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政令通达(1/2)
杨嗣昌见崇祯眼神,冰冷的注视着自己,连忙出声辩解。
起身拱手道:“陛下,臣并非是阻止您东征,而是从实情出发劝谏!”
“想前朝忽必烈,曾两次东征倭寇。首次,因遭遇风暴险些全军尽没。”
“第二次,又因准备不周,遭遇倭寇顽强抵抗后,最终只得无奈撤回。”
崇祯依然眼神不善的,盯着杨嗣昌道:“你的想法,朕很清楚。”
“但此次,朕绝不打算再给这个,卑劣的民族一丝机会,哪怕元气大伤也再所不惜!”
“倭寇!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
“华夏虚弱之时,他便化身无耻盗寇,大肆劫掠闽浙沿海百姓。”
“如今,华夏在朕与诸位忠臣治理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它还以为华夏正值虚弱!”
“杨爱卿,你说这种下贱的民族,朕还有必要让其存在吗?”
“你不会真以为,倭寇的幕府政权,他们没有实力清剿海寇吧?那你可太天真了!”
杨嗣昌凝神思索片刻,惊疑道:“陛下,您的意思是?倭奴在养寇自重?”
崇祯挑眉道:“比养寇自重更可恶!海寇就是他们,劫掠大明的民间组织。”
“据朕所掌握的消息,海寇需定期向倭奴幕府,上缴定量的粮食、布匹、瓷器等物。”
林欲楫也起身拱手道:“陛下,倭岛名义上是大明藩属国,咱们轻起战端于礼不合呀?”
杨嗣昌眼珠一转道:“陛下,要不派个使者,就此事训诫幕府将军,您看如何?”
崇祯习惯性的,用手指不停敲击着御案,显然他正在考虑应对之策。
突然,敲击的节奏一停,崇祯扯着嘴角道:“不必派使者,以朝廷名义发份国书过去。”
“称:天津海军一名大明军士,出海训练时于九州岛失踪,朝廷怀疑其已遭不测。”
“需派海军搜查九州岛,德川家光不得拒绝。否则!大明派大军踏平江户城。”(东京)
杨嗣昌皱眉问道:“陛下,措辞是否过于严厉了?要不……”
崇祯直接打断道:“朕觉着,一点都不不严厉!你可别忘咯,咱大明是他的宗主国。”
“虽久未往来,但一日为父便终身为父,父亲打儿子不需要理由,就这么发!”
杨嗣昌等内阁四人,同时起身拱手躬身道:“臣等,遵旨!臣告退。”
待人走后,崇祯对王承恩道:“王伴伴,拟旨。”
“着:龙江造船厂,五个月内提交四艘华夏号,不得有误!”
“另着南京惠民钱庄,拨款五十万两给龙江造船,京师的应急金库,会放进五十万两。”
“用六百里加急送出去,任何人不得抗旨!派个人去传旨吧。”
如今的内阁办事效率,相较于以往要快了不少,仅是午后国书便已拟定并发出。
先发往了泉州,由郑芝豹代为转交给倭奴,崇祯知道郑家与倭奴素有往来。
他们自然有渠道,能搭上德川家光这条线,只要家国书送到即可,象征性意思一番。
同时,朝廷的各个职能部门,以极快的速度运转了起来,包括龙江造船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