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1章 以前只觉得汉服好看,今天才知道每件汉服背后都这么多功夫

第1章 以前只觉得汉服好看,今天才知道每件汉服背后都这么多功夫(2/2)

目录

为了应对突然增多的儿童汉服需求,工作室还特意开了个会,确定了“儿童非遗汉服”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主题的汉服,比如节日主题(端午、中秋、春节)、节气主题(清明、立夏、冬至)、非遗主题(苗绣、唐卡、彝绣),还会根据孩子的喜好,加入卡通纹样、趣味配饰,让汉服既传统又可爱。

阿依和沙玛阿支得知后,也主动提出要合作——阿依想设计苗绣儿童荷包,沙玛阿支想做玉米叶编织的儿童玩具,搭配汉服一起卖;洛桑师傅则寄来了迷你唐卡纹样,说可以印在儿童汉服的袖口,让孩子们了解藏族非遗。“现在不仅有成人汉服,还有儿童汉服,咱们的非遗传承,也能从娃娃抓起了。”樊赟拿着新设计的儿童汉服草图,对三人说。

那段时间,工作室里不仅有来定制成人汉服的客户,还多了不少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有的家长带着孩子选汉服纹样,有的让孩子体验缠花、苗绣,还有的干脆定制了“亲子汉服”,想和孩子一起穿。有位家长笑着说:“以前觉得传统文化离孩子很远,现在穿汉服、做手作,孩子自己就喜欢上了,还会主动问我‘妈妈,这个纹样是什么意思’。”

看着工作室的新变化,樊赟心里满是感慨——她当初创办“轻折柳”,只是想传承非遗,却没想到,一次偶然的临时帮忙,会让工作室走上“成人+儿童”双轨发展的道路。而这,只是工作室新旅程的开始。

七月的柳岸里,荷风送爽,“轻折柳”工作室的展示架上,新添了一排“儿童非遗汉服”——有绣着粽子纹样的端午款,有印着桂花纹样的中秋款,还有缀着唐卡缠花的藏族风款,旁边还摆着配套的迷你荷包、玉米叶玩具,引得路过的孩子驻足观看。

“咱们得先做个‘儿童非遗汉服体验周’活动,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了解咱们的设计。”凰慕拿着活动方案,对樊赟和倾喃说,“活动期间,孩子们可以免费试穿汉服,体验缠花、苗绣等手作,还能和家长一起做迷你亲子香囊,这样既能吸引人气,又能推广非遗。”樊赟点头,补充道:“咱们还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孩子来当‘小小模特’,穿着汉服走秀,肯定更热闹。”

活动定在七月中旬,工作室提前在网上发布了消息,还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幼儿园和学校,邀请孩子们来参与。活动当天,工作室门口挤满了家长和孩子——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儿童汉服,有的在体验缠花,有的在学苗绣,有的和家长一起做香囊,热闹非凡。有个小男孩拿着刚做好的艾草缠花,跑去找妈妈:“妈妈,我要把这个送给老师,告诉她这是我自己做的!”

活动中,还有位做儿童绘本的作者找到工作室,想合作“非遗汉服绘本”——把儿童汉服的设计故事、背后的非遗元素,写成绘本,让更多孩子通过绘本了解传统文化。“咱们可以把之前改的端午汉服、学校合作的汉服,都写进绘本里,”作者笑着说,“比如写个‘小汉服的旅行’故事,让小汉服带着孩子们了解苗绣、唐卡。”樊赟当即就答应了,还邀请作者参与儿童汉服的设计,让绘本和汉服形成“联动”。

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接到了市少年宫的合作邀请——要在暑假开设“儿童非遗汉服手作课”,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汉服纹样、做迷你缠花,樊赟和倾喃还会去当老师,教孩子们非遗手艺。“以前都是咱们给孩子做汉服,现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更有意义,”倾喃在准备课程材料时,笑着说,“我还准备了彩纸和颜料,让孩子们先画自己喜欢的纹样,再把纹样绣在小布片上。”

随着“儿童非遗汉服”的推广,工作室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外地的家长专程来锦川,给孩子定制汉服。有位从上海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选汉服,说:“在网上看到你们的报道,觉得这种非遗汉服特别有意义,想给孩子定制一套,让她从小了解传统文化。”樊赟根据孩子的喜好,设计了套绣着昆曲脸谱纹样的汉服,还配了个迷你昆曲缠花发簪,孩子穿上后,高兴得舍不得脱下来。

八月初,工作室还收到了一个特别的订单——市儿童福利院想为孩子们定制“中秋主题”汉服,让孩子们在中秋晚会上表演节目。樊赟和倾喃特意去了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设计汉服纹样,孩子们画了月亮、兔子、桂花,樊赟就把这些图案绣在汉服上,还在每个孩子的汉服里层,绣了他们的名字。当孩子们穿上定制汉服时,福利院的院长笑着说:“谢谢你们,让孩子们也能穿上这么好看的汉服,过个快乐的中秋。”

看着工作室的新发展,樊赟、倾喃、凰慕三人坐在后院的槐树下,心里满是期待。凰慕翻着新的订单表,说:“接下来,咱们还可以开发‘儿童非遗汉服礼盒’,里面有汉服、配饰、手作材料包,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非遗;还可以和景区合作,推出‘儿童非遗汉服游览’项目,让孩子们穿着汉服逛景区,了解传统文化。”樊赟和倾喃点头,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她们知道,“儿童非遗汉服”只是工作室新旅程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与孩子、与非遗、与传承相关的故事等着她们书写——或许会有更多学校来合作,或许会有更多孩子因为汉服爱上非遗,或许会有更多家庭通过亲子手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柳岸里的“轻折柳”,会像这棵老槐树一样,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用匠心和温暖,为更多人编织出非遗的美好与梦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