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商容死节(2/2)
纣王脸色变幻,有恼怒,有被冒犯的狰狞,或许还有一丝极快闪过的、源于往日师恩的复杂情绪,但最终,都被妲己在一旁轻柔却冰冷的话语所覆盖:“陛下,此老儿狂言辱君,诅咒社稷,若不严惩,君威何存?”
费仲、尤浑更是如同抓住了把柄,疯狂叫嚣:“陛下!商容公然以死威胁君王,大逆不道!请陛下即刻下旨,将其拿下,明正典刑!”
一些原本与商容交好或心中尚存正义的大臣,如**胶鬲**(尚未离开时)、**赵启**等,面露不忍与焦急,想要出列劝解,但在费仲、尤浑及其党羽凶狠的目光逼视下,在纣王那越来越阴沉的表情下,终究未能迈出那一步。朝堂之上,忠良之势,已微弱到无法形成有效的声援。这是**孤立无援的悲歌**。
**“血溅玉阶:忠魂的绝响”**
商容看着纣王那无动于衷、甚至带着厌弃的表情,看着费仲、尤浑那得意而狰狞的嘴脸,看着满殿大多沉默或回避的目光,他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化为无尽的悲凉与决绝。
他不再多言,也无须多言。
只见他整理了一下因激动而略显凌乱的朝服,将手中的玉笏轻轻放在地上,然后,面向那象征着王朝权威的盘龙金柱,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撞了过去!
“嘭!!!”
一声沉闷而巨大的撞击声,响彻大殿,震动了每一个人的耳膜,更震动了他们的灵魂!
鲜血,如同怒放的残梅,瞬间染红了冰冷的盘龙金柱,沿着柱身缓缓流下,在光洁如玉的地面上,洇开一片刺目的猩红。
商容的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倒在血泊之中,双目圆睁,望着大殿穹顶,仿佛在质问苍天,又仿佛带着未能唤醒君王的无尽遗憾。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唯有那浓郁的血腥气,无声地弥漫开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费仲、尤浑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闪过一丝惊惧。他们虽惯行陷害之事,但如此刚烈、如此直接的死谏,带来的冲击远超他们的预料。
纣王也愣住了,他看着那滩鲜血和倒在地上的老臣,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烦躁地挥了挥手。
妲己的眼中,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与快意。
**“分析与记录:一个时代的终结”**
云逸化身的史官,以最客观、最冰冷的笔触,记录下了这惨烈的一幕,包括每一个人的表情,每一句对话,以及那声撞击的巨响和弥漫的血腥。
他分析着这场朝堂较量的本质:
1.**力量的彻底失衡:**这已非较量,而是**忠良势力在绝对黑暗下的最后悲鸣与绝望抗争**。商容的死,并非斗争失败,而是他选择了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控诉。奸佞势力凭借君王的昏聩与自身的无耻,已然完全掌控了朝堂。
2.**道义与权力的决裂:**商容代表的是传统的君臣道义、治国理念和士大夫的气节。而纣王与奸佞代表的,是失控的君权、私欲和毫无底线的生存哲学。商容之死,标志着道义与权力在殷商朝堂的彻底决裂。
3.**人心的最终导向:**这场血淋淋的死谏,如同一面照妖镜,让所有尚存一丝良知的人看清了这个朝廷的本质。它加速了忠良之士的离心离德,也将在民间和诸侯间,彻底坐实纣王“无道昏君”的恶名。这流淌在九间殿的忠臣之血,将成为未来讨伐纣王时,最沉重、也最无可辩驳的道义旗帜。
商容死了,带着他的忠诚、他的绝望、他的时代。但他的死,却如同一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终将扩散至整个天下,加速着旧时代的崩塌与新时代的来临。云逸记录下的,不仅是一位老臣的悲壮结局,更是一个王朝在道德上彻底死亡的瞬间。这枚**“血鉴之子”**的落下,其分量,重逾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