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朔州军民的疑虑(1/2)
林薇被任命为“代州行军参赞”的消息,如同在代州城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开来。然而,这涟漪并非全是赞同与欢迎,更多的,是惊疑、不解,甚至是抵触。
消息首先在都督府和守军中层将领中传开。这些浴血沙场的汉子,对于空降一位“参赞”本就敏感,更何况这位参赞的身份如此特殊——前朝遗孤?朝廷钦犯?靠着戴罪立功才获得一纸任命的女人?
“开什么玩笑!让一个娘们来指手画脚?”
“还是戴罪之身?谁知道她安的什么心?别是突厥派来的细作吧?”
“张长史怎么会同意?这不是乱来吗!”
“听说她在朔州是有点名气,可那能跟咱们代州比?默啜十万大军压境,她一个女流之辈,能顶什么用?”
类似的议论在军营、在城头、在军官们聚集的地方悄然流传,充满了不信任和轻蔑。若非有张虔勖的严令和那道明晃晃的圣旨压着,恐怕早就有人要闹将起来。
张虔勖自然也听到了这些风声。他没有强行压制,只是冷着脸对几个发牢骚最凶的将领训斥道:“陛下的旨意,岂容尔等置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便知!都给本官管好手下,若有人敢阳奉阴违,贻误军机,军法从事!”
将领们表面噤声,心中的疑虑却并未消除。
而城内的百姓,在最初的茫然之后,得知这位新来的“女参赞”就是之前传闻中被朝廷通缉的那个“前朝余孽”,更是恐慌加剧。
“老天爷啊!朝廷是没人了吗?怎么派个钦犯来守城?”
“她自身都难保,能守住咱们代州?”
“完了完了,这城怕是守不住了……”
“听说她还要开仓放粮?不会是收买人心,另有所图吧?”
恐慌如同无形的蛛网,在代州城的大街小巷蔓延。林薇的到来,非但没有带来希望,反而让原本就脆弱的人心,更加动荡。
这一切,林薇心知肚明。
她站在暂居院落的小楼上,望着窗外萧索的街景,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弥漫全城的、针对她的不信任气息。李元芳和虺文忠站在她身后,脸色都不太好看。
“殿下,这些人……”李元芳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他无法容忍任何人轻视、质疑林薇。
林薇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神色平静:“无妨。质疑是正常的。我们初来乍到,身份特殊,又值此危难之际,若他们立刻夹道欢迎,那才奇怪。”
她转过身,看向二人,眼神清澈而坚定:“信任,不是靠身份和言语得来的,是靠行动,靠实绩。他们怀疑我能否守住代州,那我们就守给他们看!他们怀疑我的能力,那我们就用胜利来证明!”
“参赞打算如何做?”虺文忠问道。
林薇沉吟片刻,道:“张长史已经采纳了部分建议,开始整饬城防,开仓放粮。这是稳定大局的基础。而我们眼下要做的,是尽快融入进去,找到突破口,打破他们的疑虑。”
她看向李元芳:“元芳,你伤势未愈,不宜剧烈行动。你随我去城防各处巡视,一来熟悉情况,二来,也让将士们看看,我们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他们同在。”
“是!”李元芳毫不犹豫地应下。
“虺大哥,”林薇又看向虺文忠,“袭扰突厥之事,需提前准备。你带上浪里蛟,趁夜色出城,详细侦查突厥大营的位置、兵力布置、巡逻规律,尤其是粮草囤积之地。务必小心,安全第一。”
“明白!”虺文忠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领命而去。
安排妥当,林薇换上了一身利落的劲装,外面罩着那件御寒的深色外袍,带着李元芳,走出了院落,径直朝着城墙方向走去。
代州的城墙高大厚重,饱经风霜,此刻上面布满了忙碌的身影。民夫们喊着号子,将巨大的滚木礌石抬上城头;兵卒们则在军官的指挥下,检修着床弩等守城器械,气氛紧张而压抑。
当林薇和李元芳出现在城墙上时,原本嘈杂忙碌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不少。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射过来,充满了好奇、审视、怀疑,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敌意。
负责这一段防务的是一名姓王的校尉,见到林薇,他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位新参赞会亲自跑到城头来。他有些不情愿地上前行了个军礼,语气生硬:“参赞大人,此地危险,您还是回府衙坐镇吧。”
言语间的疏离和不信任,表露无遗。
林薇仿佛没有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目光扫过城头上堆积有些杂乱的守城物资,以及几个明显精神萎靡、靠着墙垛打瞌睡的兵卒,眉头微蹙。
她没有指责王校尉,而是走到一堆摆放凌乱的滚木前,对旁边几名有些不知所措的民夫温和地问道:“老丈,这些滚木,为何堆放在此处?若是突厥人来攻,取用是否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