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突变(1/2)
月球动员:时空生育计划的震撼发布
宇宙自然科学院与社会科学院的所有成员齐聚月球基地的“星穹宇会厅”——这座穹顶由百万块可调节透光率的“时空晶板”构成,每块晶板都搭载了“星轨捕捉芯片”,能实时同步银河系旋臂的光影变化,此刻淡紫色的光晕正顺着穹顶的弧度缓缓流淌,将厅内每一张“反重力悬浮座椅”都染成流动的星色,座椅下方的蓝色能量环随人员呼吸轻轻明灭,像沉睡的星子。尽管工作人员临时扩容了300个全息投影席位,让实体座位与虚拟影像在厅内呈环形交替排布,但后排未激活的投影区域仍像未被填充的时空裂隙,泛着冷白色的基底光,透着星际航行前特有的肃穆与紧张。
讲台上的米凡静立了三分钟,他指间戴着的“量子谐振戒”随呼吸微微闪烁——那是由“暗物质晶体”与“神经元传感器”融合制成的核心工具,戒面直径仅1.5厘米,却能精准校准±0.001秒的时空参数,此刻戒面投射的微型星图正以0.5倍速与穹顶的银河影像缓慢重合,星图边缘的红色警示线标记着米王1号的预定航线。寂静中,米凡脚下的“重力缓冲台”突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震颤,频率稳定在2.3赫兹,这并非机械故障,而是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暗物质湮灭引擎”在月球背面预热时,通过地月引力波传导来的共振信号,每震颤一次,就意味着引擎的能量储备提升1%,像某种无声的倒计时,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
直到那震颤第12次传来时,米凡终于抬手,掌心向上展开——一枚嵌着“时空蓝宝石”的悬浮全息芯片突然迸发强光,将“时空生育计划”的核心公式投射在穹顶:∮?(v?????+v????)?dt=ΔL(h+t),公式周围环绕着旋转的粒子模型,蓝色代表精子核因微子,粉色代表卵子核因微子,两者在时空坐标轴上的运动轨迹清晰可见。“大家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他的声音通过“神经同步扩音器”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这台设备能捕捉说话者的脑电波情绪,将其转化为声波中的细微震颤,此刻带着时空共振特有的低沉回响,“从这一刻起,米王1号将带着我们穿越中宇宙的时空褶皱,那些曾出现在理论模型中的‘虫洞节点’‘暗星走廊’,都将成为我们的航道。而当各位完成本职任务后,只需专注一件事——通过生育,创造宇宙最优等人种。”
宇会厅内瞬间陷入死寂,连穹顶星图的流转都仿佛停滞,只有悬浮座椅的能量环仍在机械地明灭。伊籍特研科员萨迪姆最先打破沉默,他猛地站起身,胸前的“文明等级徽章”因动作剧烈而晃动——那枚青铜徽章上刻着“星际探索者3级”的标识,代表他已参与过三次跨星系任务。“博士,这太荒谬了!”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我们是研究宇宙规律的科学家,不是批量生产生命的工具!您的公式再完美,也不能把人类的生育变成一场实验!”他的质疑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连锁反应——有人低头检查手腕上“生命监测仪”的生理数据,看着屏幕上突然升高的心率曲线皱眉;有人则对着穹顶的公式掏出便携全息板,快速输入参数,试图从符号逻辑中找到反驳的依据;还有人悄悄交换眼神,眼中满是困惑与不安。
科学释疑:核因微子与文明存续的定律
米凡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抬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操控全息芯片将公式拆解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每个符号都化作可触摸的粒子集群:“各位请看,v?????与v????分别代表精子与卵子的核因微子运动速度,它们在时空维度上的积分值,直接决定新生命的健康阈值(h)与寿命系数(t)。”他伸出手指,轻轻点向模型中闪烁的蓝色粒子,粒子瞬间放大,展示出内部不断旋转的“量子自旋结构”,“地球人体细胞的核因微子速度,始终受地球公转速度(29.78k\/s)与地轴倾斜角(23.44°)的双重束缚,就像被无形的时空锁链锁住,这也是地球人类寿命难以突破150年的核心原因。但米王1号的‘时空曲率驱动系统’能突破这一限制——当我们穿越多重时空时,母船会在周围形成‘时空气泡’,气泡内的时间流速与外部星域产生差值,母船的速度每提升1倍,核因微子的运动频率就会提升3-5倍,新生命的基因序列也会随之优化。”
“那新人种会消灭我们吗?”社会科学院的王侃侃向前一步,他的“思维探测眼镜”瞬间闪烁起红色预警光——这副眼镜能通过监测瞳孔变化与脑电波频率,捕捉使用者的质疑情绪,此刻镜片上跳动的红色波纹,正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与警惕。他盯着米凡的眼睛,试图从对方的瞳孔中找到逻辑漏洞,却只看到自己的倒影正与穹顶的星图重叠,像被某种宏大的宇宙逻辑包裹,连呼吸都变得滞涩。“我们创造出比自己更强壮、更长寿的生命,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制造天敌?”他补充道,声音比刚才更坚定,“历史上所有的‘造物’,最终都会反过来对抗创造者,这是社会演化的必然规律!”
