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新贵旧主隔空交锋,副秘书长笑里藏刀(2/2)
这是第一招,敲山震虎。用怀念旧人的方式,点明自己和刘明宇的关系,给林望施加压力。
林望静静地站着,没有接话。
他知道,这种时候,说多错多。说刘明宇不好,是落井下石;说他好,是与虎谋皮。最好的应对,就是沉默。
张建民见林望不为所动,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走到待客的沙发上坐下,翘起了二郎腿,用下巴指了指对面的位置。
“坐啊,小林,别站着,搞得那么严肃。在市委大院里,我们都是一个战壕的同志嘛。”
林望没有坐到他对面,而是拉过办公桌后的那张椅子,隔着一张桌子的距离,坐了下来。
这个细微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表态:你是客,我是主。这里,现在是我的地盘。
张建民的眼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小林啊,你刚来市委办,很多情况不熟悉。这里的水,深着呢。”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身体微微前倾,“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光有冲劲,容易撞南墙。有时候啊,需要有老同志在前面,给你指指路,挡挡风。”
他头顶那枚[拉拢]的标签,亮度陡然增加了几分。
这是第二招,抛出橄榄枝。暗示他可以成为林望的新靠山。
“谢谢秘书长关心。”林望的回答依旧是万金油式的,“我刚接手工作,确实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后工作中,还请秘书长和各位领导多多批评指正。”
他把“你”换成了“各位领导”,巧妙地稀释了对方的示好,拒绝了这份一对一的“特殊关照”。
张建民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他算是看出来了,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个泥鳅,滑不溜手,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综合科这个位置,很重要,也很敏感。”张建民的语气沉了下来,带上了一丝敲打的意味,“它不是光会写材料、懂业务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懂得‘协调’。协调上下,协调左右。有些事,摆在明面上不好看;有些人,需要给面子。这个‘度’,你要慢慢学。学不会,是要吃大亏的。”
“协调”两个字,被他咬得格外重。
林望知道,这所谓的“协调”,就是刘明宇之前一直在做的那些事——利用职务之便,为某些人行方便,打通关节,甚至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脏活”。
这是最后的通牒了。要么,你接替刘明宇,成为我新的“协调人”;要么,你就是我的敌人。
林望迎着张建民的目光,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秘书长,我的理解是,综合科最重要的‘协调’,是确保市委的决策,能够不折不扣地传达下去;确保基层的声音,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上来。至于其他的,我想,都应该在规矩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我个人能力有限,也只能在规矩内,做好分内之事。”
他再一次,把“市委”这个大旗拉了出来,挡在了自己身前。
办公室里的空气,彻底冷了下来。
张建民定定地看了林望足足有十秒钟,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了。他头顶那枚[恼怒]的标签,像一团被点燃的火,熊熊燃烧。
他没想到,一个刚从乡下调上来的毛头小子,一个代理科长,竟然敢如此软硬不吃,滴水不漏地把他所有的招数,全部化解于无形。
“好,好一个‘分内之事’。”张建民忽然笑了,只是那笑意,冰冷刺骨。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恢复了那副领导的派头。
“年轻人有原则,是好事。”他一边说着,一边朝门口走去,“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
走到门口,他的手已经握住了门把手,却又突然停下,回过头,目光幽幽地落在了那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对了,小林。”
“你现在坐的这张桌子,老刘在的时候,宝贝得很。他说这桌子的木料,很‘特别’,是从南边好不容易才弄来的。”
张建民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好好用,别弄坏了。”
说完,他拉开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但张建民最后那句话,却像一根看不见的刺,扎在了空气里。
木料“特别”?
林望的眉头,缓缓皱起。他知道,这绝不是一句随口的闲聊,而是一句充满了暗示和威胁的临别赠言。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这是一张很气派的桌子,颜色是深沉的红褐色,表面光滑如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木香。他伸出手,指尖在冰凉的桌面上缓缓滑过。
他弯下腰,仔细检查着桌子的每一个角落,用手指轻轻敲击着不同的位置,倾听着声音的差异。
前面,侧面,桌面……都没有任何异常。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最底下的那个抽屉上。
他拉开抽屉,里面空空如也,孙宇已经清理得很干净。他伸出手,在抽屉内部的四壁和底板上,仔细地摸索着。
当他的指尖,触碰到抽屉最靠里的那块底板时,他感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正常的松动。
他心中一动,用指尖在那块底板的边缘用力一按。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的机括声响起。
只见那块看似严丝合缝的底板,竟然向下沉了半分,露出了一道缝隙。
林望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将手指伸进缝隙,轻轻一抠,一块薄薄的木板被他掀了起来,露出了一个隐藏在抽屉底下的暗格。
暗格不大,里面铺着一层黑色的天鹅绒。
而在天鹅绒之上,静静地躺着一本巴掌大小、黑色封皮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