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袁熙:我亲手打开了地域的大门(下)(1/2)
他脸上的激愤与血色,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寂的灰白与平静。他没有再看那三个胡酋,也没有再看帐中那惨绝人寰的景象,只是默默地,将佩剑缓缓归鞘。
这个动作让以为他要拼命的亲兵略微错愕,也让三位胡酋发出了更加轻蔑的嗤笑。
袁熙转身,步履有些虚浮,却异常坚定地走出了大帐。他回到自己那顶简陋的帐篷,命亲兵取来绢布、笔墨。在摇曳的油灯下,他挽起破损的袖口,开始书写。笔锋时而滞涩,时而狂放,墨迹淋漓,仿佛混着他心头淌出的血。
他写下了两封内容几乎一致,抬头不同的罪己书。
一封,上呈许都朝廷、皇帝陛下;另一封,送至邺城丞相府、荀彧先生亲启。
书中写道:
“罪臣袁熙,顿首再拜:
熙,世受汉恩,本应尽忠报国,守土安民。然熙昏聩无能,不度德量力,为报私仇,竟行引狼入室之蠢举,私结胡骑,窥伺中原。此其罪一也。
胡虏豺狼之性,熙岂不知?却存侥幸之心,妄图驱虎吞狼,致令幽冀百姓,尽遭荼毒。烽火所及,城郭为墟;铁蹄所至,生灵涂炭。柳城之殇,沿途之惨,皆熙一人之过。此其罪二也。
熙目睹苍生罹难,妇女受辱,却不能手刃凶顽,以雪国耻,反受其辱,苟活至今。上愧对朝廷社稷,中愧对父亲兄长在天之灵,下愧对北地百万黎庶。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今熙自知罪孽深重,百死莫赎。唯有以此残躯,向天下谢罪。恳请朝廷、丞相,速发天兵,剿灭胡虏,拯北地百姓于倒悬。则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临书涕零,不知所言。
罪臣袁熙绝笔”
写毕,他吹干墨迹,将书信郑重封好,交给身边唯一一位识文断字、最为沉稳的老兵,嘱托道:“待我死后,设法将此信……送至邺城。若……若不得便,毁之亦可,绝不可落于胡虏之手。”
老兵双手颤抖,接过书信,已是泪流满面。
袁熙再次起身,整理了一下破碎的衣冠,仿佛要尽力维持生命中最后的体面。他走出帐篷,没有再看任何人一眼,向着南方——许都和邺城的方向,缓缓跪倒,郑重地三叩首。
然后,他蓦地拔出佩剑,动作快得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