米凡的指尖轻轻敲击讲台,节奏与公式推演的步骤完全一致,每一次敲击,讲台上的“时空共振灯”就会亮起一盏,从红到蓝,依次递进:“王院长,你该记得‘宇宙自洽定律’的第三条——万物既是创造者,也是被创造者,两者之间存在‘时空依存关系’。就像恒星创造行星,行星的轨道却永远受恒星引力束缚,不会脱离既定轨迹;我们创造新人种,他们的基因序列中永远刻着‘创造者印记’——一种由核因微子运动频率决定的‘时空枷锁’,这种印记会让他们的生理极限始终比我们低10%,无论是身高、寿命还是思维速度,都无法超越我们的上限。”他顿了顿,量子谐振戒突然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画面中,两个粒子相互环绕,蓝色粒子代表创造者,红色粒子代表被创造者,无论蓝色粒子如何加速,红色粒子始终保持着固定的距离,既不远离,也不靠近,“这就是自然科学的铁律,它比任何社会契约、道德规范都更可靠,因为它根植于宇宙的基本逻辑,不会因个体意志而改变。”
德籍特研科员阿德曼推了推鼻梁上的“多维光谱眼镜”,镜片上闪过一串密密麻麻的数据——这副眼镜能分析物体的量子状态,此刻正解读着全息影像中粒子的运动参数。“博士,您是说,人类无法从物质上超越自己,根源就在于这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绑定关系?”他的声音带着严谨的学术气息,“那哲学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比如认知维度的提升、精神境界的突破,是否也受这种绑定的限制?”“完全正确。”米凡点头,指尖在空中划出两道平行的线,“哲学意义上的‘升华’,是在同一物质基础上的认知拓展,就像在同一平面上画更复杂的图案;但自然科学中的‘超越’,需要打破核因微子的运动阈值,这相当于要把平面图案变成立体模型,需要更高级的文明技术作为支撑——而这,绝非我们创造的新人种可以企及。打个比方,我们能教会新人种使用‘时空修复仪’,却永远无法教会他们理解‘时空修复仪’背后的‘统一场论’,因为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认知上限。”
航向争议:中央系与蓝顿星球的抉择
加籍特研科员约瑟夫的声音带着好奇,他的“星际探索服”袖口还别着一枚“未知星球标本夹”,里面装着上次任务采集的火星岩石样本:“那新人种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身高、寿命,真的能比我们翻倍吗?会不会出现我们无法预测的生理特征,比如额外的肢体或者特殊的感官?”米凡抬手调出“时空参数模拟图”,全息屏幕上瞬间展开一张复杂的星图,不同星域用不同颜色标注,旁边附带详细的时空流速数据:“这取决于受孕时的‘时空坐标’。在金河系的时空流速下(约为地球时空的1.5倍),新人种的身高会达到3-4米,寿命突破200地球年,生理特征与我们基本一致,只是比例更修长;若在更遥远的‘暗星带’受孕(时空流速为地球的2倍),他们的身高可能达到5米,寿命突破300年,皮肤会呈现淡蓝色,这是为了适应暗星带的低光照环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他们面前,我们都会显得像‘时空矮子’,因为他们的时空感知能力比我们更强,能看到我们无法察觉的‘时空褶皱’。”
