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鲁雄伐周(1/2)
张桂芳受挫,风林阵亡,商军征西再度受挫的消息传回朝歌,令本已焦头烂额的纣王与满朝文武更加震怒与不安。接连折损大将,西岐气焰愈发嚣张,若不能迅速遏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闻仲新丧,张桂芳受阻,朝中能征惯战且精通异术的将领已然捉襟见肘。
在此情势下,一位老成持重、资历深厚的老将被推到了台前——**鲁雄**。鲁雄并非闻仲、张桂芳那般身怀异术的奇人,他是一位纯粹的**凡人将领**,一生戎马,经验丰富,精通排兵布阵、安营扎寨、粮草调度等传统兵家要略,在商军中以稳健着称。在纣王与费仲等人看来,或许正是需要这样一位老将,以堂堂正正之师,凭借国力与经验,稳扎稳打,方能压制住“妖术”频出的西岐。
鲁雄虽知西岐诡异,但君命难违,更兼对自己一生所学抱有信念,遂慨然受命,点齐五万兵马,以**费仲、尤浑**为参军(实为监军),浩浩荡荡,再次杀奔西岐而来。
西岐相府,姜子牙闻报鲁雄领兵来犯,神色却并无面对张桂芳时的凝重。他捻须沉吟:“鲁雄老将,善能用兵,然不通道术,此来……或可智取。”
云逸的灵识,自然也投向了这位老将和他的大军。他关注的焦点,并非胜负——在姜子牙已准备动用仙家手段的前提下,鲁雄的败局几乎注定。他更关注的,是借此机会,**观察和分析纯粹的传统兵法、凡人的战争智慧,在面对融入神仙杀劫的战争形态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不适应性**。这是一次难得的,关于战争模式迭代的案例研究。
**【传统兵法的践行:鲁雄的稳健】**
鲁雄不愧为沙场老将,行军布阵,章法严谨。
***步步为营:**大军行进并不冒进,每日行程固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斥候放出百里,确保大军侧翼与后路安全。安营扎寨更是深得兵法精髓,营盘坚固,壕沟、鹿角、哨塔一应俱全,防备森严。
***占据地利:**抵达西岐边境后,鲁雄并未急于求战,而是选择了一处背靠山峦、面临水源的险要之地扎下联营,进可攻,退可守,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粮道为重:**对粮草辎重的保护极其重视,派重兵把守粮道,确保后勤无忧。
***试探虚实:**初期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侦查西岐虚实和布防情况,行动谨慎。
从纯军事角度看,鲁雄的部署无可挑剔,充分展现了一位传统名将的素养。若对手是同样纯粹的凡人军队,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和消耗战。商军大营中,鲁雄稳坐中军帐,与费仲、尤浑分析军情,自信凭借雄厚兵力和稳妥战术,即便不能速胜,也能牢牢牵制住西岐,待其粮尽或朝歌再有援军,便可一举克敌。费仲、尤浑虽不懂军事,但见鲁雄布置得井井有条,也稍感安心。
**【神仙杀劫的降维打击:姜子牙的谋划】**
然而,西岐的应对,完全跳出了鲁雄所熟悉的战争框架。
姜子牙在相府中,与杨戬、哪吒等门人商议的,并非如何破解鲁雄的营盘,如何调动兵力与其对峙。他们讨论的,是**天时**,是**法术**。
“鲁雄虽善用兵,然不识天时,不明道术。”姜子牙对杨戬等人道,“今盛夏酷暑,彼军深入,士卒疲惫。我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破此大军。”
云逸的化身(一名相府文书)记录着这一切。他看到姜子牙并非在研读兵书,而是在观察星象,推演节气,准备动用**仙家祈禳之术**。这已经完全超越了鲁雄的认知范畴。
**【冰封岐山:传统兵法的绝望】**
时机成熟,姜子牙登坛作法。他并非要呼风唤雨直接攻击商军大营(那会沾染过大因果),而是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环境改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