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条人命,一支笔,一个退了休的环卫所长(2/2)
他没有去查阅那些关于历史的典籍,而是径直走向了存放地方志和旧报纸的资料区。
孙国富,清河区环卫所退休所长。
李明华是在清河区发迹的。那么,他口中的“第一笔不干净”和那条“人命”,时间点一定是在他主政清河区期间,或者更早。
林望申请调阅了十五年前到二十年前,云州市所有的报纸合订本。厚重的合订本被推车运来,堆在桌上像一座小山,纸页已经泛黄发脆,散发着时间的霉味。
这是一项枯燥而浩繁的工作。
他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上飞速扫过。
“我市召开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清河区第一小学落成典礼”、“严厉打击偷盗自行车行为”……
报纸上的新闻,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在那些冠冕堂皇的标题之下,林望试图寻找着蛛丝马迹。他尤其关注社会新闻版块,任何关于意外、事故、失踪的报道,他都会仔细阅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从明亮转为金黄,又渐渐染上了暮色。
阅览室里的人越来越少。
林望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的阅读而酸涩不已,他揉了揉太阳穴,喝了一口凉掉的茶水,继续埋首于故纸堆中。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行小小的、被挤在报纸中缝里,几乎不起眼的标题,让他瞳孔猛地一缩。
《清河区垃圾填埋场发生塌方事故,一名工作人员不幸遇难》。
日期,是十八年前的秋天。
报道很短,只有寥寥几百字。内容大致是,由于连日暴雨,垃圾填埋场的土坡松动,发生小规模塌方,一名正在作业的临时工躲闪不及,被掩埋身亡。事后,区里领导高度重视,时任副区长的李明华亲赴现场指挥,安抚家属,并定性为“意外事故”。
报道的最后,还提了一句,清河区环卫所所长孙国富,因“监管不力”,被记大过处分。
林望的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他立刻调阅了那段时间前后所有的报纸,但关于这件事的后续报道,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只泛起了一圈涟漪,便消失无踪。
太干净了。
干净得就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一样。
林望将那份报纸的版面和日期,牢牢记在心里。他又转向了另一边的资料柜,那里存放着历年的《云州年鉴》和一些内部刊物。
通过这些资料,他像拼图一样,一点点还原出了孙国富的信息。
年龄,家庭住址……
当他终于在一个老旧的内部通讯录上,找到“孙国富”这个名字,以及后面跟着的一串地址时,他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地址位于城南的老城区,一个叫做“红旗路五十二号院”的地方。
林望合上通讯录,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看了一眼窗外,夜幕已经完全降临,图书馆里亮起了柔和的灯光。
他没有立刻动身。
他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他需要一个万全的计划。
他收拾好东西,走出图书馆,夜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让他发热的头脑清醒了不少。
他没有回家,而是打车,直接前往了红旗路。
与其说是去拜访,不如说是去踩点。
红旗路五十二号院,是一片典型的老式苏式红砖筒子楼,楼体破旧,墙皮剥落,楼道里堆满了各种杂物。
林望没有靠近,只是在街对面的一个馄饨摊坐下,点了一碗馄饨,像个普通的食客一样,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栋黑黢黢的居民楼。
二单元,三零一。
他默默地记着。
就在这时,三楼的一扇窗户,亮起了昏黄的灯光。一个苍老的身影,出现在窗前,拉上了窗帘。
林望的心头一动,下意识地调动了【情绪图谱】。
视野穿过几十米的距离,精准地锁定了那个身影。
下一秒,两枚标签,清晰地浮现在那片昏黄的灯光之上。
一枚是灰色的[焦虑]。
另一枚,则是深蓝色的,如同黑夜里闪烁的警灯一般的标签——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