这番话没有换来预期的掌声,只有稀稀拉拉的响动,像风中摇曳的星尘,消散在宇会厅的空旷中。米凡的量子谐振戒微微发烫——这枚戒指内置了“情绪感知芯片”,能通过周围人员的脑电波频率,计算出“怀疑指数”,此刻戒面显示的数值已突破60%,红色的警示灯开始缓慢闪烁。“大家不必疑虑。”他的声音柔和了些,抬手关闭了戒面的警示灯,“所有推论都基于‘统一场论时空映射模型’,这个模型已经通过了1000次模拟实验的验证,误差率低于0.01%。米王1号的每一次跃迁,都会为我们验证这些数据,我们会实时调整‘时空生育计划’的参数,确保新人种的诞生完全符合预期。”他顿了顿,看向厅内的众人,目光扫过每一张或疑惑、或不安、或好奇的脸,“我知道这个计划很激进,甚至有些颠覆认知,但星际探索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才能在宇宙中找到人类的新未来。”
他侧身拉住身旁的王平米,后者的“宇宙王徽章”正散发着金色光芒——这枚由“星际联盟议会”颁发的徽章,采用了“超新星核心金属”打造,表面刻着代表12个加盟文明的符号,是最高领导者的权力象征。“现在,有请我们的联盟统帅王平米,宣布启航目标。”米凡的声音刚落,热烈的掌声终于响起,比之前响亮数倍,穹顶的星图也随之切换,从银河系旋臂转向一片从未被标注过的星域,这片星域以蓝色为主色调,中心有一颗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星球,周围环绕着8颗卫星,像一串璀璨的项链。
王平米接过全息控制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将星域放大,每一颗星球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有的星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云层,有的星球布满了环形山,还有的星球有明显的光环结构。“各位,我们的下一站是蓝顿星球。”他的声音带着统帅特有的沉稳,“它位于中宇宙的‘中央系’——这是米凡博士通过‘统一场论’的数理推论发现的新星系,距离太阳系约10万光年,远离太阳系、仙女星系、小麦哲伦星云等已知星域,之前从未被地球文明的观测设备捕捉到。”他指向星图中心的蓝色星球,星球表面能看到绿色的陆地与蓝色的海洋,还有几条银白色的“能量纹路”环绕全球,“中央系是中宇宙的‘时空锚点’,所有星系的运动都围绕它展开,就像太阳系围绕银河中心旋转,银河中心又围绕更大的星系团旋转。而蓝顿星球,正是中央系的核心行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倍,引力场却与地球相当,因为它的核心由‘反重力物质’构成——这也是蓝顿文明能发展出高度发达科技的基础。根据米凡博士的推论,蓝顿文明的科技水平比地球文明领先至少500年,是中宇宙最发达的文明所在地。”
跃迁惊魂:五分零二秒的时空跨越
米凡接过话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量子谐振戒投射的星图也随之切换到“文明等级评估界面”,上面显示着30颗孕育智慧生命的星球数据:“中宇宙中至少有30颗孕育智慧生命的星球,它们的文明等级从‘原始部落级’到‘星际探索级’不等。但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只有蓝顿文明掌握‘多重宇宙通道’的技术,他们已经成功打开过3次通往外宇宙的通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联合他们,我们才能实现‘穿越—联通—征服多重宇宙’的终极目标,这比联合其他低级文明更高效,也更安全。”“为什么不联合30个星球?”俄籍特研科员高尔察克站起身,他的“星际作战服”上还留着上次任务的划痕——那是在与“暗星海盗”的战斗中留下的,作战服的能量纹路有几处明显的修复痕迹,“联合更多文明,就能整合更多资源,征服外宇宙的成功率会更高!而且,多一个盟友,就少一个潜在的敌人,这是星际作战的基本准则!”
