造出无法控制的怪物。
刘邦:市井之耳,江湖之眼
刘邦的“副业”此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手底下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成了官方监控体系之外最好的补充。哪个码头来了生面孔,哪个黑市突然某种货物紧俏,甚至哪个地方的流言蜚语出现了不寻常的导向,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经过刘邦的筛选,往往能拼凑出一些官方渠道难以察觉的动向。
“嘿,老小子们藏得再深,也免不了要拉屎放屁。”刘邦得意地对萧何炫耀,“咱这路子,野是野了点,好用就行!”
格物院:逆向编译,以彼之道
格物院成为了新战略的技术核心。在观天衍、玄玑子等人的带领下,所有力量被集中起来,不再专注于开发更强力的“净化”手段,而是转向了两个方向:一是全力破译“镜渊共振协议”的完整内容与底层逻辑;二是尝试研究如何对已发现的污染频率进行“伪装”或“欺骗性共振”,使其无法达到沈无咎预设的触发条件,甚至……反向干扰其母钟信号。
实验室里,各种能量发生器发出不同频率的嗡鸣,研究人员们眼睛布满血丝,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这是一场无声的、发生在微观世界的战争。
数月过去,联邦疆域内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大规模的污染爆发事件减少了,但那种无形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压力感却与日俱增。沈无咎的“网络”似乎也陷入了沉寂,像是在重新计算,或是酝酿着更致命的杀招。
嬴政依旧每日站在那巨大的示踪图前。图上,代表联邦反制措施的蓝色光点正在缓慢而坚定地蔓延,试图包裹、隔绝那些代表污染的红黑区域。
他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双方在认知层面、在规则层面的激烈角力。沈无咎在等待他们犯错,等待他们忍不住再次启动大规模净化,而他们,则在等待韩信找到那个一击致命的关键点,等待格物院揭开“镜渊”的最后秘密。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方,仿佛能感受到那来自亚马逊雨林深处的、冰冷的注视。
“沈无咎,你的镜子,照得出我们的行动,”
他低声自语,手中那枚剖半钱在指尖灵活地翻转,反射着冰冷的日光。
“但不知,能否照见我们……逆锋而行的决心?”
下一次“共振”何时会来?以何种形式?无人知晓。
但联邦,已做好了在敌人预设的战场之外,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的准备。那悬于文明头顶的利刃,终将落下,而执刀者,未必仍是那布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