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倾力备战造星槎,广纳贤才聚众智(1/2)
星图与“收割者”警示的出现,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震撼,更是刻入骨髓的紧迫感。苏杨站在万象洞天的观景台上,望着模拟星空中那条蜿蜒的“希望之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洞天枢纽令——坐以待毙绝不是他的选择,唯有造出能跨越星海的“星槎”,才能为人类文明争取一线生机。
“星槎”计划被立刻定为听雨阁最高优先级任务。这并非简单复刻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飞船,而是要融合三重核心技术:上古炼器术提供的器物根基,现代物理学支撑的星际航行理论,以及苏杨独有的气运法则加持。它需要同时满足三大核心需求:抵御零下270度的星际低温与高能宇宙辐射,应对突发的空间乱流与能量风暴,还要具备基础的防御与反击能力,以防遭遇未知宇宙生物或“收割者”的先锋探查。
为组建研发团队,苏杨几乎动用了所有核心资源。他亲自拟定名单,将团队成员按职能划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都由顶尖人才牵头:
柳芸领衔“阵法符文组”,她用三个月时间将《万象天工录》中与飞行、防御相关的27种上古阵法拆解成3000余个基础符文单元,再与现代电磁学、能量传导理论对照,试图找到两者的兼容接口。她办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符文与电路图的对照图,桌上堆满了标注着“聚灵阵-能量转换效率测试”“防御符文-电磁屏蔽效果”的实验报告,连休息时都在反复推演“空间稳定阵”与“量子导航系统”的适配逻辑。
苏明月负责“资源保障组”,她以苏氏集团为依托,启动全球供应链紧急调度:从南非深部矿井采购蕴含空间属性的“星陨铁”,这种金属在陨石撞击中形成,能天然抵御空间撕裂;从亚马逊雨林深处采集千年“空青藤”,其藤蔓纤维可编织成韧性极强的能量传导管,比传统超导材料效率高300%;还从瑞士粒子物理实验室定制了小型化量子计算机,用于星槎的导航与数据处理。为掩盖这些特殊材料的用途,她特意成立了十余家空壳公司,以“新能源研发”“高端材料实验”为名义,分批次、多渠道运输,避免引起外界关注。
钱福通牵头“人才吸纳组”,他带着《万象天工录》的复印本与听雨阁的合作协议,历时两个月走遍全国隐藏势力聚集地:在终南山找到隐居的“炼器散人”周伯,以共享高阶炼器心得为条件,邀请他负责星槎外壳铸造;在巴蜀说服“墨符门”长老,许以星槎研发成果共享权,让其门派弟子加入符文刻画团队;甚至从海外召回了三位专精航天工程的华裔科学家,为他们配备专属修炼资源,解决现代科技与超凡力量的衔接难题。每吸纳一位人才,他都会亲自跟进安置,确保对方能快速融入团队。
秦羽主导“安全保密组”,她将研发基地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外围布置三层“气运气动监测网”,任何携带敌意的生物靠近都会触发警报;内部实行“分区授权制”,核心实验室只有苏杨、柳芸等五人有权进入;还组建了一支20人的“异常情报小队”,专门追踪全球范围内与“星象异常”“未知能量波动”相关的信息,防止研发计划被其他势力或“收割者”察觉。有一次,小队发现某国外情报机构试图通过卫星监测研发基地,秦羽立刻协调资源,在基地上空布置“光学干扰阵”,让卫星画面始终显示为普通山区,成功化解危机。
赵小婉虽未直接参与技术研发,却成了团队的“特殊后勤”。她每日清晨都会带着培育好的“静心草”前往研发基地,这种灵植散发的淡淡香气能安抚人心,缓解成员因高压工作产生的焦躁;她还负责照料实验室旁的“灵材圃”,用自身木灵之气加速“空青藤”“灵晶草”的生长,确保关键材料供应不断档。研发团队成员都喜欢这个安静的小姑娘,每当遇到技术瓶颈,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去灵材圃待一会儿,看着她照料植物的身影,紧绷的神经便能放松不少。
研发基地最终选址在万象洞天核心的“悬空殿”区域。苏杨利用洞天本源之力,将这里的时间流速调整为外界的3倍——外界一天,基地内相当于三天,既为研发争取了宝贵时间,又能借助洞天内浓郁的灵气加速灵植生长与能量核心稳定。基地四周还布下“万象守护阵”,这是苏杨结合气运法则改进的上古阵法,不仅能隔绝所有探查手段,还能在能量失控时自动启动“能量虹吸”,将多余能量导入地脉,避免爆炸风险。
然而,研发过程远比预想中艰难。上古超凡体系与现代科技如同两条平行线,要强行交织在一起,每一步都伴随着失败与风险。
第一个难关是能量核心的研发。团队最初尝试以“高阶灵晶”为核心,却发现灵晶能量释放不稳定,连续使用4小时后便会出现能量波动,无法支撑长时间星际航行;改用“压缩灵气罐”后,能量密度又过低,星槎模拟飞行速度仅能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5,飞出太阳系需要近百年。柳芸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上古“聚灵阵”与现代“可控核聚变”结合,用聚灵阵持续吸收天地灵气,再通过核聚变反应堆将灵气转化为稳定的“灵能粒子流”。
但第一次测试就出了意外。周伯在铸造反应堆外壳时,因星陨铁纯度不足,导致外壳出现微小裂隙;柳芸团队在刻画聚灵阵符文时,又因一个符文的角度偏差,导致灵气输入速率超出预期30%。测试启动10分钟后,反应堆内灵能粒子流失控,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高温高压的能量冲击将实验室合金墙壁震出数道裂痕,若不是苏杨及时赶到,调动洞天本源之力形成无形屏障包裹反应堆,整个实验室都可能被炸毁。
“立刻切断聚灵阵核心符文!”苏杨大喊着,双手结印,金白色气运之力如同潮水般涌入反应堆,强行压制失控的能量。柳芸反应极快,抓起符文刀冲向聚灵阵控制台,在应急接口处快速刻下“限流符”;周伯则带着弟子,用特制的星陨铁补丁封堵反应堆外壳裂隙。三人配合默契,忙活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稳住能量波动,化解危机。事后检查发现,反应堆内部已有70%的零件损坏,仅能重新设计制造。
空间折叠技术的突破则更为曲折。星槎要实现星际航行,必须掌握短距离空间跳跃能力,否则仅靠常规飞行毫无意义。团队参考《万象天工录》中“缩地成寸”阵法的原理,结合现代物理学的“虫洞理论”,设计出一套“空间折叠装置”——通过改变局部空间曲率,在两点之间形成临时虫洞,实现瞬间移动。
但前17次测试全以失败告终。要么是空间曲率改变不足,无法形成虫洞;要么是虫洞稳定性太差,刚形成就崩溃,甚至有一次还在实验区域引发了空间湍流,将一艘小型星槎模型撕裂成碎片。第18次测试时,团队终于成功形成稳定虫洞,却发现星槎模型穿越虫洞后,偏离预定坐标300公里,落在了万象洞天的另一侧山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