米凡低头沉思,量子谐振戒快速计算着“文明联盟风险值”,戒面的全息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数据:“高尔察克,你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也考虑过这个方案。但30个星球的技术异质性太强——有的文明擅长能量武器,他们的‘反物质炮’能摧毁一颗小型行星;有的专注时空折叠,能制造‘临时虫洞’;还有的文明甚至还在使用‘化学燃料推进器’,连跨星系航行都做不到。强行联盟会导致‘技术排斥反应’——比如能量武器的频率与时空折叠的参数不匹配,可能引发能量爆炸;更严重的是,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差异太大,有的文明崇尚‘弱肉强食’,有的则坚持‘和平共处’,联盟内部很容易引发内战,到时候我们不仅无法征服外宇宙,还会陷入内耗的泥潭。”他看向王平米,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王平米轻轻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观点,“不过这个问题可以暂缓,等我们登陆蓝顿星球,收集到更多文明数据后,再做最终决定。如果蓝顿文明也支持联合其他星球,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分阶段联盟计划’,先联合与我们技术水平相近的文明,再逐步吸纳低级文明。”
“意义非凡!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高尔察克激动地挥舞手臂,作战服的能量纹路随之亮起,从修复痕迹处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分阶段联盟既能保证技术兼容性,又能避免价值观冲突,博士,您考虑得太周全了!我相信,只要我们按计划推进,一定能在多重宇宙中建立属于我们的帝国!”米凡微笑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联合‘同源文明’(指与地球文明有相似时空起源的文明)对抗‘异源文明’(指从其他宇宙迁移过来的文明),确实比盲目联盟更稳妥。同源文明的时空起源相似,技术逻辑也更接近,更容易达成共识;而异源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威胁,因为他们的宇宙逻辑与我们不同,可能会破坏中宇宙的时空秩序。”话音刚落,王平米突然举起米凡的手,像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他的“宇宙王徽章”与米凡的“量子谐振戒”碰撞出柔和的光芒,两种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现在,我宣布——米王1号航空母船,月球启航!”
穹顶的星图瞬间化作一道流光,注入米凡手中的全息芯片,芯片表面的“时空蓝宝石”变得更加璀璨。下一秒,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强大的拉力——不是重力,而是“时空压缩”带来的感官扭曲。米王1号的暗物质湮灭引擎全力启动,引擎发出的“时空嗡鸣”通过船体结构传入宇会厅,像低沉的宇宙之歌。船身化作一道银蓝色的光点,在星际中划出转瞬即逝的轨迹,轨迹周围的时空出现轻微的褶皱,很快又恢复平整。船员们先是感到身体在“收缩”——不是物理上的变小,而是细胞间隙被时空能量填充,每一个细胞都在微微颤抖;接着眼前浮现出无数重叠的光斑,那是不同时空的影像叠加,有的光斑里是燃烧的恒星,有的是冰冻的行星,还有的是穿梭的星际飞船;耳朵里传来尖锐的“时空啸叫”,这是暗物质湮灭产生的声波共振,频率超出了人类的正常听觉范围,让人感到一阵眩晕;最终,所有感官都陷入短暂的空白,仿佛被拉入了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混沌领域。
登陆震惊:中央系核心的巨人文明
当视觉与听觉逐渐恢复时,米凡仍站在讲台上,右手高高举起,量子谐振戒的全息屏幕上显示着精准的时空坐标:“中宇宙-中央系-蓝顿星球-星穹平原,坐标:x-789.32,Y-456.78,Z-123.45,误差±0.01光年。各位,我们已经到达蓝顿星球。”“不可能!”丹麦籍特研科员安达额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猛地看向手腕上的“星际计时器”——这台计时器采用了“原子钟”技术,能精确到毫秒,此刻屏幕上显示的时间仅比启航时多了5分02秒,“这才多久?我们甚至没来得及准备登陆装备!从月球到蓝顿星球,就算以光速飞行,也需要10万年,您怎么可能在5分钟内到达?这不符合相对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