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守夜人(2/2)
这一次,何晓没有完全放手。他意识到,这起事件触及了“何记”的命脉,也关乎程家明作为新帅的权威和领导力塑造。他决定与程家明并肩站在台前,共同应对这场信任危机。
他们共同做出了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决定:
1.极致透明,自曝家丑:在调查结果出来后,何晓与程家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没有回避问题,没有推诿责任,而是全程脱稿,直面问题,详细公布了调查结果、处理措施和整改方案。何晓更是以董事长身份,代表董事会鞠躬道歉,并宣布引咎自罚全年奖金。
2.开放工厂,全民监督:宣布将“甄选坊”所有工厂的实时监控画面,在获得技术脱敏处理后,向公众开放直播。任何人随时可以查看生产线状况。同时,建立“食品安全公众监督员”制度,邀请媒体、消费者代表、营养师不定期飞检任何一家“何记”的工厂或门店。
3.文化重塑,重拾初心:何晓宣布,将亲自带队,在全集团范围内发起一场为期一年的“品质与诚信文化重塑”运动。所有员工,从CEO到洗碗工,必须重新学习、考核并签署新版《食品安全与诚信守则》。运动的核心不是惩罚,而是唤醒,是重新将“何记”创业时期“童叟无欺、秤平斗满”的初心,植入每一个员工的骨髓。
这场刮骨疗毒式的危机应对,再次展现了“何记”的担当,也极大地考验了程家明的领导能力。在何晓的坚定支持下,程家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将一场可能毁灭品牌的危机,转化为一次强化品牌信任的契机。经过数月的努力,“甄选坊”的销量逐渐回升,甚至因为其极致的透明化举措,赢得了更忠诚的客户群体。
风波过后,何晓与程家明进行了一次深夜长谈。
“家明,经过这件事,你怎么看?”何晓问。
程家明沉思良久,回答道:“何董,我明白了,规模和效率固然重要,但诚信和品质才是我们绝对不能失守的底线。未来的管理,必须‘软硬兼施’,既要有更智能的监控技术(硬),更要有深入人心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考核(软)。我会把‘文化审计’纳入各分公司总经理的年度核心KPI。”
何晓欣慰地点点头:“你能想到这一层,这场学费就没白交。记住,CEO要管的,不只是生意,更是人心。这艘船越大,航速越快,就越要回头看看,船上的锚,还在不在。”
“甄选坊”事件,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沉醉于“交棒”过渡期相对平稳的何晓和程家明。它让何晓更加坚定了“百年灯塔”计划的重要性——未来的竞争,是系统能力的竞争,更是文化深度的竞争。它也让程家明深刻领悟了“守业”的艰难与精髓。
何晓加快了“百年灯塔”计划的推进步伐。他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从自己的董事长特别基金中拨出专款,设立“何记未来探索奖”,每年重奖全球在饮食科技、可持续发展、饮食文化研究等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个人或团队,不论其是否与“何记”有商业合作。他要让“何记”成为推动人类饮食文明进步的“天使投资人”,而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追逐者。
与此同时,他开始更系统地物色和培养beyond程家明的“第三梯队”领军人才。他不再局限于内部提拔,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寻找那些具有跨界思维、全球视野、对未来充满想象力的年轻才俊。他亲自面试,与他们畅谈对饮食未来的构想,不计较短期的商业回报,更看重其思想的锐度和格局的大小。
夜幕下的香港,灯火依旧璀璨。何晓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手中拿着一份“百年灯塔”计划的初步研究报告。报告里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设想:基于DNA检测的个性化餐包、缓解全球饥饿的应急食物3D打印技术、旨在保存濒危风味的“味道方舟”计划……
他知道,这些设想中的大部分,可能在他有生之年都无法实现商业化。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正在为“何记”这艘巨轮,安装一座照亮百年航程的“灯塔”。他不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更是未来的播种者和文化的守夜人。
交棒,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一种更需智慧、更需耐心、也更需远见的开始。何晓深吸一口气,目光穿越眼前的城市光影,投向星辰大海的深处。那里,有着关于“何记”的,更遥远的未来。而他,愿做那个在长夜中,默默守护火种,静待黎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