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朝堂博弈,星锥初成(1/2)
御史的弹劾,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乾清宫中激起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那御史言辞凿凿,将沈渊与陆小凤的交往、与隐月楼等神秘势力的接触,都描绘成了图谋不轨的证据,更是隐晦地暗示沈渊权柄过重,已威胁到朝纲平衡。
一时间,不少官员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沈渊身上,有审视,有疑虑,也有幸灾乐祸。新贵崛起,总会触动旧有势力的利益,这弹劾来得并不意外。
龙椅之上,朱元璋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案,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沈渊:“沈爱卿,御史所言,你有何话说?”
沈渊出列,面色平静,并无丝毫惊慌。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着,心中早有腹稿。
“陛下明鉴。”沈渊声音朗朗,不卑不亢,“臣蒙陛下信重,委以肃奸巡察之重任,自当竭尽全力,扫除奸佞,以报君恩。所谓‘结交江湖匪类’,臣与陆小凤侠士相识,乃因查办太子遇刺案及西山、红叶庄等系列要案所需。陆侠士武功高强,侠肝义胆,多次助臣破获逆党阴谋,擒杀邪教妖人,此乃有功于朝廷,岂可以‘匪类’论之?若结交此等侠义之士便为罪过,那莫非要我大明官员皆与江湖隔绝,坐视邪祟横行?”
他先为陆小凤正名,将私人交往拔高到“为国效力”的高度,堵住了悠悠众口。
“至于所谓‘来历不明之隐秘组织’,”沈渊继续道,目光扫过那名弹劾的御史,带着一丝冷意,“臣所接触者,一为奉陛下密旨、守护龙脉之皇室底蕴(指白衣女子),此事陛下自知;二为‘隐月楼’,此组织虽行事隐秘,然其在对抗‘天尊’邪教、提供关键线索方面,屡有助益。臣为查案破敌,与虎谋皮,行权宜之计,何错之有?莫非御史大人认为,面对‘天尊’此等诡谲邪教,我辈只需墨守成规,坐等其壮大不成?”
他巧妙地将白衣女子归为“皇室底蕴”,将隐月楼定义为“对抗邪教的助力”,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行权宜之计”,完全站在了维护朝廷、对抗邪教的大义之上。
“更何况,”沈渊语气转厉,直视那名御史,“如今前线战事吃紧,晋王叛军中使用‘天尊’邪术制造的‘不死尸兵’,悍不畏死,令我将士伤亡惨重!臣正殚精竭虑,寻求破解之法,以解前线之危,保我大明江山!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御史大人不思为国分忧,反而在此捕风捉影,构陷忠良,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是受了某些不愿看到内患平息、前线胜利之人的指使?!”
他反守为攻,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破坏抗敌大局”的高度,言辞犀利,气势逼人!
那御史被沈渊一连串的质问逼得面红耳赤,冷汗涔涔,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应对。
龙椅上的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沈渊这番应对,有理有据,有节有度,更懂得借势反击,将个人问题成功引导到了国家大义和前线战事上,其政治手腕已颇为老练。
“好了。”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爱卿一心为国,朕深知之。值此用人之际,些许小节,不必苛责。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克制叛军邪术之法,稳定前线局势。”
他轻描淡写地将弹劾揭过,定了基调,随即看向兵部尚书:“前线最新战报如何?”
兵部尚书连忙出列禀报,内容与沈渊所知大致相同,重点强调了“不死尸兵”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蓝玉将军面临的困境。
朝堂的焦点,成功被沈渊和皇帝引导回了最紧迫的前线战事上。那弹劾的御史灰头土脸地退回了队列,再也无人提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