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域外回响与维度褶皱(1/2)
那投向“初生之海”的、带着明确“探寻”与“解析”意图的未知意念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太初圣界高层与观测团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并非敌意的刺探,更像是一种……隔着遥远距离、带着谨慎与好奇的“观察”。
艾尔调动了万识回廊几乎全部的计算资源,联合盟约内数个顶尖科技文明,对这道意念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追踪与破译。然而,结果依旧令人困惑。意念波的编码方式完全独立于已知的任何信息体系,其能量构成也并非纯粹的灵能、械能或任何一种熟悉的宇宙基础能量,更像是……某种高度扭曲、折叠后的时空规则本身在“振动”?
“无法锁定具体来源,其信号路径呈现出明显的……‘维度跃迁’特征。”艾尔最终得出结论,“信号并非直线传播,而是不断在已知三维空间与更高或更低的维度夹缝中穿行、折射。其源头,可能位于某个我们尚未探知、或者因其维度特性而天然隐匿的……‘域外时空’。”
“域外时空?”守静长老沉吟。太初法则覆盖了已知的宇宙,但这“已知”的边界之外,那无尽的混沌与未知,是否也存在着其他的世界,其他的文明?归寂曾是此方宇宙的内部机制,那这“域外”的存在,又是何种形态?
“对方似乎也意识到了我们的监测,”负责心念感知的观测团成员报告,“其意念波的‘探寻’行为变得更加隐蔽、断续,但并未完全停止。它在……学习我们的防御与监测模式,并尝试以更难以察觉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
这是一种超越战争与冲突的、更加高级的文明接触前奏。对方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准与谨慎的态度。
“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戒与隐匿,非必要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主动回应或能量标记。”守静长老下达指令,“继续以‘静默观察’为主,全力解析其信息模式与意图。同时,启动‘天穹之眼’计划,调动盟约资源,开始系统性扫描、探测宇宙边缘可能存在的‘维度褶皱’与‘时空奇点’,寻找任何可能通往‘域外’的线索或痕迹。”
太初圣界这台庞大的机器再次运转起来,但目标不再是内部的隐患或叛乱,而是指向了那星辰大海之外的、更加浩瀚无垠的未知。
时间在紧张的监测与探索中流逝。数年过去,那道“域外回响”时断时续,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既不完全靠近,也不彻底远离。而“天穹之眼”计划,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也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一支由万识回廊学者与精通空间法则的守望者组成的联合勘探队,在宇宙极边缘、一片被称为“虚无回廊”的绝对空旷地带,发现了一处极其隐秘的“时空异常点”。
那里并非物质意义上的空洞,而是空间的“结构”本身发生了奇异的“褶皱”。常规探测手段无法感知,唯有对规则极其敏感的存在,才能隐约捕捉到那片区域空间维度那微不可查的“弯曲”与“层叠”。
“就是这里!”勘探队首席,一位名为“星轨”的年轻万识学者激动地汇报,“此处的维度结构异常稳定,却又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接口’形态。其规则波动……与那道‘域外回响’有着微弱但确切的同源性!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处……天然的,或者被刻意维持的,‘域外’连接点!”
消息传回,举界震动!
连接域外的通道?!这背后蕴含的意义太过惊人——新的世界?新的文明?新的资源?亦或是……新的威胁?
“是否进行接触性探测?”守一长老询问,事关重大,需慎之又慎。
守静长老凝视着星图上传回的“维度褶皱”数据,久久不语。他能感觉到圣界核心那团光点传来的、平静中带着一丝“审视”的波动。林砚的意志并未阻止,但也未鼓励,仿佛在等待着他们的抉择。
“派遣‘静默方舟’搭载最高规格的隐匿与防御系统,以及由星轨领衔的精干探测小组,前往‘虚无回廊’异常点。”守静最终下令,“进行非侵入式、极限距离的初步探测。任务目标:确认通道稳定性、分析其对侧规则环境、评估潜在风险。严禁任何形式的跨维度信号发送或物质投送!一切行动,以保全自身与不引发不可控后果为最高准则!”
代号“窥探者”的行动就此展开。
改装后的“静默方舟”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悄无声息地滑入“虚无回廊”,最终悬停在那片“维度褶皱”前方数光秒处。即便是如此近的距离,肉眼与常规传感器依旧无法观测到任何异常,唯有舰桥上那专门用于探测规则的结构性扫描仪,屏幕上才显示出那片区域空间那令人头晕目眩的、层层叠叠的扭曲景象。
星轨与队员们屏住呼吸,启动所有非侵入式探测设备。无形的扫描波如同最轻柔的触手,缓缓探向那维度褶皱的“表面”。
数据如涓涓细流般传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